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27
記者 陳永年 通訊員 安旭杰
前三季度,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狠抓高質量發展,持續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堅持穩就業、促生產、惠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穩步增長。

忙碌的東湖農貿市場人來人往。記者 陳方斌 攝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于城鎮居民
前三季度,我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371元,同比增長6.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4。
前三季度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241元,同比增長4.7%。從結構來看:人均工資性收入17063元,同比增長5.9%;人均經營凈收入4147元,同比增長4.5%;人均財產凈收入1768元,同比下降1.4%;人均轉移凈收入為7263元,同比增長3.6%。
前三季度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228元,同比增長8.0%,收入增速繼續快于城鎮居民。
從結構來看: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5631元,同比增長8.9%;人均經營凈收入為3837元,同比增長9.0%;人均財產凈收入為279元,同比增長4.9%;人均轉移凈收入為2481元,同比增長5.0%。
從調查數據分析,前三季度我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以下特點——
運城市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放緩,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4.7%,增幅較上年同期明顯放緩,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0%,高于上年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GDP增速基本持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實現高質量平穩增長;
運城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繼續縮小。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47,比上年縮小0.08,城鄉居民收入比值進一步縮小。

沃爾瑪超市內市民正在購買所需商品。記者 陳方斌 攝
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
成居民增收主要支撐
從收入結構來看,前三季度運城市城鎮居民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接近6成,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成,是拉動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同樣,對于農村居民而言,人均工資性收入和人均經營凈收入均呈高速增長態勢,兩項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和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均在8成左右,是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市民在榮河1+1生鮮超市選購菜品。 記者 陳方斌 攝
前三季度,我市通過多種形式,采取多種措施,增加居民的三種收入——
工資性收入方面。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臨時務工人員等就業重點群體,提供“10+N”公共就業服務,組織開展專場招聘活動;加快“技能運城”建設,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推進訂單式、項目制培訓,持續推動“人人持證、技能社會”提質增效;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自2023年1月1日起調整現行的最低工資標準,全日制用工月最低工資標準依次調整為一類1980元、二類1880元、三類1780元,各增加了10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分別為一類21.3元、二類20.2元、三類19.1元;加大公益崗位開發力度,解決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人員等特殊群體就業問題。截至目前,2023年兜底安置公益性人員1067人,組織就業見習1964人;全市13個縣(市、區)零工市場已全部建成并投入運營,累計提供就業崗位4.1萬余個,促進就業1.2萬余人。
經營凈收入方面。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激發市場活力,統籌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位居全省前列;落實國家政策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對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實行紓困扶持,階段性實施緩繳失業保險費,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農業生產形勢較好,今年夏糧喜獲豐收,夏糧面積、總產和單產實現“三增”;通過省校合作、招商活動和直播帶貨,進一步暢通農產品產銷對接渠道,農產品營銷成果顯著。
轉移性收入方面。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2022年1月1日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113元,每人每月增加5元;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從2023年1月1日起,對2022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調整基本養老金,7月31日前按時足額發放到位;全面落實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相關文件要求,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按當地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30%—40%和45%—55%確定,同步提高特困供養標準。
下一步,要繼續推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還要繼續圍繞居民收入的主要結構精準施策:穩就業,提高工資性收入;穩主體,提高經營性收入;拓渠道,提高財產性收入;強保障,提高轉移性收入。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