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27
記者 祁克寧 趙雪
一年之計在于春。當下,城市園林綠化進入春季黃金管護期,補栽、澆水、追肥、施藥等作業有序開展,只為讓城市園林綠化呈現“株圓葉亮 色彩紛呈”,讓城市生活品質更高、更美。
同往年不同,今年中心城區的智能澆灌系統全面建成投運,使得整個春澆工作更智能、更精準、更高效。近年來,為努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園林綠化部門建設了中心城區智能澆灌系統,將智能化技術與精細化管理有效結合,可有效降低灌溉養護成本、節約水資源,為廣大市民謀求成色更足的“綠色福利”。

水霧繚繞
智能澆灌 精準高效
“打開系統,選擇37號井,輪灌時間設置為30分鐘……”工作人員話音剛落,智能澆灌系統中控大屏上顯示河東東街沃爾瑪附近綠地的噴頭逐漸噴出水汽,開啟了噴灌模式,滋潤周圍的花草樹木。
以前,中心城區綠地灌溉方式為水車漫灌和人工澆灌。如今,依托智能澆灌系統,灌溉方式轉變為更高效、更節水的滴灌漫灌相結合。通過現場配備的氣象站、傳感器、視頻監控等,園林部門可有效收集周邊數據,便于工作人員對植物生長過程中的環境濕度、土壤水分、氮磷鉀含量等生長要素進行實時監測,根據數據對城市綠地進行澆灌和施肥,節約城市綠化澆灌成本,同時,管護方面也更加精細,有效促進植物養分合理供給。

滋潤綠植
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我市首個智能化綠化灌溉工程,中心城區綠地灌溉工程于2023年9月建成,經過調試,當前已全面投運。該工程設有1個中控平臺、34個首部樞紐、68個氣象觀測站、9套造霧系統及1500個霧森噴頭等終端。整個項目覆蓋市區河東街、鋪安街、條山街、涑水街、魏風街、學苑路、人民路、槐東路、禹西路、周西路共10條城市道路,可實現長度約42.5公里、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的綠化自動灌溉。
談起該系統,運營人員李峰提及次數最多的詞便是“方便”:“中控平臺既能遠程操作,也能實時監測,方便了園林部門管理和協調。養護管理人員則可以通過手機App對現場的噴頭進行操控,實現‘無人灌溉’。同時,根據系統采集的數據,可有效決定噴灌的頻次,不用來回跑就可以大幅提高綠化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達到綠地灌溉的智能化和節水效果。”

遠程監控
因地制宜 提升品質
3月26日上午,市區河東東街與中銀南路交會處的小游園內,只見李峰拿出手機,輕點屏幕,便出現智能灌溉系統的操作界面,點擊“開啟”后,這處小游園的200多個噴頭便同時冒出水霧,不一會兒就彌散開來,形成一層薄薄的霧氣,附著在周邊的花草上,空氣也隨之變得濕潤起來,讓人感覺格外舒適。
市民田淑銘一大早帶著孫子在小游園玩耍,孩子馬上被營造的“仙境”吸引了過去,圍著噴濕的花草細細觀賞。“家門口的這個小游園花草豐富,環境優美,每天早晨噴一噴,空氣特別好,這種灌溉方式也比較省水,是我們品質城市建設的一個美麗縮影。”田淑銘感嘆道。
在建設智能澆灌系統過程中,本著讓城市生活更有品質、更幸福的原則,該中心結合中心城區重要道路節點的小游園及公共配套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了9套造霧系統。
經過霧化后,水霧懸浮在空氣中,既提升了街邊綠化景觀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局部環境、抑制揚塵的效果。
李峰介紹:“根據周邊氣候檢測數據,工作人員可以遠程打開造霧噴頭,為周邊市民提供一個舒適涼爽的場所,讓大家在休息時更加舒服。而且,水霧顆粒還能夠吸附和凈化空氣中的微塵和有害氣體,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