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文化盛宴滋味長

——“我在河東過大年”年俗系列活動綜述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2-26

辭暮爾爾,煙火年年;時光知味,歲月留香。

甲辰新春,河東大地,一片歡騰。

置身河東文化熱土,“我在河東過大年”180多項傳統文化年俗活動,特色鮮明、主題多樣、文韻悠長。濃濃的文化味,營造了溫暖祥和的氣氛,激發了節日消費的澎湃活力,描繪出一個活力四射的錦繡河東年。

正月十五,池鹽文化博覽園互動節目。

空氣里也彌漫著文化味

這個春節,天為幕、光作筆,炫麗燈展扮“靚”街頭,詩詞彩燈懸掛樹梢,巨龍造型隨處可見,年俗活動一一上演。

年味兒——

藏在樹梢彩燈的詩詞里;

藏在崩爆米花時“砰”的一聲巨響里;

藏在打鐵花的漫天火光里;

藏在韻味悠長的戲曲里;

更藏在鑼鼓喧天耍獅子、舞飛龍、扭秧歌、抬花轎、推小平車、紡棉線、織土布的元宵社火里……

這個春節,我市的非遺展出,捧出家底兒。

往年春節,我市的非遺展示項目多局限于剪紙、花饃、木版年畫等群眾參與性較強的項目;這個春節,我市的非遺展示則是全面開花,許多停留在老一輩記憶中如今卻難得一見的非遺項目,這個春節都精彩呈現。

正月初三開始,臨猗縣孫吉鎮一帶多村舉辦春節社火“扎馬角”。馬角漢子們用鋼釬從臉上穿過,邁著馬步,揮舞麻鞭,走街串巷。

這個春節,稷山舉辦“高蹺走獸”非遺文化表演,精心裝扮的巨型獨角獸、貅狼、麒麟、貘等傳說中的遠古神獸在人潮人海的大街上游走,鏗鏘有力,引起了線上線下極大關注。

這個春節,穿漢服逛景區、與歷史人物互動、在古風集市游弋,成了我市多地最普遍的存在。

解州關帝祖廟,大型實景劇《武廟之祖·盛世迎賓》震撼上演。威武的軍陣、莊嚴的儀式、復原的服飾道具、排山倒海的鼓樂,讓游客穿越千載歷史時空,沉浸式體驗關公文化的魅力。

池鹽文化博覽園每晚上演的實景劇《宋韻·南風歌》帶領游客穿越時空感受宋代繁盛文化。

舜帝陵景區,“五虎上將”創意機甲威風凜凜,吸引眾多游客合影留念。

芮城城隍廟內,巡游隊伍浩浩蕩蕩。隊伍兩旁,不少游客身著漢服,一襲華裳,略施粉黛,跟著巡游隊伍徐徐而行。

春風浩蕩,成風化人。

春節期間,運城博物館推出了考古測繪、考古繪畫、近代童衣裝飾、名人字畫4場跨年大展,官網還推出“晉地寶藏”“華夏尋根”等27個云展覽。8天假期,運城博物館參觀人數日均4000余人,單日最高達到5127人。

除博物館外,春節期間,河東書房也推出朗讀亭誦讀活動、新年花束DIY系列活動及河東習俗文化體驗活動,讓歷史文化可視可觸,獲得好評如潮。

2月7日晚,運城市2024年春節文藝晚會在運城會展中心華彩上演。這是一場盛大的文化盛宴,竹板清脆、鑼鼓激昂、絲弦悠揚,現場氣氛熱烈,共持續了4個小時。

如果說運城春晚是全市人民的文化盛宴,那么,土味“村晚”則是鄉村群眾秀絕活兒的大聯歡。春節期間,我市多地舉辦鄉村春晚,熱鬧非凡、人氣爆棚。

一臺臺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鄉村文化盛宴,不僅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還折射出鄉村振興新圖景,讓更多鄉村和鄉土文化被點亮、被看見、被關注,更激發了鄉村百姓熱愛故土,建設家鄉的信念。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春節“村晚”示范展示點,我市河津龍門村和萬榮縣解店鎮新城村作為全省僅有的兩個入選。

從正月初二到十六,運城市“兩節”優秀劇目在市區鹽湖會堂、盬街、嵐山根、蒲景苑一一上演。

蒲劇、線腔、眉戶、曲劇、豫劇、河東道情等,應有盡有,讓河東戲迷過足戲癮。戲迷老薛是拿著戲劇展演節目單四處轉場觀看的,“一場都不想落下。”老薛說,因為有了戲曲展演,他原定異地過年的計劃果斷取消。


正月初三,鸛雀樓游客如織。

不只是“文化搭臺,旅游唱戲”

這個春節,傳統文化成了景區標配。

“我在河東過大年”年俗文化進景區活動使各景區一票難求,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池鹽文化博覽園,花鼓表演、高蹺走獸、桌子戲系列非遺表演依次呈現,讓人目不暇接。

