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2-21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各類先進典型在開創運城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中的重要作用,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在全市開展2023年度“百名最美運城人”選樹宣傳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情關注與踴躍參與,在全市上下營造了“人人關注最美 人人爭做最美”的濃厚社會氛圍。
目前,經過逐級推薦、網絡投票、綜合評審,現將入選2023年度“百名最美運城人”閑事大媽10名先進典型的優秀事跡予以公布。
陳潼蘭
陳潼蘭,女,中共黨員,1959年8月出生,2012年從永濟市城西街道辦事處退休,2014年被返聘為永濟市司法局城西司法所專職人民調解員。
做老百姓的貼心人,幾十年來陳潼蘭從未走遠。她一輩子都是鄉鎮干部,退休后主動請纓,擔任了城西司法所的人民調解員。擔任人民調解員這些年來,她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勇于擔當、奮發有為,奮戰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她先后成功調解了轄區及社會上各類矛盾糾紛800多件,特別是在維護弱勢群體利益方面成績顯著:曾為230名外地來永濟打工的農民討回工錢;使110個瀕臨破碎的家庭破鏡重圓;為120名因父母離婚撫養糾紛中的孩子爭得合適的撫養權;為130名兒女贍養糾紛中的老人找到了歸宿。她還解決處理了78起土地糾紛,成功調解82起鄰里糾紛,95起債務糾紛。她所調解的案子,無一例上訴、上訪,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陳姨”。
作為一名人民調解員,陳潼蘭始終不忘自己的工作職責,牢記“調解的是矛盾,調順的是民心,調穩的是黨的執政根基”工作理念,恪守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是工作的最終目的,社會和諧穩定是最高人生信念,積極發揮自己在基層工作多年的實踐經驗,踏實工作,勤勉干事,充分運用法理情調解千家事,幫當事人解難,替政府分憂,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發揮余熱,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丁 萍
丁萍,女,中共黨員,1958年11月出生,現任萬榮縣解店鎮蘆邑村民調會主任。她長期參與公益事業,熱心社會公益活動,在群眾中擁有較高的威信。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丁萍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密切聯系群眾,熱心幫助他人解決生活瑣事和鄰里糾紛。她用自己的行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充分發揮了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在社會中的作用,為構建和諧鄉村作出了積極貢獻。
丁萍自2008年從事公益事業和志愿服務工作起,堅持帶頭參加文明交通、清潔家園、義務植樹、疫情防控等各類公益活動。在她的影響下,很多村民都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中來。村里每次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時,她總是沖在第一線。日常生活中,她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熱心助人;在工作上,她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團結協作;在家中,她孝敬老人、愛護子女;在鄰里間,她團結鄰里、互幫互助,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丁萍是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黨員,她始終堅持關心下一代工作,積極發揮余熱,協助村“兩委”班子做好村內青少年教育工作,經常深入到村小組、居民家中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經常深入家庭開展“手拉手”活動,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進行關懷教育。
董雪英
董雪英,女,1967年12月出生,2017年12月自稷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退休。2020年,稷山縣在全省試點推行“全科網格”建設,經過層層選拔,董雪英成為了一名“網格員”,分派到民樂社區轄區的世紀御景苑小區工作。
在文明城市創建期間,董雪英天天穿著紅馬甲在小區里,拿著宣傳資料挨家挨戶上門講解,出現不文明行為馬上勸導。有一次,小區里兩位鄰居因瑣事吵得不可開交,她一次次入戶、一遍遍跑腿,詳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對癥下藥”,耐心幫助居民跨過心里的坎。為了小區環境更美好,她身體力行帶頭搞好小區衛生,見到衛生死角就進行清掃,拔草、清理水溝、植樹、水電井清理,哪里臟亂差哪里她就在哪里。她的行動感染了大家,隨后清掃時,就由最初的她一個人,逐漸發展到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
電信反詐宣傳期間,董雪英通過入戶走訪、微信轉發、懸掛橫幅、發放資料等各種形式引導居民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星級文明戶創評期間,她協助開展評選活動,通過居民自評、小區推薦,居民代表、樓長、物業審核,共評選出六星級29戶,五星級53戶,用榜樣的力量推動小區文明和諧發展。
