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項目中觀察(9)

“娛”的變化背后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19

□記者 杜磊 見習記者 陳怡霏

文化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鄉村興。隨著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內容。近年來,我市逐漸加大對城市文娛活動場所的投入力度,垣曲、平陸、臨猗、稷山等多地文化場館建設項目相繼拔地而起,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場館建設美不勝收

抬眼間,只此青綠。俯下身,黃河水靜靜流淌。

黃河岸畔茅津古渡旁,以碼頭、船只為元素特征的平陸縣文化中心建筑群宏偉矗立。

該項目最大限度保留歷史風貌、還原文化特色,將傳統與科技不斷交織:城市廣場和景觀的設計靈感來自山西傳統建筑中的“鯉魚躍龍門”磚雕,建筑造型的圓角設計意在體現黃河沖刷的歷史厚重感……

“你看到的這些窯洞都是開工前就存在的,我們在施工時盡可能地保留這些建筑,將它們融入整個景觀之中。”平陸縣文化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為給市民們美的享受,該項目還設立觀景臺,突出黃河美景,將文化中心與城市公園相互滲透,綠化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呈現出一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城市空間。

身處其中,綠意盎然。項目在依托自然景觀的同時,更注重對綠水青山的保護。

作為我市2023年的重點項目,稷山縣工人文化宮在建設時嚴守汾河保護的紅線,讓出河道管控線外50米,在僅有的7畝建筑土地上,通體采用玻璃幕墻和金屬幕墻相結合的外形裝飾,在自然保護的基礎上使東側臨水景觀面呈現最大化視野,將集約化與觀賞性完美體現。

“若能將黃河美景盡收眼底,還能讀讀書、歇歇腳豈不是美事一樁?”平陸縣的張先生談及快要建成的文化中心,表示自己已經忍不住要驅車一觀了。

與稷山縣和平陸縣一樣,垣曲縣也將依托亳清河,打造一個集場館建設、自然風光與地域文化元素為一體的縣域景觀。

文化中心建設不僅是關于文化的展示,更是現代化城市空間的打造,河水清清,綠草茵茵,一幅幅山青水綠鳥翩躚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科技刷新市民需求

“以前的博物館是由公共建筑改造而成,更像個倉庫,勉強能存放部分文物。”

“博物館不僅設在居民樓里,設施設備還陳舊、落后……”

而如今,新建的博物館恢宏大氣,數字化技術讓文物栩栩如生,小縣城也擁有了“博物館的力量”。

“未來,群眾走進臨猗縣博物館時便會發現,展覽、導覽方式極具創新,沉浸式游覽、數字化展品成為特色,觀眾甚至可以在虛擬空間游覽體驗,觀看各種藏品的三維仿真展示。”臨猗縣博物館建設項目相關負責人任建峰介紹。

作為臨猗縣2022年至2023年重點工程與重點牽引項目,該博物館以科技為亮點,計劃打造一個智慧藏館。利用數字技術,未來,該館館藏文物保護能力極大提高,數字文化內容供給進一步豐富,博物館展陳、教育等服務功能更加凸顯,市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將被進一步滿足。

文脈延綿,熠熠重光。在科技的助力下,文物承載的記憶將被再次喚醒,河東故事將重煥生機……

當然,現代化的設備不僅讓文物“活起來”,更讓市民“樂起來”。垣曲縣歷史文化中心建設項目經理李峰告訴記者,“設計之初充分考慮到垣曲群眾的文化娛樂需求,總共設置了12個教室、8個多功能會議室,以及排練室和老年活動中心,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層的群眾需求。各個功能室的配置也相當專業,比如排練廳墻面安裝了吸音板,在隔音的同時降低回聲,讓使用群體有更好的體驗。”

在平陸縣文化中心建設項目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起館內配套設施:“考慮到市民出行工具的多樣性,我們配備了無障礙車位和快速充電樁,最大程度滿足群眾實際需要。”

在稷山縣工人文化宮,縣總工會主席范志俠說:“我們圖書閱覽室可以同時容納300人在此讀書學習,各種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給廣大職工群眾提供一個免費的學習環境。”冬有暖氣、夏有空調,WiFi覆蓋,飲水、充電一應俱全……這些配套設施逐漸成為標配,更多群眾欣然走進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開始一場關于文化的盛宴。

文化“富”民未來可期

在臨猗縣博物館項目建設過程中,臨猗縣根據館藏文物,計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特色資源優勢,開發具有當地人文元素的旅游紀念品或文物仿制品等文創產品,并規劃出專門展區進行陳展,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上不斷進行著思考。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文化基礎設施的健全勢必推動文旅產業的發展,從而拉動縣域文化與經濟的雙豐收。

為了充分展現垣曲地域特色,垣曲縣在歷史文化中心建設項目的設計中融入了中條山銅礦文化,拉動文旅融合發展。垣曲因銅而興,1956年成立的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重要銅基地之一。中條山銅文化博物館將以此為背景,分首山采銅、青銅時代、國運命脈、中條之光4個區,陳展面積1000平方米,以人類對銅的發現及使用為開端,用史料、實物、遺跡展現垣曲銅的開采、冶煉及鑄造,一部延綿不斷的銅歷史就此展開……

“垣曲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礦產資源豐富。身為垣曲人,得知要新建博物館后我特別高興,一方面我自己能對家鄉的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也有了了解垣曲的機會,讓更多人愿意走進我們河東大地,感受我們當地的文化。”趙女士談及新建的博物館充滿期待。

從城市到山村,一座座飽含科技的現代化場館拔地而起,與當地生態一起,構成各縣特色的城市景觀,打造出一張張綠色共享、和諧發展的文化名片。

漫畫 記者 衛行智 作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