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4-27
記者 王耀
4月22日,在山西滴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滴滴農業”),技術人員王超正忙著將玉米割臺(機收部件)換成小麥割臺。鹽湖區夏糧預計將于5月底6月初開始收割。為切實做好“三夏”農機化生產,實現夏糧豐產豐收、秋季作物適時播種,連日來,該公司及早謀劃、精心組織,積極加強技術服務,全力以赴備戰“三夏”。

▲“滴滴農業”的技術人員檢查農機設備,全力備戰“三夏”。
近年來,“滴滴農業”聚焦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相關資源的整合、分配和共享,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并在農機、土地等資源的合理配置上探索共享模式的最優解。“過去,一到農忙時節,由于供需信息不對稱,農機‘沒活干’、農戶‘找機難’的矛盾長期存在。”該公司負責人郭勇革說。為此,郭勇革提出了將共享模式運用于農機機械發展的理念,并借助互聯網,開發了農業社會化服務“互聯網+農機”的智能云服務平臺——“運農滴滴”農機服務平臺。農戶在手機客戶端或微信小程序下單后,平臺工作人員即刻與農戶聯系商定服務地點、內容、時間和面積,接著由農機手帶著農機按時到點提供農戶“訂制”服務。
規模化、信息化、平臺化和個性化的點單式農機服務,有效降低了農戶耕作成本,提高了農戶種地便利性和積極性,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讓農機多干活、讓農民多賺錢”的目的。“就跟城里人去哪兒打個‘滴滴’一樣,可方便啦,而且還省錢。”鹽湖區金井鄉的農戶胡國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家的6畝梨園,每年要花費7000多元。享受‘滴滴農業’專業化服務后,能節省成本3000多元。因為病蟲害防治效果好,梨的品質也大大提高,梨園收入達到了8萬元。”
“我們主要圍繞小麥、玉米糧食生產,提供良種繁育、科技服務、網約農機產業體系全過程服務,做到了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保姆式’服務。”郭勇革說。
據悉,近年來,“滴滴農業”投資800多萬元,吸納農機手投資1200萬元,以農機變股權、農民變股民的方式,整合購置了400余臺(套)農機,建設高精度農機作業差分定位基站3個。除了農機共享,“滴滴農業”還大力開展智慧農機建設,為所有的農機安裝衛星導航系統,可實現農機自動駕駛、無人機植保、精準播種、精準噴藥。“其中60多臺還安裝了智能終端系統,可以對農機的具體位置、作業面積、作業質量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有效提高了農機管理和田間作業效率。”郭勇革說。據測算,智慧農機可減少田間用工70%以上,提高30%以上的工作效率,實現機收減損率降低15%。
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滴滴農業”總結出“農機服務12公里為最佳半徑”,并以此為服務重點逐步拓展。2023年,鹽湖區依托“滴滴農業”建設了一個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基本能夠滿足周邊各類型農機維修需求。據悉,目前,“滴滴農業”服務范圍涉及鹽湖區周邊5個鄉鎮、3975戶農戶,大田托管面積達16萬畝,全程社會化服務面積達5.5萬余畝,“點菜式”服務面積達10.5萬畝。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