在董雪英看來,她三年如一日,所做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未來的她,將繼續用自己的行動服務小區的每一位居民。
耿會霞
耿會霞,1970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夏縣南大里鄉長興村村委會委員、婦聯主席、網格員。她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管“閑事”,周圍的群眾都稱贊她是個親切熱心的“花臉”大媽。
耿會霞時常牽掛弱勢群體生活。村里有一家三口均為殘疾人,她視他們為親人,每天登門入戶幫助他們打掃衛生、洗衣做飯,或攙扶他們出行,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耿會霞時常把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放在第一位。在長興村的大街小巷,時時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發現不文明行為,她會馬上勸導制止。
耿會霞時常把化解矛盾糾紛作為頭等大事。該村的兩戶村民因耕地界限發生糾紛,吵得不可開交。反映到村委會后,耿會霞先詳細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接著“對癥下藥”,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最后終于化解了糾紛,雙方都親切地稱她“和事佬”。
耿會霞心系群眾,沖鋒在前。2023年7月30日,當地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考慮到山區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她獨自一人騎上摩托車,前往上城嶺。通過河道時,看到因水流湍急5名群眾無法通過,千鈞一發時刻,她不顧個人安危脫去了雙鞋,挽起了褲腿,將5名群眾一一背扶過河。因勞累過度,她暈倒在水邊,被轉移的群眾送到村衛生室。而她清醒后,第一時間詢問卻是村民的情況,得知群眾全部安全撤離時,她才放下心來。
李麗萍
李麗萍,女,中共黨員,1979年4月出生,現為芮城縣永樂社區網格員。
在未成為網格員之前,李麗萍是令花社區的志愿者,經常幫助社區做一些公益活動,小區居民有困難總喜歡找她幫忙。2021年當她成為網格員之后,有了更廣闊的天地為大家服務。居民們親切地稱她“閑事主任”。
豐盛園小區有一戶居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有智力障礙,親友疏離,十分孤獨可憐,李麗萍主動擔負起照顧她的責任。在李麗萍的影響下,鄰居們也逐漸改變了態度,都主動加入到照顧這名智障女子的行列。
疫情期間,小區的一些獨居老人缺少藥品,得知情況后,李麗萍積極發動樓棟中的黨員,通過微信群把各個老年人的情況進行摸底登記,然后根據統計需要的藥品聯系社區統一購買,確保這些老人的病情不會因為缺少藥品而耽誤,也讓老人們的子女放心。
受這件事啟發,李麗萍創新提出在小區開展“敲敲門”行動,通過在微信群里發起倡議書,號召樓上樓下的居民路過獨居老人家門口時,順手敲敲門,看看這些老人有沒有什么需要幫忙,也能及時發現老人摔倒等意外情況。
李麗萍還成立了“萍姐解憂”工作室,將身邊已退休的大媽們組織到一起,為大齡青年們做紅娘,解決居民子女找對象難的問題;組織身邊的留守婦女參加剪紙、茶藝、插花培訓,豐富寶媽們的業余生活,讓她們在照顧孩子時依然可以有成長,避免與社會脫節;組織社區愛美女性參加形體訓練,提高個人修養。小區里紛紛稱贊“萍姐”就是居民們的貼心人。
孫 云
孫云,女,中共黨員,1960年1月出生,鹽湖區北城街道御沁園社區原主任,現為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外聯部部長。
在御沁園小區流行這樣一句話:“有困難找孫云”。這個口號已成為一句順口溜,也成為居民一種習慣,因為大家都知道,社區有個“愛管閑事”的孫大媽。
疫情期間,轄區一居民因哮喘呼吸受到影響,家里當時只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孫云得知后,急忙聯系醫生,把患者送到醫院進行治療,又急忙趕到這名居民家中,安頓好家中老人。
2022年11月的一天,小區剛剛做完核酸檢測,正在進行收尾工作的孫云被一個急促的電話打斷手中的活。有一名居民突發急病,昏迷不醒,120救護車來了之后,發現病人身體較重,于是就向物業求救。由于事發突然,顧不上再找其他人,她就組織社區7位女同志趕往患者家中,協助120救援人員一起把患者抬上了救護車。考慮到家里只剩下兩個上網課的孩子沒有人照顧,細心的她中午又給孩子們送去了熱騰騰的午飯。
“愛心發廊”是孫云任社區主任時一手操辦起來的。多年來,“愛心發廊”一直免費給轄區內老人理發,現在仍然堅持每個周六周日給轄區老人理發。
今年6月,孫云在小區的美食廣場一飯店準備就餐時,看到飯店附近圍了一群人,里邊兩個人正在吵架,了解事情的經過后,經過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說,雙方最終達成和解。
孫云管的“閑事”數不勝數,通過管的一件件“閑事”,解決了大家的燃眉之急,化解了矛盾糾紛,為打造社區幸福大家庭的同時,也收獲群眾的信賴,大家都覺得社區里少不了這個“愛管閑事”的孫大媽。
王俊青
王俊青,女,1978年10月出生,現任河津市城區街道紫北社區網格員,2022年獲得河津市“最美網格員”榮譽稱號。
王俊青是一名部隊隨軍家屬,隨丈夫轉業后,熱心公益的她自愿到紫北社區當志愿者,憑著樂觀開朗的性格,本著“愛管閑事”的熱情,小區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認真對待,成為一名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優秀網格員。
