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4-16
記者 董戰軒 通訊員 曹文娟
春和景明,繁花似錦;河東大地,生機盎然。眼下,行走在河津市的鄉間果園,伴著醉人的花香,隨處可見果農勞作的忙碌身影。大家搶抓春季果園管理養護的關鍵期,跑好管護“接力賽”,譜好豐收“前奏曲”,齊心協力為果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打好底、起好步、開好局。
“春季是果樹生長的關鍵時期,春季管理抓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當年果品的產量和質量。”河津市柴家鎮上市村果農丁啟錄告訴記者,“開春以來,我們搶在果樹萌動前及時清除了果園內及周圍的雜草和殘枝落葉;鑒于今年花量較大,我們間隔一定距離選留一個粗壯花序,把其他多余的花序全部疏除,待坐果后,再選擇質量好的幼果進行定果。”
眼下,正是蘋果花盛開的季節,上市村的300畝蘋果樹迎來坐果前的盛花期,一樹樹粉白相間的蘋果花開滿枝頭、惹人喜愛。為確保果品產量品質“雙提升”,果農們紛紛開展疏花保果、病蟲害防治、除草拉枝等春季管護作業。每一朵盛放的蘋果花都蘊含著果農辛勤勞作的汗水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作為上市村的一名老果農,經過多年的摸索,丁啟錄掌握了一套適合自家果園的種植經驗,對果樹的管理要點也了然于胸。據介紹,花期前后是蘋果樹生長的關鍵期,蘋果花期管理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果樹當年的產量和質量,在此期間,除草、疏花、病蟲害防治、壓枝、修剪等日常管護工作都要及時跟上,特別是要及時疏花保果,這樣才能提高坐果率、增強樹勢、增大果實。“從蘋果花盛開的情況來看,2024年蘋果產量基本穩了。”指著滿園繁花,丁啟錄信心滿懷。
近年來,上市村將蘋果產業作為富民主導產業來抓,通過實施“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扎實推進蘋果面積擴張、品種培優、質量提升,規模化發展蘋果種植,形成科技培訓、良種推廣、基地建設、簡單包裝、冷鏈物流、線上線下銷售等一體化生產經營模式。從少到多,從多到優,蘋果已然成為上市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咱家的甜柿不一般,‘住’的是大暖棚,‘喝’的是滴灌水,不受風吹雨淋,上市時間根據市場行情既可提早又可延遲,真正實現了‘旱澇保收’。”走進河津市柴家鎮蒼底村村民胡堂福經營的甜柿種植大棚,只見一株株甜柿樹苗整齊排列,抽芽吐綠,長勢喜人。
兩年前,有著20余年水果種植經驗的胡堂福,在不斷追求果品品質的同時,積極探索優化種植技術,采購了一批太秋甜柿樹苗,率先把甜柿樹“搬”進了設施大棚,并采用生物防蟲、機械除草等綠色無害的措施開展管理養護。經一番嘗試,太秋甜柿樹目前已經在設施大棚扎根成長。
“大田柿子相對容易受災受凍,風吹雨打不利于果樹標準化管理。大棚種植能讓柿果著色均勻、大小一致,品質更容易把控。”胡堂福告訴記者。據介紹,太秋甜柿屬于鮮食脆柿品種,脆而不澀、甜而不膩,香甜爽口、肉厚無核,飽滿多汁、風味獨特,且產量可觀,耐儲藏、耐運輸,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依長勢來看,我家的太秋甜柿明年就可以大批量掛果了。太秋甜柿盛果期的畝產量是4000斤到5000斤,按照每斤10元的批發價估算,畝產收益有望突破4萬元。”胡堂福說。
近年來,柴家鎮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引領農戶增收致富為目的,不斷優化特色林果品種結構,加大林果新品種引進推廣力度,持續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同時,采取多種措施大力扶持有思路、有闖勁的農戶快速增收致富,起到帶動輻射作用。經過逐年發展,特色林果種植有效提升了當地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融合發展,為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目光轉投至河津市小梁鄉劉村。隨著氣溫回升,葡萄春季田間管理迎來了關鍵期。連日來,劉村的葡萄種植戶紛紛搶抓農時,做好葡萄春管工作,為確保今年葡萄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走進劉村水果產業示范基地的葡萄種植大棚,只見一壟壟葡萄藤蜿蜒而上,為設施大棚增添了一抹生機勃勃的春意。種植戶在葡萄架下來回穿梭,忙著掐須、抹芽、修枝、噴施葉面肥,葡萄春管工作如火如荼,令人振奮。
張志華是劉村種植葡萄的技術能手。“葡萄好不好,春管是關鍵。”張志華告訴記者,現下正是葡萄生長關鍵期,需要大量養分,果農必須搶抓農時,在葡萄的生長期加強田間管護農事作業,為葡萄提質增效、豐產豐收夯實基礎。
為進一步提高葡萄品質,張志華家的葡萄還采用了先進的避雨栽培技術。“如果遇到連陰雨天氣,葡萄容易發生病害,造成爛果。為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我們在葡萄種植園區搭建鋼架避雨棚,可以形成獨特的小氣候條件,使葡萄在生長和開花結果期不受雨水影響,不懼怕連綿陰雨天,有效防止葡萄病害,降低果實腐爛率,提高商品率。”張志華告訴記者。
劉村是河津市的一個葡萄種植大村。近年來,該村堅持黨建引領、科技支撐,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以品牌創建為先導,培育綠色種植、觀光采摘等新型產業模式和經營業態,并在硬件設施配套、種植技術引進等方面下足功夫,大力推廣葡萄設施栽培、物理生物防蟲和套袋技術,助推葡萄產業提檔升級跑出“加速度”。目前,該村采用避雨栽培技術種植葡萄面積達200畝,由過去單一的露天種植發展為“避雨棚種植+冷棚種植+露天種植”相結合的種植模式,讓葡萄成為劉村廣大群眾的“致富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