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2-08
更新行動,正改變著中心城區。
一條條“瓶頸路”“斷頭路”被打通,令車水馬龍的城市交通更加通暢;
一個個老舊小區重煥新顏,讓人民群眾更加安居、宜居、樂居;
一座座河東書房、河東驛站、愛心驛站等公共設施的建設,為民生“增溫”,為幸福“護航”;
……
今年以來,我市不斷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努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讓城市更新成果融入社會發展、惠及群眾生活。

▲提升改造后的人民南路人行道干凈平整
更便捷、智慧、優美
“抬頭看線”,正成歷史
城市建設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
9月初,市區魏風街(周西路至形意路)主車道通車,對于外賣小哥樊輝來說,可是“一件大好事”。
近日,市區萬達廣場西口,樊輝接到來自東方明珠小區的外賣訂單。他一路小跑,從萬達廣場一家餐廳取餐后,騎著電動自行車穿過魏風街,直達東方明珠小區北門。
“魏風街通車后,不用再繞鋪安街延長線或河東東街,不僅減少外送時間,還可能多接一單?!狈x主要配送萬達廣場附近區域的外賣訂單,東方明珠、關鋁花園、外灘首府等小區都是他的配送范圍。魏風街曾是“斷頭路”,他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繞道。
和許許多多的“樊輝”一樣,穿行于中心城區的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出租車司機,是城市道路更新的見證者,更是體驗者和受益者。
魏風街(周西路至形意路)長約610米,一直是運城市博物館、體育館、體育公園及鹽湖區魏風小學附近的“斷頭路”,給居民帶來眾多不便。
打通“斷頭路”,疏通“民心路”。水岸華庭小區居民王強的兩個孩子都在魏風小學讀書,自該路段通車后,他們的出行路線也發生了變化。
“通車前,開車接送孩子需要繞行河東東街、韓信路,現在只需從小區西門沿著周西路右轉進入魏風街,就可到達學校,這條路明顯更順暢?!蓖鯊娬f。
行走在市區南城墻街,只見道路寬闊平整、人行步道平坦、路燈大氣美觀、渠化島人車分流。道路兩側,各商鋪的門頭牌匾既整體協調,又各具特色。

▲改造后的運城市疾控中心家屬院煥然一新
“路鋪好了,人也舒心了,騎電動自行車再也不怕顛簸了。”在東星時代廣場附近經營一家面館的市民李安國,經常到南城墻街采購蔬菜。
李安國回憶道,這里曾是一條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下雨天最難行走。一次,他騎著電動自行車不小心騎進一個小水坑,鞋子、褲腳濺滿了污漬。
該條街道上,市民閆存澇經營著一家五金日雜店,已有十多年,他見證著這條道路的變遷。他告訴記者,以前的人行道,地磚多數破損,就像絆腳石一樣經常給人“使絆子”。下雨天,若不小心踩上一塊晃動的地磚,地磚就會“撲哧”噴其一身臟水。
“改造后,路面拓寬了,水泥路變成瀝青路,兩車道擴成四車道,雨污在分離,‘三線’在入地。”閆存澇饒有興致地說,他將親眼見證城市“蜘蛛網”的消失,“抬頭看線”即將成為歷史,“抬頭見天”將成為現實。
冬日的街頭,綠化帶內依然一片青綠。市區人民南路綠化帶內,新栽種的紅葉石楠不畏嚴寒,呈現出勃勃生機。提升改造后的人民南路平坦整潔、雨污分流、臨街店面規范有序,老街煥發新顏。
日前,市民陳麗華坐在新增設的休憩座椅上等待孩子放學?!斑@好像還能給手機充電呢!真沒想到運城這座城市,發展這么快,已經這么智能化、便民化!”陳麗華一邊“研究”休憩座椅的功能,一邊驚訝地說。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把道路建設提升作為惠民生、補短板、促發展的重要內容,大力開展城市更新行動。市區魏風街(周西路至形意路)、中銀南路(老東街至銀湖街以北)等“斷頭路”已被打通,人民南路、圣惠南路、跨湖大道等道路得到提升改造,臥云街、槐東北路等道路建成通車……
這一系列城市道路的更新,打通了城市交通微循環,讓城市品質不斷提升,也讓人民群眾出行更暢通、更便捷。
“三線”入地、雨污分流、環境整治,讓城市的“天際線”更亮麗,讓城市更韌性、更智慧,也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舒心、更美好。

