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21

ECMO成功上機
近日,市中心醫院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運用ECMO技術,成功救治一例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危重患者。
2月21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收治了一名中年男性患者王先生。入院時,王先生胸悶、氣喘明顯,呼吸困難。經過精心救治后,嚴先生情況好轉。但2月24日,王先生的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至70%,氧合指數為55mmHg(正常值為400mmHg~500mmHg)。
這兩個醒目的數字意味著,王先生隨時可能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呼吸驟停等癥狀,命懸一線!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王霞帶領團隊對患者情況進行緊急評估討論,征得家屬知情同意后,決定建立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技術,為下一步治療贏得救治時間。
2月24日16時40分,ECMO上機成功,“流量正常!氧合正常!ECMO運轉正常!”患者生命體征平穩!
上機成功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ECMO運行管理是重中之重,且難度非常大,特別是在早期轉機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各種情況,預防各種并發癥;密切監測容量,預防抖管,隨時緊急處理出血、溶血、感染等情況……
同時,在重癥患者的管理方面,需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心肺功能,要做好液體管理、凝血系統精準調節、感染防控、呼吸管理、營養治療、維持內環境穩定等工作。
ECMO小組成員晝夜輪流值守,一直在床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緊盯各個參數變化,根據檢驗結果第一時間調整ECMO轉速、流量和抗凝劑量,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經過185個小時的晝夜奮戰,患者病情逐漸好轉。3月3日上午10時,經過充分評估,成功撤離ECMO,取得第二階段勝利!
3月5日,呼吸治療師團隊對患者進行SBT(自主呼吸)試驗、漏氣試驗、白卡試驗,均順利通過,成功脫機拔管,取得第三階段勝利。
目前,王先生生命體征平穩,正在積極康復治療中。
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是一種持續體外生命支持手段,通過體外設備長時間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使心臟、肺臟得以充分休息,為心臟、肺臟病變治愈及功能恢復爭取時間。廣泛應用于心臟和呼吸方面疾病的急危重癥患者,是急危重癥患者的“救命神器”,也是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線。
市中心醫院ECMO團隊自成立以來,已成功運行9例ECMO。此次對這名患者的救治,是對該院ECMO團隊技術成熟化、流程熟練化、治療規范化、管理精細化的又一次成功檢驗,標志著該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急危重癥救治水平再上新高度。
記者 王耀
?科室簡介?
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創建于1998年,是運城市重點學科,是集科、教、研為一體的專科單位。科室設有病房、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專病門診、肺功能室、電子支氣管鏡室、睡眠監測室。2020年8月,開設呼吸重癥監護室病房,并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同年10月通過國家PCCM規范化建設評審。
目前,科室常規開展慢阻肺、哮喘與慢性咳嗽、呼吸系統感染、肺栓塞、肺動脈高壓、間質性肺疾病、煙草病學、肺癌診療、呼吸介入、呼吸重癥和睡眠呼吸障礙疾病診療等亞專業的診治;常規開展肺功能檢查、氣道激發試驗、誘導痰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學分析技術、多導睡眠監測與呼吸機壓力滴定等技術;開展CT引導下經皮肺穿腫瘤消融術;開展基于可彎曲支氣管鏡、硬質支氣管鏡呼吸介入診療新技術,如內鏡下氣道腫瘤切除術、內鏡下氣道支架植入術、內鏡下氣道病損消融術、內鏡下氣道球囊擴張術、內鏡下氣道異物取出術、超聲電子支氣管鏡(EBUS)等。
下一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將著力提高呼吸重癥救治技術及管理,不斷強化ECMO團隊、呼吸治療師團隊、呼吸康復團隊,醫教研同步發展,向省級重點學科邁進,造福河東百姓。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