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5
□記者 陶登肖
“這個龍要插在最上面”“你再檢查一下卡通花束的數量對不對”“到時間了,這鍋花饃該下籠了”“玫瑰花束饅頭記得打包”“卡通饅頭數量不多了”……
2月27日,在夏縣水頭鎮水頭村夏水果蔬面花工坊里,負責人姜莎一邊為顧客組裝果蔬花饃訂婚糕,一邊安排其他人員干活。
面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花饃,這項傳統民間手工藝已有上千年歷史。夏縣水頭鎮作為當地有名的“面點之鄉”,通過建設面花工坊引進人才,拓展產品種類彰顯特色,不斷打造面花產業品牌,讓傳統手藝煥發出新的活力。

90后的姜莎就是一名年輕面花手藝人。“對接市場需求,我們做出了彩虹饅頭、卡通饅頭、玫瑰花束饅頭……”順著她手指的方向,一束束“玫瑰花”精巧、艷麗,傳遞出美好與幸福。誰能想到,這是用新鮮果蔬汁水染出來的饅頭!
“花饃用新鮮果蔬鮮榨調制色彩,造型汲取傳統面花藝術之長。紅色是紅曲米汁,粉色是火龍果汁,黃色是南瓜汁,綠色是菠菜汁。用它們制成的果蔬饅頭不僅精致美觀,吃起來也很可口。”姜莎說,工作室的人員最多能達到8人,收入還不錯,一年能有30萬元。
說著,姜莎嫻熟地榨汁調色、和面壓面、搟面制葉、卷面做花,巧妙地將果蔬汁與面粉融合,賦予了傳統面點新的生命。很快,一朵朵顏色各異的玫瑰花就“綻放”了。

姜莎對捏面花的興趣,還要從小時候說起。
“小時候放學一有時間,我就跟著奶奶學捏面花。在奶奶的影響下,我慢慢喜歡上了這門手藝。”姜莎說,2019年,她生完寶寶后,開始琢磨給孩子做輔食。她發現用果蔬汁和面可以調成各種顏色,做成不同造型的面點,孩子特別喜歡吃,營養也全面。
用果蔬汁代替色素做面花,不僅外觀漂亮,也更美味健康。但實際操作中,卻有不少困難,調配比例、色調、發酵程度等都影響著最終的產品呈現。經過長時間反復嘗試,姜莎最終形成了一套熟練的制作流程。
她在傳承面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大膽創新,辦起了夏水果蔬面饃工作室。在她的精心設計制作下,工作室的花饃造型精巧、逼真,成為人們生日祝壽、結婚定親、喬遷新居、節日紀念的饋贈佳品。這些面花具有營養性、食用性、環保性特色,深受省內外廣大客戶的青睞。

“水頭鎮政府給我們提供了免費的場地,還經常開展免費的電商培訓。”姜莎說,現在,經常有奶奶輩的老手藝人來店里教大家做“面花”,也有許多年輕人互相交流技藝。她在傳統面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將老手藝和現代技術結合,使它們煥發出新的光彩。
隨著面花手藝的不斷精進,姜莎創作出了不同的卡通造型、時尚花束、生日蛋糕等產品。作為果蔬“面花”青年帶頭人,姜莎制作的“中國夢夏水情”和“卡通花束”作品,在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榮獲三等獎。這讓姜莎對制作果蔬面花信心更足,果蔬面花工坊的客戶訂單也越來越多。
“5元一個,請您拿好,慢走!”談話間,又有顧客登門,姜莎熱情接待。“老人過壽,小孩生日,節假日送花束,都有很多訂單,每天基本上有一兩個訂單,收入的話大概每個月兩三萬元。”姜莎說。
如今,姜莎的果蔬饅頭在線上線下的銷路都很好。下一步,姜莎想繼續通過抖音等平臺推廣面花產品,希望更多面點匠人參與技藝傳承與發展,通過不斷創新,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用面花“蒸”出好日子。
攝影 記者 茹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