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fā)布者:時間:2024-01-16
□記者 孫蕓苓
在親密關系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沖突。兩個從不同的原生家庭走出的個體,因為彼此相愛,步入婚姻,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當愛的激情過后,剩下了柴米油鹽瑣碎的日子,冷靜下來發(fā)現(xiàn),原來我愛的人是這樣的,當崇拜和愛慢慢變淡,當初吸引彼此的光環(huán)散盡,才發(fā)現(xiàn)對方也是個一般人,會發(fā)脾氣,會把臭襪子亂丟,會不洗腳倒頭就睡……
對婚姻那滿滿的期許和希望,變成了失望,心里似有不甘,但一切已無法回到原點。
如果,在這段關系里,能順利磨合、彼此體諒,那么這段婚姻會進入適應期,彼此共同成長為更好的伴侶,成就一段幸福的婚姻。但若是這段關系里,除了爭吵就是爭吵,各自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那么在長期的爭吵中,會耗盡彼此的感情,最終勞燕分飛。那么,我們要如何做,才能擁有和諧美滿的婚姻呢?
經常憤怒,與自我接納有關
生活中引發(fā)矛盾的其實大多都是小事,這些小事如果處理不好,長期積累下來就會變成無法更改的大事,最后導致情緒失控,彼此厭倦,情感之路走到了盡頭。
心理學里有種說法,如果你經常憤怒,那是潛意識里對自己不滿意。
竹子和杜仲是一對新婚的小夫妻,竹子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寄養(yǎng)到鄉(xiāng)下,上學后才回到城里。回來后竹子發(fā)現(xiàn),母親看自己像看個外人,沒有在鄉(xiāng)下見到她時那般溫暖,雖然那溫暖一年也就只有一兩次,但還是讓她感覺母親不是那么愛自己,內心變得非常敏感。青春期的時候,她有些叛逆,和母親的關系更加不好,因此,希望早點離開那個她“找不到自己”的家。
后來,竹子遇到了杜仲,他溫暖包容,是個陽光大男孩。很少感到溫暖的竹子想抓住這難得的幸福,她決定和杜仲閃婚。母親強烈反對,竹子沒有聽母親的話,她在心里和母親較勁,母親越不同意,她就越要按自己的想法來做。
很快竹子就結婚了,母親生氣連她的婚禮都沒有參加。
剛結婚的時候,竹子也努力想在婆家人那里表現(xiàn),想很快融入這個家庭。但她感覺婆婆好像也不太喜歡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從此也不喜歡去婆家。
婆婆有時候蒸了包子,讓他們過去一起吃,她只是讓丈夫一個人去,自己找借口和閨蜜逛街去了。為此,婆婆和丈夫都頗有微詞,竹子依然我行我素。
一個星期天,竹子在家無聊,想自己包包子,就和丈夫一起去買菜,丈夫很高興陪同。采購完,回到家里,竹子開始忙碌,包子出鍋的時候,丈夫發(fā)現(xiàn)形狀不太好看,面皮發(fā)青,就嘟囔了一句:“我媽包的包子好看又好吃,叫你回去你不回去,如今在家整出如此古怪的包子,真是無法下咽……”
丈夫話還沒有說完,竹子頓時暴跳如雷,大聲對丈夫說:“你愛去你媽那里吃,你就去吃,嫌棄我的包子不好吃你就滾遠點,別影響我吃包子的心情……”丈夫覺得很委屈,明明說的是實話,咋就怒了,真是心眼小。
一場爭吵由此拉開序幕,竹子控訴丈夫不理解她,是個媽寶男,從來不體貼她,老是和她唱反調。她感覺憤怒和不滿,婆婆看她不順眼也就算了丈夫也是這樣,這日子沒法過了,想想回娘家算了。可是,想起自己母親嫌棄自己的樣子,娘家也無法回,一時悲從中來,哭了起來……
丈夫也被竹子的情緒嚇住了,他趕緊道歉說:“包子雖然不好看,我吃著餡還挺香的。”
可是,在氣頭上的竹子已經聽不進去他的話,哭著跑出了家,去找閨蜜訴苦了。一路上,她開始懷疑丈夫杜仲是否真的愛她。
當身體被憤怒占滿,把這件事直接上升到愛與不愛的高度時,我們要謹慎,要覺察:究竟是對方不夠愛自己,還是自己不夠愛自己?
我們都曾有過不被重視的痛苦,我對自己太不滿意了,所以我才那么想要你做得讓我滿意。這與對方是否愛自己無關,而與自我接納有關。
對自己不滿意,是問題的癥結
和伴侶就算吵個天翻地覆,把所有的憤怒和不滿一通發(fā)泄,你的親密關系也并不會變好。相反,只會讓對方想從這個糟糕的關系里逃離。
當你把對自己的不滿以指責、憤怒的方式對待愛人,其實是想讓他為你的痛苦負責,讓你快樂反而成了對方的責任,這是親密關系里無法承受的壓力。
回過頭來,竹子對丈夫的不滿,是丈夫沒有肯定自己,還把自己努力的成績和婆婆相對比,讓她內心的自卑被喚醒,更加對自己不滿意。丈夫的不認可,讓竹子有了一種失控感,讓她聯(lián)想到小時候不被母親認可的自卑。
她害怕再一次失控,害怕像小時候一樣再一次面對自己做不好事情,不被母親接納,她憤怒的其實是那個無論怎樣做都無法讓母親滿意的自己。
她不滿意的是自己,和丈夫爭吵的一刻,是她對自己不滿意的開始。連這么一件小事丈夫都不認可她的努力,她覺得丈夫已經不愛自己,從而在心里把這件本來就是小事的事放大了。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是和諧婚姻的起點
在自我成長中,我們需要學會自我接納,學會對自己滿意。一個內心充滿愛和積極力量的人,能夠應對不確定性,更可能以開放性的姿態(tài)迎接親密關系中的變化。
其實,每個人本質的需求來源于被看見、被尊重、被情感滿足。而這,是我們對自己首先要開展的工作。從現(xiàn)在開始,嘗試開啟這一趟自我探索之路。
先關注自己的內心,記下每天的情緒變化和感受,靜下心來和自己對話。
今天我的心情怎么樣?我做了哪些讓自己感覺舒服的事?又做了哪些讓別人不舒服也讓自己不舒服的事?當我因為一點小事想和對方吵架的時候,我能否暫停,換一個時間和對方溝通?
學會關照自己,讓自己從錯綜的關系里逃出來,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去熟悉的咖啡館獨自享受一杯熱咖啡。
學會打開心結,和伴侶保持定期溝通,直抒胸懷的那種溝通。
因為一些瑣事與人爭執(zhí)或者沖突沒關系,但不要陷入對錯之爭。溝通時要談彼此的感受,放下對對方的期待和不滿,從自我滿足中找到力量。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我是他,遇到對方情緒不穩(wěn)定我是怎樣的感受,讓良好的溝通架起情感“鏈接”的心靈之橋。你對自己滿意了,你的關系自然會讓你滿意。
一段好的關系,源于你對自己有足夠的滿意和接納。這樣,即使你們偶有爭吵,也有內在的動力去處理,在溝通中找到可以合作的方向。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學會愛自己,再讓自己帶著滿滿的正能量去愛家人,學會從善意的起念與人相處,帶著愛人一起努力,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美好和不如意,一起慢慢地變老,這才是婚姻最好的樣子。(文中涉及的姓名均為化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