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2-18
□記者 樊朋展 劉凱華 見習記者 張蕊彤
16日19時,市氣象局發布持續低溫藍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48小時,全市的平均氣溫或最低氣溫還將同比偏低5℃以上。近年來,冬季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的道路事故頻發,且后果嚴重。
運城交警從以往案例中分析得出,非機動車交通事故主要由無牌無證、酒駕醉駕、逆行等交通違法行為以及冰雪天氣路面濕滑導致的。非機動車駕駛人在沒有佩戴頭盔的情況下,一旦發生事故,極易受傷,加重事故后果。
為此,運城交警提醒廣大非機動車駕駛人:冬季騎車更要注意安全!
寒潮天氣持續,給群眾出行帶來諸多不便,運城交警提醒廣大非機動車駕駛人從細節著手,在出行前關注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出行時間、路線、方式。
“謝謝你們,要是沒有你們,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是日前在209國道上,一位老人對河津交警大隊民警說的話。正值嚴冬,該大隊執勤民警行駛至209國道時,發現一輛電動摩托車側翻在路旁的排水溝,車旁還有一位無法起身的老人。見狀,民警第一時間上前攙扶老人,并詢問事故原因。
原來,這位老人是在濕滑的上坡路段駕駛電動摩托車速度過快,為了躲避迎面而來的車輛,發生了側翻。隨后,民警將老人護送離開國道。
也是因冬天路滑發生的交通事故,在市區槐東路與紅旗街交叉口的這起事故案例,令人更加觸目驚心。
“有一輛電動自行車被卷入公交車下,駕駛人受傷,情況危急。”接警后,鹽湖交警大隊五中隊民警火速趕往現場,看到一輛電動自行車倒在一公交車右前輪下。受傷的駕駛人已被送至附近醫院接受治療。
據了解,公交車司機當天正常行駛時,這名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未遵守交通法規,且因車上的“擋風被”束縛手腳而避讓不及,發生事故。
立冬后,天氣越來越冷,不少以電動自行車為主要出行工具的市民為擋風御寒,紛紛為車輛加裝了“擋風被”。然而,就在市民“全副武裝”出行時,這樣的“擋風被”卻帶來不少安全隱患。
近日,鹽湖交警大隊民警在河東東街執勤時看到,一名男子因“擋風被”,在避讓車輛時摔倒。
根據當事人劉某的陳述,他駕駛電動自行車時,由于“擋風被”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一直用左手整理。結果,車身搖搖晃晃讓他沒有意識到前方的車輛。發現前方的車輛時,身體又被擋風被束縛,無法及時抽離,劉某摔倒后左肩骨折。對此,運城交警提醒,“擋風被”固然保暖,但會使駕駛人的活動受限。因此,冬季騎電動自行車時,最好多穿衣物或使用護膝等,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今年年初,稷山縣公安局稷峰派出所民警在稷山國家板棗公園巡邏時,發現一輛三輪車側翻在路邊,民警立即上前查看情況,發現駕駛人被困在三輪車駕駛座無法動彈。
情況緊急,民警與過往群眾合力將駕駛人救出。后經反復確認,駕駛人意識清醒,身體并無大礙。通過駕駛人講述,民警了解到三輪車發生側翻是由于路面濕滑及駕駛人操作不當引起的。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