永樂宮景區,神仙玉女從壁畫“走出”,伴隨著古樂音律緩緩而行;李家大院情景劇《萬里結親》再現百年前中西合璧的婚禮。不少游客來到這里,開啟年俗變裝體驗之旅。

皮影戲是許多人心中獨特的春節記憶。

正月初二,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新絳縣古城絳州千年樂樓,原汁原味的絳州皮影登上舞臺。一方幕布,一束燈光,幾個影偶,隨著手藝人的唱念做打,在光與影中綻放光彩。引得歡呼喝彩聲,不絕于耳……

從正月初一到初七,楊貴妃故里景區,每天實景演繹《大唐貴妃·楊玉環》,再現貴妃的一生,引人入勝。臨晉縣衙推出的情景劇《大堂審案》,劇情緊湊、懸念叢生,場景設置逼真,引來游人如織。

這個春節,鸛雀樓景區廣場上演了多場國家級非遺項目打鐵花。

一勺勺滾燙的鐵水經匠人擊打,瞬間飛出,猶如煙火般綻放夜空,繪就了“鐵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的美景。每場都有千人現場圍觀直播,網上更是吸粉無數,連新華社視頻號都熱切關注報道。

冰火兩重天。其間,鸛雀樓景區還上演了社火《背冰》。凜冽的寒風中,20多名黃河漢子冒著零度左右的氣溫,身著短褲赤膊上陣,背著從黃河里撈起的大冰塊,在鑼鼓伴奏下列隊前行……

普救寺景區每天兩場的實景劇表演《夢境·西廂記》吸引著無數中外游客紛至沓來,景區內每天人山人海。

這些活動,在短視頻、直播的加持下熱鬧“出圈”,圈粉無數,許多外地游客刷到視頻,按圖索驥找到這里。

據永濟市文旅局統計,僅春節8天假期,該市文化旅游場所共接待游客90萬人次;“水上列車”接待游客1.2萬人次。該重點景區在接待人數和收入上與歷史同期最高年份2018年相比,都有大幅增長,創歷史新高。

據市文旅局統計,春節8天假期,全市正常開放的42家A級景區,累計接待人數370多萬,同比增長149%;累計門票收入1703.09萬元,同比增長92.50%;累計經營收入4481.63萬元,同比增長74.07%,實現了今年運城文旅開門紅。

亮眼的數據,直觀地展現出我市文旅市場活力滿滿,潛力巨大。

正月初二,常平忠義街“儀仗迎賓”。

文旅深融,未來更可期

日有熹,月有光。

富且昌,壽而康。

新春嘉平,長樂未央。

在剛剛過去的元宵佳節,“我在河東過大年”年俗系列活動中的元宵社火活動,分別在13個縣(市、區)舉辦。兩天內,又涌現了一大批“社火顯眼包”。

各地腦洞大開,拿出各自家底兒,使出渾身解數,工農商學兵、科教文體衛全面“出征”,分別舉辦了獨具特色的元宵社火活動。復古風、豪邁風、時尚風、文藝范、科技感,爭奇斗艷,引得全市、全網一片狂歡。

在這波元宵社火中,除了傳統鑼鼓、舞龍耍獅、舞蹈秧歌外,更有絳縣不僅將古代結親時敲鑼打鼓抬花轎情景復原,還將農耕時代的犁、耬、紡棉車、小平車等各種農具游走展示;新絳將30匹馬拉梅花鼓車在大街上揚鞭奔騰,浩浩蕩蕩,威武壯觀;河津組織百名青年騎著摩托車表演特技,以展示河津速度;稷山則拿出世代“絕活”——國家級非遺高蹺走獸,在大街上游走,很多人在線觀看后對呆萌的神獸產生了興趣……

有人在網上對稷山“高蹺走獸”中的神獸發起了討論,討論這神獸是不是小時候老人嚇唬我們的那一款——“紅眼綠鼻子,四只毛蹄子,走路‘踢踏踢踏’,吃人‘咔啪咔啪’?”

社火現場氣氛熱烈,線上直播同樣沸騰。

正月十五,絳縣社火匯演現場的舞龍表演。

有人詩興大發,在互動區賦詩一首:“不點花燈月不圓,不耍社火不過年。最暖萬家燈火處,最喜人間喧囂時。”

這個春節,年味如此濃郁,值得記憶;這個春節,年味如此綿長,值得回味。

“搓什么麻將呢?今年咱運城這么多好東西,看都看不及,哪有工夫玩那玩意兒?”正月初三,市民老吳一家三代八口人到池鹽博物館觀看皮影戲,表演結束后還意猶未盡地與老藝人合影。

一場場文化盛宴,讓這個春節魅力無限。河東群眾走出家門,不再“蝸”居家中,于是,我市各景區、公園、廣場、電影院、圖書館均呈現出人山人海的火熱景象。

“遠在異鄉,正月十三在線看了老家河津龍門的村晚,第一次發現我的家鄉如此美好!時不我待,我要回家!”網上,我市一外地IP網友的一條評論,兩天內引發點贊3000多個。

“我在河東過大年”年俗系列活動暫告結束,但年俗文化盛宴帶來的心靈激蕩卻連綿不斷……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龍年伊始,氣象萬千,文化繁榮,昂首向前。我市文旅高質量發展呈現一派新氣象,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正在繪就新時代美好生活新畫卷!

記者 李婉玉

攝影 記者 李婉玉 茹雅 通訊員 張倩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