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4
記者 喬 植
去年以來,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意向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投產、投產項目抓效益”的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多措并舉,推進項目落地達效,項目落地率、開工率和投產率大幅提升。該開發區先后被省發改委評為“綠色低碳示范園區”,被省商務廳評為“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園區”,在2023國際化營商環境創新發展論壇暨《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發展評估報告》發布會上,榮獲“2023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園區”,被河津市授予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單位標兵等稱號。
整村搬遷拓展空間謀發展。以化工園區認定為契機,在河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定搬遷優惠政策,號召、鼓勵、引導開發區內的杜家溝、何家莊、天成堡等村進行整體異地搬遷,騰籠換鳥,收儲供應土地3120畝,投資3800萬元,規劃建設路網、管網、燃氣、蒸汽、水、電等生產要素,打造高質量標準地,大大拓展了發展空間。
完善設施優化環境促發展。積極爭取中央專項債、政府債券等扶持資金,采取EPC模式,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投資6.5億元建設經開一路、經開二路、經開三路、化工園區北區道路、排洪渠、污水處理廠、標準化廠房、雙創基地等基礎設施項目,為高新技術產業入駐提供了隨時落地的條件。吸引了魏強汽車、秦晉鋁業、康鴻集力、鑫昶新材料、強勁赤泥、三寶化工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入駐,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2023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3.61億元,同比增長20.0%,位居全省第五,產出強度達到310.96萬元/畝,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
深化改革提升服務軟實力。承接省市縣三級140項行政審批賦權,與上級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服務審批機制,在法定時限內高效辦結。深入落實“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實施政府統一服務,投資480萬余元完成10項前置區域評估事項,配套政策文件,簡化工作流程,制定“全時段、全過程、全標準、全好評、全事項”的“五全代辦”工作機制,為企業提供最優質、最便捷的服務,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對招商引資項目全部實行項目手續全代辦,探索樁基先行模式,助力項目建設提速。全年辦結審批事項1237項,辦理率達100%,群眾滿意率達100%。
科技金融雙助力,政策疊加助發展。設立5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用于支持“兩個轉型”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設立國科新材料河津技術轉化服務中心,幫助入區項目提供技術服務指導,推進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助力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先后與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聯系專家線上指導區內企業學習知識產權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申報政策、流程、辦法等,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賦得梧桐蔚成林,守正創新傳薪火。2024年,河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將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圍繞碳基新材料、鋁深加工兩條產業鏈,依托中鋁山西新材料、陽光集團兩個省級鏈主企業,招引一批延鏈、強鏈、補鏈新項目,落地一批新企業,全面推進鋁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精鋼鑄造、固廢綜合利用、物貿數字產業園五大園區建設,打造開發區升級版,突破千億產值,沖刺國家級開發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