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8
任芙蓉
“中國社火看山西,山西社火看河津”……河津市今年的元宵節社火表演受到廣泛好評,更是在短視頻平臺“火出圈”,許多網友在相關視頻的評論區不吝贊美。
河津的社火文化歷史悠久。自2020年開始,該市每年安排兩個鄉鎮進城展演,集中展現鄉鎮特色,今年承擔展演任務的是清澗和趙家莊兩個街道,共有22支民間社火隊伍、上萬名群眾參加表演,節目總時長達6個小時,社火隊伍綿延數公里,蔚為壯觀,精彩絕倫。
黨旗領航 賡續傳統
多年來,河津社火節目始終將黨的建設、愛國主義作為重要主題。趙家莊街道是革命老區,今年趙家莊村和史恩莊村共演的節目《領航》,近千人組成4個方隊,分別以黨徽、黨旗、國旗、“河津”為標識,傳遞濃濃愛黨愛國情;北辛興村的情景劇《星星之火》以歌劇、舞蹈形式,將河津地下縣委舊址、趙家莊街道黨建陣地“搬”上花車,讓河津革命先烈與當代共產黨人“隔空對話”,向所有革命先烈致敬;三興村的秧歌腰鼓《河汾歡歌》、義唐村和史惠莊村的《勝利鑼鼓》,身姿豪邁、節奏鏗鏘、場面盛大,還原了1947年4月河津人民歡慶解放及改革開放后勠力建設家鄉的情景,將社火表演推向高潮。河津市民王潔美說:“我們不會忘記先烈們的流血犧牲,要珍惜現在美好生活,建設好我們的家園。”
社火表演少不了歷史典故。龍門村制作的“禹鑿龍門”“魚躍龍門”兩輛彩車上,龍首高昂,激勵人們奮發向上;清澗中心村的《禹王鑼鼓》,演員身著古裝,用排山倒海般的鼓點表現大禹治水的堅韌不拔、勇往直前;《鯉魚跳龍門》節目中,龍門村、清澗中心村、何家莊村的200名小朋友進行了生動演繹,形象地表現了“群鯉竟躍”“跳躍龍門”“化身為龍”的畫面;西莊村的《黃河號子一聲吼》,表現出黃河岸邊人民勇毅彪悍、百折不撓的個性。
清澗是“古聚德田”和“相敬如賓”典故的發生地。清澗中心村的《相敬如賓》節目,由92對夫妻走上街頭真實演繹,一曲《傳奇》展現年輕人的浪漫邂逅,一曲《知心愛人》傳遞中年人的款款溫情,一曲《爺爺奶奶和我們》勾勒老年人的相知相守,讓觀眾深刻地感受到家的溫馨。
振奮精神 凝聚人心
河津是工業強縣,2023年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大關。作為河津的工業重鎮,清澗街道的節目《奮斗者》分“鏗鏘龍門產業旺”“時代號子響徹天”“奮斗的青春最美麗”3個部分,展現產業工人奮進新時代的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勾勒出河津工業“百景圖”。
趙家莊街道邵莊村的《青春萬歲》情景劇中,花車上的巨型拖拉機、廣袤麥田等模型,以及200名身著上世紀80年代流行服裝的青年,共同演繹改革開放“春天的故事”。在《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的歌聲中,男青年騎著“二八”自行車,女青年頭戴花朵、手搖紅綢或風車坐在后座上,重現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歌頌40余載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趙家莊街道官莊村、伏伯村及趙家莊中心校近千人共演歌舞情景劇《錦繡河津》,將河津的“公交車城鄉全免費”民生實事搬上舞臺,通過群眾坐著免費公交上班、看爸媽、上學3個場景,全面展示群眾共享的發展成果。國產大飛機C919、神舟飛船等國之重器的模型穿插其間,將節目升華至對繁榮富強偉大祖國的歌頌。
僧樓鎮李家堡村的轉花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正月十三的轉花燈展演中,該村下至7歲孩童、上至80歲老翁,800余名村民參加表演,1000余盞轉燈、50條旱船花燈璀璨輝煌。宏達集團的“打鐵花”、下化鄉的千架無人機光影大秀,共同書寫美麗河津建設新篇章。
社火表演的主體是鄉村,主演是農民,展現出鄉村振興綿綿不絕的動力。樊家莊村的鑼鼓源遠流長,鑼鼓產業已成為該村的亮麗名片;張家莊村的高臺花鼓已有上百年歷史,經過幾代人的傳承發揚,如今活力滿滿;杜家溝村的“抬閣”、范家莊村的舞龍、北里村和南里村的舞獅,無不令人熱血沸騰。社火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亦是鄉村振興的“助燃劑”,既能祈望好運,也能帶來人氣。這個春節,河津的4A級景區黃河大梯子崖,人流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3A級景區“古今天下”,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地。鑼鼓喧天慶盛世,忙趁東風步錦程。鬧社火集聚的澎湃精神力量,將持續激勵河津人民在各項事業中奮勇向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