▲市民在河東書房享受閱讀時刻
更安居、宜居、樂居
外塑“顏值”,內修“氣質”
“晉生,你家裝修得咋樣啦?”
“裝完啦!趁老舊小區改造,重新裝修一番,里里外外都是新的。”
連日來,鹽湖區東城街道鴻晉社區運師家屬院居民程晉生,與鄰居的打招呼方式發生了變化。
城市更新,不僅體現在道路更新,還體現在老舊小區的更新。從灰頭土臉到清新雅致,運師家屬院正在悄然煥新。
今年3月份,運師家屬院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截至目前,5棟家屬樓的外墻粉刷、外窗更換、樓頂防水、“三線”入地、管道更換等改造工作已完成。該工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年底,整個工程將基本完工。
外塑“顏值”,內修“氣質”?!袄吓f小區改造中,不僅做了外層保溫,還將原有的供暖管道由串聯改為并聯,今年冬天的室內溫度確實比往年高,明顯暖和多了?!背虝x生說。
當然,隨著改造工作的有序推進,居民的生活環境、生活品質也在“原地升級”。
“據我所知,家屬院中已有七八戶都在此次改造中重新裝修了房子?!背虝x生打趣道,“生活也要與房子一同更新!”
老舊小區改造,讓居民實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轉變,居民從安居到樂居,油然而生一種幸福感。
“老房子翻新,老百姓不用出錢,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說得對,如今這日子呀,吃啥有啥、穿啥有啥,黨和政府連老房子都給重新改造了,還有啥不滿意的?很滿意!”
冬日暖陽下,鹽湖區西城街道紅旗西街社區運城市疾控中心家屬院樓下,八旬老人王興華同幾位老年人一起安詳地曬著太陽,生活恬靜、美好且幸福。
家屬院粉刷一新的茶色墻體復古而美觀,與白色的窗戶、透明的玻璃相搭,家屬院更顯沉穩、清凈、安寧。
建于八九十年代的運城市疾控中心家屬院,共有5棟樓、102戶居民。三四十年過去了,家屬院墻體脫落、樓頂漏雨、設施陳舊、管道老化,已無法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其生活品質也因居住環境差、配套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大打折扣。
“水泥路面,坑坑洼洼;各種網線私拉亂掛,在墻上繡疙瘩;綠化帶雜草叢生,樹木無人修剪,屋內采光極差……”運城市疾控中心職工陳軍宏說。
今年3月份,家屬院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在補齊“硬設施”的基礎上,還豐富了各種“軟服務”。陳軍宏對新的生活環境充滿期望。
“我在家屬院生活了40多年,對這里產生了深厚的情感,這里就是我的家,是一種‘根的存在’?!标愜姾旮锌溃麖钠椒堪徇M樓房,樓房又經歷改造,在城市發展中,家也變得愈加美好。
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
記者從鹽湖區住建局獲悉,自2021年起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啟動,截至2022年,已改造完成和仍在改造的老舊小區共有89個。今年,仍有18個老舊小區將實施改造,改造面積約18.39萬平方米。

▲魏風街“斷頭路”被打通
更有書香、底蘊、溫度
冷可取暖,熱可納涼
冷可取暖、熱可納涼、累可歇腳、渴可飲水、急可如廁、傷可用藥……
行走在運城,無論是行色匆匆的戶外工作者,還是工作繁忙的都市白領人,都能在這座城市街頭、公園一隅找到暖心的歇腳處。
近年來,我市以一件件民生實事,搭建起日益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河東書房、河東驛站、愛心驛站、鹽湖區黨群服務中心、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不僅為市民提供優質化、多樣化的服務,還傳遞著一座城市的“書香味”“人情味”。
每天上午9時,鹽湖區北城街道四季綠城社區居民任力,準時出現在市區人民南路的河東書房·黨群館。直到晚上8時,他才回家。一整天,他在館內閱讀、鍛煉。肚子餓了,便吃點自帶的水果、雞蛋等。
任力今年60歲,退休后對育兒教育產生濃厚興趣,從此“一頭扎進了書堆里”,他閱讀育兒、國學、名人傳記等圖書,欲罷不能。
最是書香能致遠。“一座城市,哪能沒有公共書房呢!運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文化底蘊濃厚,書房可以讓城市氤氳濃濃書香?!比瘟Ω嬖V記者,從今年5月20日至今,他每天雷打不動猶如上學一般到河東書房學習,滿足了他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始終是衡量一座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
日前,記者走進市區河東東街一座河東驛站,看見運城市中心醫院醫生李林正在筆記本電腦上加班辦公;一張沙發上,環衛工人武天榮手捧一杯速溶咖啡,和該館管理員吳彩芹低聲聊天;一張桌子旁,3名滴滴代駕司機,一邊坐著休息,一邊等待接單。
“我家在市區紅旗西街,有時中午下班不想回家,便在驛站休息,看會書‘充充電’,不愿將時間浪費在路上?!崩盍纸衲?9歲,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后仍保持每天閱讀的習慣。位于醫院附近的河東驛站,給她提供了休息、閱讀的好去處。
“冬有熱水,夏有涼風,雷雨天還可避雨,河東驛站對我們戶外勞動者才是最大的利好?!币慌缘沫h衛工人武天榮說,她主要負責河東東街路段的環境衛生,每天凌晨4時起床清掃路面,至六七時結束工作后,河東驛站給她提供了喝水、吃飯、臨休的場所。
河東驛站、愛心驛站是我市于2021年啟動的重點民生項目,分布于運城市中心城區各大街頭、各大公園。每座驛站內,均配有飲水機、免費WiFi、急救藥箱、電子閱報、微波爐等,可為廣大市民提供舒適、溫馨的臨休場所。
溫暖,是這個城市最生動的底色。
采訪結束后,快遞小哥樊輝一段樸實的話語一直在記者腦中回響。他說:“黨和政府說為民辦實事,什么是實事呢?我覺得把‘斷頭路’打通了,路修平整了,我們用最少的時間安全地將外賣送到顧客手中,這就是為民辦實事了;我們累了、渴了、手機沒電了,可以到驛站歇歇腳、打壺水、充個電,這已經是為民辦實事了。我走過的城市雖然不多,但是運城真是一座很溫暖的城市?!?/p>
記者 崔萌
記者 朱超逸丁 崔萌 攝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