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市市場監管局駐絳縣古絳鎮堯寓村工作隊——

產業“芯”引擎 邁步“春天里”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4-01

記者 楊紅義 楊 琳

為預防自然災害,成片的櫻桃樹“戴”上了網紗,“穿”上了圍擋;為幫助農戶脫貧,俗稱“睡眠小助手”的藥用酸棗種植已提上日程;為發展庭院經濟,停運十多年的村頭澡堂“重出江湖”,進軍農家樂……3月21日,記者來到堯王故里——絳縣古絳鎮堯寓村,見證產業發展“百花齊放”的勃勃生機。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去年以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絳縣古絳鎮堯寓村工作隊堅持規劃引領,當好產業振興“芯”引擎,深挖當地櫻桃、山楂、連翹、酸棗等特色資源,以點帶面推動農業產業多元發展,為堯寓村經濟發展“蓄勢賦能”。

集體經濟“芯”引擎

在位于堯寓村南的山西堯勝農業有限公司廠房內,磨面、碾米車間錯落有致,嶄新锃亮的電動石磨設備令人眼前一亮。

“這些設備是去年購入的,年底完成調試進入試生產階段;今年1月份正式投產,每小時可碾出小米70斤左右。”市市場監管局派駐堯寓村第一書記張祎說。

這個古法技藝與現代科技“混搭”的生產車間,曾是堯寓村中心小學的教室。為了讓農戶種得好、產得出、有銷路,駐村工作隊協助村里采取“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盤活閑置資產,爭取鄉村振興資金80萬元,創建村級集體企業——山西堯勝農業有限公司,利用部分原校舍建成小米、玉米糝、面粉加工車間及成品庫,對農戶種植的谷物保價收購、精深加工,再統一包裝外銷。

“去年年底,村里以每斤6元的價格收購了農戶7000余斤谷子,經過加工后賣出,為村集體創造收入兩萬余元。”堯寓村村委會副主任田金龍說。

駐村工作隊發揮職能和人脈資源優勢,全力幫助該村申請“堯王故里”集體證明商標和公用品牌,不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戶收入;協助村“兩委”聚焦堯寓村特色農產品,鼓勵農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種植面積。

抱團發展“芯”引擎

“還未填寫殘疾人補助金申請表的,明天記得帶上所需材料來村部。”

“無勞動能力的脫貧監測戶可享受低保政策的兜底保障。”

“絳縣2024年低收入婦女‘兩癌’救助申報開始了。”

“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工作方案發布了,已轉發至群里,請各位村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提出建議、振興堯寓。”

……

立足與村民充分溝通形成共鳴,張祎到任不久,就建起了“鄉村振興工作政策宣傳群”。群里共有113人,涵蓋脫貧戶、監測戶、村“兩委”主干和駐村工作隊成員。

組群連心,信息共享,抱團發展肩并肩。

“我家以種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為主。在與張書記深入溝通后,他建議我在零散地塊試種藥用酸棗。我接受了張書記的建議,正在聯系合適的苗木。”農戶張軍利說。

據了解,我國每年有3.8億人面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酸棗是助眠類藥物的重要原材料,有“東方睡果”的美稱,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對處在迷茫中的張軍利而言,試種酸棗無疑是不錯的“點撥”。

除此之外,受自然災害影響的櫻桃產業也迎來轉機。

堯寓村有1200畝櫻桃,去年受凍災、雨災導致大幅減產。去年6月以來,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多次在微信群里宣傳科學種植管理理念,并邀請該縣史村櫻桃種植專家孫小五講授栽種、管理技巧,鼓勵農戶試種新品種、采用新技術。駐村工作隊、村“兩委”還聯合絳縣農商銀行,對農戶建造大棚給予信貸支持。

最近,村民王天成的3畝櫻桃園建起寬1.5米至2米的圍擋,用來防寒防凍,同時在頂部拉上了防鳥網。“我從2019年就開始種櫻桃了,以往哪搞過這些,今年聽完專家課后才開始重視起來,投資3000多元為果園‘加衣戴帽’。”王天成說,“明年,我也不去外地打工啦,準備在村里大干一場,專心研究如何種出產量高、品質優的櫻桃。”

庭院經濟“芯”引擎

“現在啥都弄好了,就差場館設計了,還是要麻煩您找人哩!”在堯寓村農耕文化研學基地的籌建現場,王海衛急切地向張祎表達自己的想法。

記者了解到,王海衛是脫貧戶王小鳳的兒子,一直以來喜愛收藏農耕老物件。張祎了解情況后,向王海衛提議可以將自家的危房拆除,邀請專業公司設計施工,建成集展覽、住宿于一體的農耕文化研學基地。

農家小庭院,致富大舞臺。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鼓勵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閑置土地,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不斷拓寬增收渠道,讓“方寸地”變成“聚寶盆”。

最近,荒廢數十年的村頭澡堂也迎來了它的“春天”。

“澡堂是我家的老房子,今年我計劃投資十來萬元進行裝修改造,發展農家樂。目前已經拆除了一些老舊設備,準備做內部裝修。”村民王文明介紹說。

張祎告訴記者,王文明之前在煉鋼企業任車間主任,由于近年來鋼材行業持續低迷,加上家里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56歲的他選擇返鄉創業。

在王文明澡堂斜對面還有他家的一塊老宅基。“這個閑置地塊大概有0.8畝,可以種植無公害有機蔬菜,到時游客可以現摘、現炒、現吃。”張祎說。

此外,為了“趕時髦”,張祎還建議王文明在村里交通便利處承包兩畝耕地,發展時下熱門的“認養農業”“體驗經濟”。

“‘認養農業’即認種一塊田,這種模式是土地承包人將田地分成若干小塊,有償提供種子、農家肥等,認養人自由種植各類蔬菜,節假日可與家人一起體驗農耕樂趣,緩解現代高節奏生活帶來的壓力。”張祎說。

當好“芯”引擎,鋪就“共富路”。堯寓,這個堯王故里、“中國傳統村落”“山西鄉村振興示范村”,正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激情滿懷,邁步姹紫嫣紅的“春天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