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培植“生力軍”

——我市積極主動作為助推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27

記者 陳永年

近日,省工信廳公布第二批山西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名單,我市3家企業上榜。

至此,位于我市的山西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總數已有7家。其中,5家屬于民營企業。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嚴格落實中央、省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以“五抓一優一促”為經濟工作主抓手,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抓手,把企業作為第一資源,把環境作為第一要素,凝心聚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擴大民間投資,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碩果累累。

本月初,省發展改革委在我市召開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現場會,對我市積極主動作為、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舉措和效果表示肯定,并號召其他各市借鑒學習。

建設中的垣曲縣五龍鎂業有限責任公司110萬t/a焦化配套干熄焦技改項目。記者 金玉敏 攝

民營經濟規模

處于全省前列

2020年9月19日,大運新能源首款純電動小型SUV悅虎和中型MPV遠志正式下線;

2023年11月8日,大運新能源高端轎車遠航Y6正式開啟批量化生產和交付。

作為首批省級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大運集團是運城市乃至山西省加快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代表,更是民營企業推動運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3年來,大運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創造了運城汽車產業一個個新紀錄和新篇章。

如今,以大運汽車為龍頭,4家鏈核企業、24家鏈上企業為支柱的運城汽車產業鏈,在產業鏈企業壯大培育、重大項目攻堅、精準招商引資、創新能力提升、金融資本助力等專項行動的扶持和推動下,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融通發展模式,吸引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行業排名靠前的配套企業在運投資設廠。

大運集團及運城汽車產業的發展,正是我市民營企業在自身成長的同時,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縮影。

2022年,運城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498.1億元,總量排名全省第二,增速排名全省第3;占GDP比重為65.1%,占比高于全省平均20.9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運城民營經濟增加值匡算完成1060億元,增長了2.9%。

目前,我市民營經濟已經形成了涵蓋一二三產較完整的產業體系。2022年,全市民營工業增加值占民營經濟增加值的比重達39.7%,貢獻了全市民營經濟增長的62.9%,民營工業經濟支撐作用明顯。在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40.8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80.9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76.4億元,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2.7∶45.5∶31.8。

經過長期的培育和扶持,我市民營企業特別是領軍企業,量質齊增。目前,運城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710家,占規上工業企業總數88.6%;2023年發布的“全省民營企業100強”運城有16家,“全省民營制造業企業30強”運城有7家,且均排名靠前;特別是山西建龍、陽光焦化、大運九州、東方資源、永東化工、亞寶藥業、正威材料、國強高科、大禹生物等一大批優秀民營企業加速發展壯大,支撐起運城工業的“七梁八柱”,構筑起運城工業的轉型版圖。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我市民間資本投資表現同樣亮眼。2022年,我市民間投資531.8億元,增速高于全省3.6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8.1%。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間投資完成403.8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4.6%。

山西東睦磁電有限公司1號廠房內技術工人在生產磁環產品。記者 金玉敏 攝

強化涉企“新服務”

創優大環境

運城是傳統的農業大市,礦產資源短缺,工業底子薄。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定貫徹落實中央、省各項決策部署,以“五抓一優一促”為經濟工作主抓手,推動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項目、大抓發展、大抓轉型的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把項目建設作為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先手棋”,通過“五個一”項目推進機制(一季一簽約、一季一開工、一季一觀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報)狠抓項目建設,集聚經濟發展的新動能。2020年以來,全市共開展項目集中觀摩活動14次,觀摩項目569個,開展季度考核14次,累計625人獲得記功獎勵。

運城的民營經濟發展如此活躍,在運城經濟中能占到如此大比重,離不開制度性安排培育的肥沃生長土壤——

山西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全省第一批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案例,我市“‘一業一證’改革率先落地,破解‘不準營’難題”名列其中。僅審批時限一項,壓縮幅度就達84%。

山西省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確定在全省開展5個“一件事”線上辦理試點工作,河津市被確定為試點縣。此次試點工作將對推動政務服務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10月30日,垣曲縣營商環境觀察員聘任儀式舉行,該縣10名營商環境觀察員正式受聘“上崗”,進一步提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精準度,更好地服務市場主體,為全縣營商環境建設注入新動能。

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群眾最有發言權。優化營化環境,服務市場主體,越來越優良的發展土壤,推動著運城民營企業越來越茁壯地成長。

