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2-07
本報記者 董戰軒 通訊員 馮當順 張學晉
九峰巍峨傳佳話,銀杏挺拔頌鄉賢。11月22日,芮城縣大王鎮觀后村小池自然村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得知芮城縣關工委授予全縣“五老”典范張改明家庭“優良家風教育——模范之家”稱號并舉行掛牌儀式,許多村民從自家趕來,共同見證這份榮譽、分享這份喜悅。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家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微觀體現,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縮影。今年86歲的張改明,從事教育工作40余載;其妻子楊蓮英曾擔任原小池村黨支部書記。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全家老小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攜手以優良的家規、家訓、家風創造著美好的生活,守護著真實的幸福。
愛崗敬業,干好本職工作
張改明從23歲起,先后擔任基層小學民辦教師、校長,中心校校長及聯校校長。他出身農民家庭,深知沒文化的苦衷,從踏上教師崗位那天起,就下定決心,要為基層教育事業奉獻一輩子。擔任小學教師期間,他一邊上好課,一邊組織師生勤工儉學,13年間從未收過學生課本費、學雜費,相關費用全部從勤工儉學收入中開支,使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該村先后有56名學生從大專院校畢業,走出山村,奔向四方。張改明于1989年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張改明的妻子楊蓮英,常年扎根基層、服務鄉梓,帶領村民打井、修路、蓋學校、擴操場,為改變村莊的落后面貌作出了積極貢獻。1989年,楊蓮英榮獲“山西省三八紅旗手”稱號。
“沒錢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文化、沒知識的精神貧窮。”“有知識的人就有夢想,追夢的日子燦爛輝煌。”張改明夫婦經常這樣教育子女和學生。在他倆的言傳身教下,晚輩們個個優秀。全家三代15口人,就有8名共產黨員,7人獲市級以上表彰;孫輩5人全部大學畢業,并有2人留學海外。
奉獻余熱,傾心公益事業
生活上琴瑟和鳴,事業上相互扶持,張改明夫婦一路走來,風雨攜手。2000年,他倆先后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可身退心未退,“閑不住”的老兩口終于“折騰”出幾件事來:
——開辦幼兒園。九峰山腳下散落著七八個小山村。青年人外出打工,村里剩余的大都是老弱病殘和留守兒童。在大王鎮黨委、政府的協助下,張改明夫婦自籌資金在九峰山下辦起了幼兒園。至此,張改明從“聯校校長”變身“幼兒園園長”,使得二三十個適齡兒童全部免費入園求學,消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在張改明夫婦的感召下,同樣出身農村的幾位有志青年辦起了小學。這正是:條山頂上草常青,九峰山下花正紅。
——開辦家庭讀書室和老年人活動室。張改明夫婦把自家二樓五間上房改造成“家庭讀書室”和“老年人活動室”,自掏腰包兩萬余元購買各類圖書3000余冊,在周末和節假日供村民和學生閱讀;在外間擺放了自購的按摩儀、電視機、象棋等,供老年人使用。
家規以重義、遵孝、存德、崇禮為本;家訓以勤學、節儉、樂善、果行為先;家風以律己、睦親、友鄰、愛國為要……走進張改明家庭讀書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3塊擺放整齊的家規、家訓、家風牌匾。張改明夫婦給家庭成員建了一個“最美家庭”微信群,并把家規、家訓、家風寫進群公告里,讓每名家庭成員都牢記于心、外化于行。張改明常在微信群里發一些德孝文化建設方面的內容,讓每名家庭成員及時聯絡感情、融洽親情、感受溫情。祖輩傳承至今的好家規、好家訓、好家風,潤物無聲地影響著晚輩們的心靈,潛移默化地規范著晚輩們的言行舉止,源源不斷地傳遞著正能量。
村民張小農家兩個孩子考上大學,一家人正為學費發愁之際,張改明立即資助5000元,幫孩子完成學業;張百正老人的兒子得重病無錢醫治,張改明親自上門勸導其積極就醫,并送上2000元幫其走出困境。小池村流傳著一句話:“有困難找改娃(張改明小名),改娃肯定有辦法!”
好作風帶來好家風,好家風帶來好村風。張改明家庭的優良家風帶動了全村乃至全鎮的風氣好轉,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1967年、1982年、1987年、2019年,張改明家庭4次榮獲“山西省五好家庭”稱號;2019年,張改明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率先垂范,做好晚輩楷模
除了事業有成,張改明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溫馨幸福。成家幾十年來,楊蓮英從未與公婆拌過嘴、紅過臉,廣受鄰里稱贊。她對公婆無微不至的照顧,晚輩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以她為榜樣,世代相傳。張改明夫婦在與兒媳相處的日子里,關系更是和諧有加。一家人相親相愛,其樂融融。“我今生遇到知事明理、厚道能干的好公婆是我的福分。”張改明兒媳尉亞平深情地說。
在平日的生活中,張改明夫婦對物質生活追求淡泊,從不講闊氣、擺排場,而是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經常教育晚輩“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在他們的教育和影響下,晚輩們從小便養成了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
在張改明夫婦的影響下,晚輩們平日積極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在大疫大災面前積極向社會獻出愛心,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特別是他們的小兒子每年帶領自己的醫療救護團隊赴貧困山區義診,物資捐贈累計上百萬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風是無言的教育。張改明一輩子教書育人,關心下一代,培養接班人,已成為芮城縣“五老”中的標桿人物。2020年,張改明被評為全市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在今年芮城縣重陽節“五老”慰問大會上,張改明被芮城縣關工委評為全縣“五老”典范。
德善傳家,一堂春色;忠厚繼世,十里馨香。前不久,芮城縣委副書記楊春霞,縣委常委、大王鎮黨委書記王柱兵,縣關工委主任周敬安一行來到張改明家看望慰問,贊揚張改明一輩子為黨、為人民做好事、辦實事,以德治家、無私奉獻,譜寫了一曲優良家風教育的動人樂章。同時,號召全縣各級關工委組織、“五老”干部向張改明學習。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