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19
□記者 祁克寧 見習記者 樊慧敏
更通、更美、更快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不僅讓出行更方便、更高效、更舒適,還為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高質量的交通支撐。近年來,我市先后實施了一批交通重大工程,完善暢通了城市路網體系,打通了省際“斷頭路”。此外,運城機場改擴建工程和芮城通用機場建設投用,在方便航空出行的同時,開辟了臨空經濟新賽道,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活力。
出行堵點打通
“舜帝街東延道路通車,標志著運城北站與運城機場實現了互聯互通。市民可通過此連接線,快速便捷進行空鐵換乘。”市人大代表李凡獅說。

為打通機場和高鐵站之間的交通瓶頸,提升城市功能品級,我市實施了舜帝街東延擴容改建道路工程。全長4.5公里的道路工程,最為關鍵、施工難度較大的環節就是下穿侯平高速運三段立交橋的建設。
整個下穿立交橋的建設,不僅要建設全斷面混凝土框架橋,還要提前建設高速保通工程。特別是下穿框架橋部分,項目部克服施工地質條件差、工序多、時間緊迫、高溫多雨、環保管控等困難,從2022年6月21日拆除高速路,至2022年8月24日晚高速恢復通車,歷時64天,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除打通城市交通瓶頸外,我市還著力暢通省際“斷頭路”,先后實施了運三高速公路三門峽公鐵黃河大橋連接線與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兩個工程都是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三縱十二橫十二環”的重要出省通道。
在運三高速公路三門峽公鐵黃河大橋連接線建設過程中,施工單位中鐵十七局面對施工區域需要穿越黃河濕地漫灘區、黃土梁峁溝壑區、黃河濕地保護區等不利因素,解決了多個“疑難雜癥”。同時,省、市兩級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協調會專題研究,定期到工地蹲點調研,實地解決困難。如今項目建成連通后,運城至三門峽車程可縮短約30分鐘,在便捷兩地群眾出行的同時,對促進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在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建設中,臨猗黃河大橋是整個工程中的控制性節點工程。該橋創下了4項“世界之最”,單橋耐候鋼使用量5.7萬噸,是目前世界上單體耐候鋼使用量最多的橋梁;連續頂推總長度3816米,是世界上連續頂推長度最長的橋梁;單聯最大頂推長度1912米,是世界上頂推長度最長的橋梁;頂推同步控制千斤頂數量可達66臺,是世界上頂推同步千斤頂數量最多的橋梁。屆時,整個項目建成投用后,將有力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目標實現。
行路生態變美
看著家門口新修通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平陸縣圣人澗鎮茅津村村民白建民高興地說:“新修的旅游公路,讓我們出門散步有了好地方。農閑時我經常來這里鍛煉,沿路走走,看看風景,心情也舒暢。”

茅津至復晟路是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運城段)最靠近黃河、自駕近距離觀光的絕佳路段之一。整個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運城段),從我市與臨汾市交界的鄉韓黃河公路大橋開始,至垣曲縣歷山鎮結束,與晉城市太行一號旅游公路連接。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我市始終堅持“一通二暢三提升”的基本思路,以“提升改造、完善功能、環境優美、適當超前”為總體要求,著力推進旅游公路主體系統、慢行系統、服務系統、信息系統、景觀系統同步設計、同步實施;突出美化、綠化、亮化、凈化、文化“五化標準”;堅持“把握政策紅線、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土地資源、因地制宜施策、主線支線結合、綠化一次到位、安全優質廉潔”7條原則,有序推進項目實施。
在推進建設過程中,我市堅持一把手親抓、部門聯動、屬地主戰原則,將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建設納入全市重大工程項目,通過“13710”督辦系統強力推進,成立了由市長擔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直多個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各縣(市、區)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多管齊下,為推進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在日常管護上,我市始終堅持“建、管、護、運”同步發力,優化提升工程質量、嚴格規范日常管理、精細化養護道路、整合提升運營效能,努力實現道路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如今,這條公路不僅是全市路網交通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沿線旅游景點的連接線和促進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紐帶。
通行效率提高
市民王女士平時喜歡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去過國內很多城市。她說:“現在運城機場擴建了,航班資源也會相應增加,聽說還要開通一些國際航線,出國也可以直飛,太方便了。”

自2005年建成通航開始,運城機場一直在發展中不斷更新蝶變。為適應機場的快速發展及航空口岸正式開放,運城機場2019年啟動了4E級國際機場改擴建。航站區改擴建工程新建2.8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其中國際區域面積1.5萬平方米。飛行區改擴建工程新建一條長3200米、寬60米(含道肩)的跑道,已貫通完成試飛。
改擴建不僅可以使機場擴容,增加航班、航線資源,飛行區等級由4D升級為4E,也標志著運城機場正式步入大飛機時代,具備保障大型客機的運行能力。整體改擴建工程完工后,停機位增加到30個,高峰小時架次提升到19架次,最大可起降波音777-300ER機型,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萬人次需求。
除了加快民用航空的發展,我市還積極拓展通用航空業務,高標準規劃建設了芮城新南張機場。
作為全省首家新增A1類通用機場,2020年4月,芮城通用機場建設項目正式開工。芮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主動作為,多次深入一線協調、督促職能部門全力支持配合,層層發力,全過程跟蹤服務,堅持一線發現、研究、解決問題,積極克服疫情、資金短缺等不利因素,強力推動項目建設。
在項目建設推進的同時,芮城全縣上下同心同向、借勢登高,全力打造以勢招商“引力波”,加快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的另外七大區域——科研教育區、臨空產業區、機場發展區、商務辦公區、展示體驗區、生活配套區和空港物流區。
如今的芮城新南張機場,已經開拓了飛行培訓、航空噴灑、應急救援、短途運輸等通航業務。未來,該機場將進一步促進通用航空與裝備制造、文化旅游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讓通航產業助力芮城經濟加速騰飛。
漫畫 記者 衛行智 作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