在日常工作中,各主管部門也強化涉企服務,推出多項“新舉措”,創優發展環境,助推民營企業發展——

“入企服務”。推行“一聯五”包聯機制,市縣兩級四大班子領導,每人包聯1個重點企業、4個重點項目。今年以來,全市政府部門共收集企業困難問題610個,目前已辦結540個;政法部門走進229個民營企業、解決企業法律問題541個、參與企業矛盾糾紛化解214件。

“幫辦代辦”。全市建立了由26個政務服務中心、110個市場監管所、147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支撐的幫辦代辦體系,商事登記幫辦代辦網點增長了2倍。持續壓縮市場主體開辦時間,網上提交申請在0.5個工作日內辦結,在全省率先實現市場主體開辦“零成本”“全覆蓋”。

“數字賦能”。出臺《運城市“無證明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對32家單位538項政務服務事項中的證明事項進行梳理,形成證明事項取消清單,最大限度精簡各類證明材料。推進“無證明”信息化系統建設,通過直接取消、數據共享、告知承諾、部門核驗等方式推廣“免證辦”服務。

“電視問政”。市紀委監委與媒體聯動,通過明察暗訪和群眾舉報,緊盯行政審批、要素服務、手續辦理等方面的問題,曝光并質詢有關單位,現場剖析、限時解決,成為優化運城營商環境的一把“利劍”。

山西博翔匯良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石墨三件套。 記者 金玉敏 攝

強化政策“含金量”

提升獲得感

5月,對絳縣推薦的企業進行審議,83家企業進入產融合作重點企業白名單;

7月,對萬榮縣推薦的企業進行審議,加大對外加劑專業鎮企業等的支持,51家企業進入產融合作重點企業白名單;

10月,對聞喜縣推薦的企業進行審議,加大對聞喜縣玻璃專業鎮企業等的支持,82家企業進入產融合作重點企業白名單;

……

民營企業要發展,金融是重要的要素。為更好地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市金融管理部門主動作為,協調全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入各縣(市、區),組織召開運城市產融合作重點企業白名單審議會,開展金融助企紓困活動。此舉不僅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助力企業破解融資難題,還幫助銀行精準篩選融資服務對象,為支持企業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建立產融合作重點企業白名單和開展“行長結對子”等活動,有效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截至9月底,我市金融機構共為4348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完成首貸、續貸72.8億元。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市民營企業上市融資進程也明顯加快。目前全市已有上市企業4戶,陽光焦化、騰茂科技正在上交所、北交所上市審核,中磁科技、佳維股份、新環精密、豪鋼重工4家民企已列入輔導備案,全市“晉興板”掛牌186家。

9月14日,運城市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大會召開。此次活動推介優質項目20個,總投資39.3億元,涉及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等領域。

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聚焦交通、水利、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篩選投資收益好的項目,幫助民間資本發掘新的投資機遇。通過媒體推介、大會推介、商會推介、招商推介等多種推介方式,我市今年已向民間資本公開推介三批次優質項目。截至目前,全市3批次共推介項目69個,計劃總投資434億元,計劃引入民間資本252億元,已成功引入民間資本項目4個,簽約金額5.62億元,另有12個項目正在溝通洽談。

鼓勵民間投資,搭建優質項目與民間資本合作的橋梁是支持;助推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提高民營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也是支持。

今年以來,全市開展各類省校合作活動287次,簽訂合作協議266個,建設基地562個,聯合清華大學等高校,實施首批8個“揭榜掛帥”項目。在多種有利因素促推下,我市民營企業科技研發能力逐年提高,銀光華盛獲批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亞寶藥業獲批國家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創建銅基新材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

我市還積極落實各項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19.28億元,累計為48戶企業執行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6.7億元,累計為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5.1億元,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累計稅前加計扣除30余億元。

另外,我市還通過維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提振民營企業信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檢察機關共提起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公訴案件269起,公安部門辦理民營企業為受害人案件118起、涉及企業122家、涉及企業家58人。

運城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樊雙全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搶抓發展機遇,用好政策紅利,優化政務環境,深化對外開放,持續推動民營經濟增活力、強動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為進一步加快轉型發展、奮進‘兩個基本實現’目標作出更多運城貢獻。”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