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2-11
俯瞰,以舜帝街、學苑路為軸,一片生機勃勃的高品質新區赫然入目。
近觀,塔吊林立、機械轟鳴、人流涌動,“3.0版運城”雛形正現。
這里,就是以“一極四區”(即城市經濟增長極、“六新”發展試驗區、都市魅力體驗區、公園城市樣板區、宜居生活示范區)為定位的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以下簡稱集聚區)。
拔節生長、日新月異,讓這片寄予了時代厚望的區域時刻閃耀著創新發展的脈動。
為什么發展集聚區?怎樣發展?未來如何?近日,記者滿懷向往和期待,走進這片建設熱土。

條山街西延線
科學的布局——
一路向北,城市向上
2021年3月16日,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科創城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以此為標志,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正式邁入實質性建設新階段,集聚區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時間往前,2020年,市委、市政府以創建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強建優晉南市域中心城市為牽引,在中心城市布局實施了“創新生態集聚組團和老城品質提升組團、城西均衡發展組團、空港產業融合組團、北部城鄉融合組團、城南文化保育組團”的“1+5”組團發展格局。
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作為六大組團的核心,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以“城市經濟增長極、‘六新’發展先行區、都市魅力體驗區、公園城市樣板區、宜居生活示范區”為定位,致力打造“3.0版運城”,進一步推動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
如今,將近3年過去了。站在新起點,將集聚區置于全市發展大局中思考和審視,方能充分認識其特殊的使命任務。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中心城區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差的問題日益顯現,已不適應招商引資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成為制約全市經濟社會向更高水平發展的“瓶頸”。《運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了“一核統領、兩軸帶動、城湖相映、組團發展”的總體思路。
“一核統領”即發揮鹽臨夏區域中心區位優勢,釋放機場、高鐵區域交通樞紐帶動作用,加快建設創新生態集聚區,集聚創新服務功能,打造城市經濟增長極。另外,中心城區要以老城區為基點,實施“中優、北進、東拓、西合、南聯”的空間發展策略。
種種政策加持之下,位于我市中心城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鹽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區交界的集聚區,成為當之無愧的戰略要地、發展洼地。
立長遠,謀當下。有了大展拳腳謀發展的廣闊空間,運城的城市格局也有了更多想象力。

俯瞰科創城全貌
奮進的新區——
以“新”聚人,宜居宜業
10月下旬,記者來到正在建設中的運城市實驗外國語學校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加緊作業,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運城市實驗外國語學校位于鹽湖區舜帝街以南,大禹街以北,中銀北路以東,晉寶路以西。項目總占地面積約83506㎡,小學為6軌制36個教學班,可容納學生1620人。初中為10軌制30個班,可容納學生1500人。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市最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我們正在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力爭明年6月份建成使用。”項目負責人說。
2023年是集聚區的項目建設攻堅年。“按照計劃,今年要完成投資50億元,開工項目30個,實現‘資本運作全面定型、道路基礎全面建成、城中村改造全面啟動、產業招引全面提速’四大突破。”集聚區辦公室主任侯偉強說。
居家伴碧水,舉目望青山。
晴好的天氣,市民張奕山喜歡從家門口的安邑湖沿官道河順流北上,來到官道河生態修復與整治工程樊村水庫段(以下簡稱樊村水庫段)。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老運城人,她親眼見證了“一路向北”的嶄新變化。
占地2000余畝的樊村水庫段位于集聚區黃金位置。以涑水橋為界,分為橋北和橋南兩部分,橋北是運城職業技術大學和大禹學校的東側水域,橋南是黃金水岸西側水域。
“2020年,兒子結婚的時候一直拿不定主意在哪里買房。后來,就是了解到市區北部的廣闊潛力,才安家這里的。”跟著兒子一起,張奕山也從城南的老房子搬到了新小區,“你看,這里上學方便,商場(吾悅廣場)、醫院(山西盈康一生總醫院)都是新近建成的。出門旅游,去高鐵站和機場都是一路直達。”
樊村水庫段相關負責人在一旁告訴記者,整個修復工程兼顧岸線整治、植被綠化,還保障了防洪、灌溉及湖水生態、公園休閑等功能的修復,除了帶來宜居的生態環境之外,政府還將依托它配建商旅服務區和文化體驗區,以此來聯動老城、激活新城,帶動區域形成高品質的政務、旅游、商務、休閑的城市核心區,提升該區域的城市綜合價值。
根據規劃,今后,這里還將建設運動場地、童趣樂園、生態濕地、游船碼頭等,為周邊居民打造水清景美、城水相融的生態畫卷。
數據顯示,3年來,集聚區共啟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2個,總投資高達120億元。其中,道路設施項目19個,總投資33億元;公共服務配套項目9個,總投資約47億元;城中村改造安置區項目4個,總投資約41億元,有力推動了集聚區的建設和發展。
如今,放眼集聚區,一條條暢通的道路,搭起了一座城的框架;一個個綠意盎然的公園,喚起了一座城的生機;一個個高品質的圖書館、酒店、大劇院,潤澤了一座城的幸福底色。
一年來,集聚區加速“品質集聚”建設,從“面子”到 “里子”,打通區域品質提升的脈絡,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典范、新窗口正在加速形成。

11月3日,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科創城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開展。
未來的模樣——
產城融合,“新質”發展
產城融合互動,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集聚區立足產城融合的片區開發,致力于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努力形成城市發展與產業發展相得益彰的產城一體化新格局。
外觀似鳥巢、呈月牙式排列的建筑群,寶石藍的外墻裝飾一派國際范。這是投資近17億元的科創城項目,是集聚區科創研發中心的標志,也是承載科創高地的核心項目。
它以“立標營新城,創新贏未來”為目標,以“融合、開放、生態、科技”為理念,聚集國內一流的企業總部、科研院所、高端人才,打造運城的“智創未來基地”,是集聚區名副其實的科創高地和創新生態平臺,努力做到讓各方來客一到運城,就能感受到集聚區撲面而來的現代化新氣象。
“雖然還在建設階段,但我們精心謀劃、積極對接,已成功引進智創城、智谷、智創中國、長榮農科、中國鐵塔、晉南園區等一批科研院所、重大技術和標志性項目,特別是有望促成某大型科技型跨國公司入駐。”項目負責人華超介紹說,“屆時,這里將成為黃河金三角區域名副其實的科創高地和創新生態平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集聚區的產業創新發展,高站位確立現代服務業、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平臺為集聚區的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其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助推城市經濟的騰飛。在建設發達的交通路網、一流的公共配套、亮點紛呈的生態體系的基礎上,高標準創建了科創研發中心、門戶文化中心、商業服務中心“三大中心”(科創研發中心、門戶文化中心、商業服務中心)的現代產業格局。
“三大中心”互為支撐、自成體系,呈犄角之勢,構筑起創新生態集聚區現代產業體系新高地。
已見繁華正生輝,更立新志譜新篇。
圍繞“三大中心”,集聚區加快布局未來產業、總部經濟、科研院所、特色品質商業、文旅商綜合體等,打造具有都市魅力的生產、生活服務中心,先后招引紅星美凱龍愛琴海購物公園項目入駐商業服務中心,蘇寧集團蘇悅奧萊小鎮項目入駐門戶文化中心,普樂方集團文旅商項目(方特式主題樂園)也簽約入駐……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