疫情期間經常做核酸檢測,對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王俊青會主動幫他們用身份證注冊,并把注冊好的晉快檢碼保存起來,制作成便攜式胸牌,方便他們檢測。實行靜默管理期間,王俊青負責的康馨花苑有居民反映家里天然氣馬上用完了,著急得不知道該怎么辦,王俊青急大家所急,上午一忙完居民的核酸檢測,下午便跑腿幫大家辦事,沒有讓一戶居民因欠費停氣。
王俊青是紫北社區的網格員,在實際工作中卻又常常化身成矛盾調解員、政策宣傳員。經常深入群眾,收集線索,掌握社情民意,排查調解鄰里矛盾糾紛,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王俊青當起小區的創城“宣傳員”,多次拿著宣傳材料為居民耐心地講解創城內容。她還倡導周圍鄰居積極參與社區各種活動,并成立了“北城公園舞蹈隊”,帶領轄區居民早晚跳廣場舞,既鍛煉了身體,豐富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也增進了鄰里感情。
王念苗
王念苗,女,1976年8月出生,絳縣澮水社區工作人員。“腳步匆忙、事事盡心,一刻也閑不住”,這是她留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她天生一副“熱心腸”,積極為居民服務,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在社區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王念苗是社區工作的“暖心員”。她關心關愛困難群體,在入戶走訪過程中,發現轄區呂某某因肢體二級殘疾已在家臥床十余年,老伴常年在身邊照顧,老兩口的經濟來源全部來自于孩子,就想辦法幫助這家人。剛好呂某某的輪椅已經破舊,無法推行,王念苗當即協調社區為呂某某申請了新輪椅。
王念苗是社區工作的“廣播員”。她下班不退崗,仍然不辭辛勞將各項通知下發到社區每一戶。她注重利用一切機會,持之以恒加強輿論宣傳工作。結合重要時間節點,深入轄區開展《國家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各類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針對養老保險繳納等群眾關心的政策,堅持面對面向轄區居民開展宣傳,并就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覆蓋對象、繳費檔次、政府補貼優惠、待遇領取、所需材料等情況進行詳細解答。
王念苗是熱心當“婆婆嘴”的調解員。夫妻吵架、鄰里糾紛,她總是充分發揮社會閱歷豐富、善于溝通協調的優勢,深入小區管小事、管閑事,熱心勸導,幫助進行矛盾化解。
王念苗是一名普通人,解決的也是每個普通人身邊的事,但她身上滿滿的正能量時刻為社區發光、發熱,是一位稱職的基層治理好幫手。
王 云
王云,女,1966年2月出生,新絳縣米面局胡同的一位普通居民,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為“王管家”。
“云,今天孩子先放你這,我家里有點事,太忙顧不過來”。鄰居薛阿姨不好意思地跟王云說。“行,沒問題,我總帶她,很聽話,你就別管了!”王云笑著答應。“云姨,端午節包粽子嗎,我不會,您能教嗎?”新搬來的租戶小林說,“你上班忙,我給你包,不用學。”王云熱情回應。這樣的“閑事”比比皆是,小巷里也總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語。
2022年冬天,寒風刺骨,家住米面局胡同的呂奶奶半夜11點給社區打電話說:“剛才有人給我打電話,讓下載某款App,說是實名注冊之后平臺就會把10年前別人欠我的錢連本帶息還回來,家里就我和老頭子兩人,娃們不在跟前,我該咋辦啊。”聽到這一消息,值班的網格員馬上意識到這是電信詐騙,但自己離呂奶奶家還有一段距離,于是就給王云打去電話。王云一聽,二話沒說就趕了過去,利用平時宣傳電信詐騙時資料上的常識,告訴呂奶奶一定不要相信那些電話上的說辭。臨走前,她還不忘叮囑老人遇事多與子女商量,有啥情況也可以隨時聯系她。
其實這樣的小事數不勝數。在王云的帶動下,社區居民自發轉變為“參與者”,用腳步丈量社區、用汗水澆灌樓院、用熱心點綴文明,她們齊心協力、互助合作,激發出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有效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源頭、處理在家門口。
趙小云
趙小云,女,1963年5月出生,垣曲縣氣象局退休職工,居住在垣曲縣學府苑小區。
自打退休那天起,趙小云便主動投身于社區各類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中,靠著自身直爽的性格,本著“愛管閑事”的熱情,社區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認真對待,幫助困難群眾、關心空巢老人、文明創建、安全管理等各項工作都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為轄區居民服務。
趙小云是學府苑小區10號樓樓長,她做事從不張揚,待人接物熱情主動,小區居民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愛找她商量,每次她都會認真幫居民出主意、想辦法。
趙小云還是學府苑小區業主委員會委員,對物業上一些不合理開支,她會第一時間提出反對意見,保障了業主利益不受損害。
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趙小云積極開展宣傳、樓院清掃等活動,社區到處都可以見到這個信息宣傳員的身影。為了保證轄區整潔的環境,她不怕臟不怕累,認真鏟除樓院小廣告,細致清理垃圾和雜物,同時到轄區空巢老人家中打掃衛生,考慮到老人爬高不方便,她把屋頂和墻角的灰塵也撣干凈。
趙小云樂觀豁達和助人為樂的精神,感染和帶動著周圍的黨員群眾。在他們眼里,趙小云就像一個社區編外干部,好多居民聽到她那洪亮的聲音,就知道是“閑事大媽”又來了。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