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小微藻 大能量

——走進山西(絳縣)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3-04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1月26日,2024年山西省重點工程項目清單發布,微藻固碳減排“智慧監測”與農牧漁業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項目赫然在列,這是我市唯一入選的科創平臺類項目。

這是繼去年6月獲批農業農村部微藻資源農業利用重點實驗室后,絳縣干部群眾有口皆碑的又一喜訊,也提高了絳縣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能見度”。這背后,山西(絳縣)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功不可沒。

“領頭雁”:深耕微藻研究

將白色圓柱小桶中試驗田的氣體通過注射器吸入真空氣管,之后在桶上下連接處加水密閉,靜置20分鐘,再進行第二次取氣……在農業農村部微藻資源農業利用重點實驗室,看似普通的“小白桶”,實質上是科研人員監測土壤碳排放的重要工具。

“每年3月份,絳縣山楂樹發芽時節,是監測山楂碳排放的最佳時機。科研人員人手一只‘小白桶’奔赴田間地頭,將施用微藻肥的山楂樹土壤與未施用微藻肥的進行碳排放對比。”農業農村部微藻資源農業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譚宏偉告訴記者,“經過2023年的技術測量,我們發現‘長期施用微藻肥的山楂樹,目前可降低整個生育期30%左右的碳排放’,一套微藻碳中和山楂技術集成正在形成。”

農業農村部微藻資源農業利用重點實驗室于2013年籌備組建,由國內知名微藻研究院團隊與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共同建立,長期從事微藻資源在農牧漁業的機理研究和應用,涉及土壤改良、漁業養殖調水、畜禽養殖增效、農業固碳減排、微藻碳捕捉及再利用等。

“實驗室2019年落戶山西(絳縣)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2023年被農業農村部納入重點實驗室管理體系,并配套建設中試基地,主要研究經濟林降碳增產提質增效,目前我們研究團隊聚焦絳縣的山楂和櫻桃。”譚宏偉說。

在國家“雙碳目標”背景下,絳縣以山西特優農業戰略為牽引,將科技注入當地特色農產品產業化開發全過程。2022年,山西(絳縣)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實施絳縣縣域山楂和櫻桃碳足跡核算;2023年,實施山楂碳減排技術研究;下一步,基于兩年的科研成果,將在農業農村部微藻資源農業利用重點實驗室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微藻固碳減排“智慧監測”聯合實驗室基礎上,成立微藻固碳減排“智慧監測”與農牧漁業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致力于將絳縣打造成全國首個“碳中和”山楂技術集成示范區。

“強引擎”:釋放科創動能

沒有一望無際的流水線,也沒有人頭攢動的工人,走進山西(絳縣)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生產區域,除了十幾名科研人員,看到的全是五花八門的“瓶瓶罐罐”。

隔著藻種庫的窗戶看,4層實驗架上的透明藻種培育瓶疊床架屋,自上而下由小試管到深口瓶、廣口瓶逐級增大,顏色由淡黃到淡綠、深綠逐漸加深。對面的培育室里,40個一人高的塑料透明微藻反應罐,在光照和碳捕捉作用下,正在“此處無聲勝有聲”地快速裂變。

“這個深綠色的藻種成品,是我們篩選與馴化后的新藻種,農業農村部微生物檢測中心將其命名為多變三離藻,主要應用于農業領域。”譚宏偉說,“這兩年,我們至少培養了200噸,輻射農作物100萬畝,在提升山楂口感、色澤和土壤有機質,以及降低農殘、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具有明顯效果。絳縣山楂持續減肥增效,每年增加直接經濟效益2400萬元。”

2022年,山西(絳縣)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與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12家單位聯合完成的微藻生物科技成果“微藻肥”,成功解決包囊控釋技術被國外“卡脖子”的問題,在山楂等作物上實現了降碳增產提質增效的目標,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三等獎。經過科技成果評價,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科學技術部等九部門共同制訂的《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將其列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的關鍵技術之一。

去年,絳縣在1000余畝山楂地先行推廣微藻低碳種植技術。“我的18畝山楂使用微藻技術后,山楂果品質大不一樣,果面更加光滑,上色更加均勻,糖度明顯提高,吃起來更加可口。之前只能作為中藥材的山楂品類,現在可以賣到蜜餞果類的價格,甚至能當水果賣,市場競爭力不可同日而語。”南樊鎮鄭柴村村民劉善福高興地說。

“橋頭堡”:加快成果轉化

“經過兩年的實驗研究,微藻固碳減排‘智慧監測’與綜合利用已形成成套技術體系。目前,縣政府正為我們選址,擬建科研與成果轉化大樓。”山西(絳縣)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負責人李世峰興奮地說,“作為山西省重點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微藻產業技術創新的‘橋頭堡’,可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促進農林牧漁業實現綠色發展。”

絳縣重視科技興農由來已久,綠色農業風生水起。近年來,隨著微藻研究的不斷深入,該縣已擁有農業農村部微藻資源農業利用重點實驗室、山西省新型研發機構、山西省微藻資源農業利用中試基地、山西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科創中國”山西省博士創新站、中國農業科學院微藻固碳減排“智慧監測”聯合實驗室等6個省級以上科研平臺。特別是,利用省校合作機遇,與華中科技大學等2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申報獲批我市首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省校合作,人才興運”科研平臺運城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助力微藻生物科研及成果轉化。

“在國字號金字招牌——農業農村部微藻資源農業利用重點實驗室政策加持下,我們山西(絳縣)校地合作微藻研究院如虎添翼。”李世峰補充道,“通過充分利用黃河流域微藻資源,進一步全面評估微藻資源在農業生產中固碳減排、節水抗旱、改良土壤、增產增收、防倒抗倒及降低重金屬等污染的潛力,我們將以更大力度,研究其在種植上的應用效果,探討、熟化適合黃河流域應用的簡便、易行、高效的固碳減排、豐產增效技術模式并進行生產示范。”

小微藻,大能量。絳縣將依托微藻研究院強大的科研實力和人才資源,逐步建立具有國際領先科研水平的微藻研究院,為我市發展培育新產業、增添新動能。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