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運城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08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辦)

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在農業生產托管、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方面深化改革,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

農業生產托管改革走出“運城模式”

運城作為全省農業大市,全市總耕地877.3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2.15畝。為推動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機銜接,我市連續7年承擔中央財政支持的省級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改革試點,通過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效益,解決好“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的現實難題。目前,全市共完成托管試點任務面積260萬畝,帶動服務面積約680萬余畝、小農戶70萬余戶,13個縣(市、區)實現了農業生產托管全覆蓋,托管服務面積位居全省第一,被省政府通報表揚。

萬榮縣是全市最早開展農業托管改革的試點縣。該縣通過生產托管“保姆式”服務、“菜單式”托管、“合同制”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村勞動力“斷代”、農業生產效率低下、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等問題。推行“保姆式”全程托管,各類托管組織統一組織采購種子、化肥、農藥,統一組織耕種,統一組織病蟲害防治,統一組織收獲,統一組織運輸,統一組織秸稈還田,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推行“菜單式”階段托管,托管組織把小麥、玉米、中藥材等作物費用列出“菜單”,明碼標價。推行“合同制”托管服務,專業服務隊、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農戶簽訂協議,實現集約化、規?;洜I服務。以全程托管小麥為例,托管后種子、化肥、農藥少了20元,播種、施肥少了10元,病蟲害統防統治(2次)少了10元,秸稈還田少了5元,畝均減少投資45元。同時,托管后每畝增產85公斤,全程托管的畝均純收入增加232元。

稷山縣緊緊圍繞服務模式創建、服務組織構架、服務技術支撐、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政策支持5個方面,強力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工作。該縣采取“大片區托管+服務組織+小農戶”的模式,構建新的農業生產托管利益聯結機制。農戶將所有的土地流轉給規?;洜I服務組織,實現糧食生產鏈全程托管,通過整村流轉土地,實現大片區托管。這樣,統一技術標準,降低了技術誤差;統一物資供應,降低了農資成本;統一調度作業,提高了作業效率;統一信息服務,降低了勞動強度;統一資金服務,降低了違約風險;統一糧食銷售,提高了農戶收益。該縣現有農資供應、農技指導、農機服務、糧食烘干及銷售等各類服務組織1844個,從業人員5200余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68.1萬余畝,服務農戶6.1萬余戶。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我市堅持以爭取中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為契機,把深化拓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作為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創新機制、精準發力,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集體經濟發展紅利,取得了“閑置資源盤活、集體經濟壯大、農民穩定增收”的共贏格局,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注入強大動能。

加快農村產權市場建設,積極探索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網絡、完善主體入場交易機制等方式,規范產權改革流程。全市制定出臺符合實際交易需求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則,不斷完善和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引導,切實推動工作開展。在運營過程中,完善相關制度及各類產權交易的操作細則和文本格式,為農村產權交易規范化管理提供依據。按照統一受理、分職履責、歸口管理的方式,全市在交易中心開設交易申請、交易鑒證、抵押登記等窗口,配套設立資產評估擔保等中介服務機構、金融部門和農業經營服務大廳,開展以農村土地經營權交易為主的10種交易服務。在全市13個縣(市、區)分別成立以縣(市、區)長為主任的農村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轄區內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工作的信息收集、整理、審核等工作,扎實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工作。

加快“三變”改革,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全市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全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通知》,制定資產移交辦法,嚴格執行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六個程序”,重點掌握資源、資產、資金、工程、舊賬、投資等六方面情況,對林地、耕地、廢棄學校、廢棄農村宅基地等資產進行系統性摸底,做到家底清楚,全市16067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核實資產147.04億元,集體土地1775.88萬畝。通過大膽創新,把許多閑置的、無形的資源“變”出了價值,全市累計盤活耕地和林地80萬余畝、閑置農房4000余套,盤活集體經營性資產11.8億元,80萬余農民受益。通過農戶以土地入股、集體以資產入股、業主以資金入股的形式,全市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社)9411個,成立經濟合作社(聯合社)6656個,盤活了農村人、地、錢等資源要素。

改革助推鞏固銜接向鄉村振興邁進

全市聚焦動態監測幫扶建防線、“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守底線、持續穩定增收提成色、易地搬遷后扶促融合、人居環境整治美鄉村等方面問題,用改革助推“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變,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強化產業就業扶持。全市立足地域優勢和資源稟賦,圍繞農業“特”“優”發展戰略,在產業發展、產銷銜接、務工就業等方面持續用力,打造“運城面粉”“運城蘋果”“運城蔬菜”三大農業品牌,在各縣(市、區)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培育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以糧、果、菜、畜、小雜糧、道地藥材等產業多元、產品多樣的發展格局,確保脫貧群眾穩定增收。通過“春風行動”“就業扶貧行動日”等活動,大力開展技能培訓起底、穩崗就業保底和公益崗位托底,支持企業和扶貧車間優先吸納脫貧勞動力,全市脫貧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11.7萬人。持續推進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截至8月底,全市各級財政專項資金已投入9.04億元,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投放4.65億元;設立14個消費幫扶銷售平臺,累計實現農產品銷售額3.41億元,帶動7.54萬脫貧人口實現增收。

加快建設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推進縣城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拓展延伸,探索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用美麗鄉村點亮群眾美好生活。堅持縣域統籌原則,按照產業布局、空間管控等要求,抓好“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通過實施村莊道路暢通、農村供水保障、數字鄉村建設發展提升、鄉村清潔能源建設等工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截至8月底,全市“四好農村路”總里程達14529.5公里,農村集中供水水費收繳率超96%,電網供電可靠率超99.2%,全市行政村4G網絡實現全覆蓋。統籌推進鄉村環境治理,加快推進“千萬工程”,統籌推進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五大行動”。截至8月底,全市行政村污水治理率達21.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1.6%。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