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我市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群眾體育,“奔”向春天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03

記者 裴旭薇 李宏偉

全民健身,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在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形勢和大背景下,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成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體育工作,站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立場,多次專題研究體育工作,并將全民健身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從構建更豐富多樣的體育賽事活動體系、打造更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提供更科學更專業的健身指導等方面著手,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成績。

目前,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為38.8%;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80%,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10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7平方米;全市體育社會組織達到293個,平均每千人中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6名;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為91.8%,多項指標走在全省前列……我市體育工作從場地、賽事、組織等多方面發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2023年我市“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跳繩項目比賽現場。記者 金玉敏 攝

賽事井噴

群眾體育“蓬勃發展”

從省運會到市運會,從跤王爭霸賽到圣天湖公開水域游泳比賽,從馬拉松大賽到自行車公開賽,從首屆青少年足球聯賽到社區趣味運動會、農民健身運動會……今年,我市參與或主辦的全民健身賽事幾乎是“井噴式”增加,各項賽事精彩紛呈,群眾參與熱情高漲,全民體育運動成為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展示城市形象、增強發展凝聚力的重要平臺和渠道。

“增加體育人口的前提是增強群眾的體育意識,我們通過舉辦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群眾體育賽事,把活動辦到群眾身邊,充分發揮競賽的杠桿作用,吸引和鼓勵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市體育局副局長盧運紅說。

今年,我市體育工作最大的亮點,當屬第六屆市運會的成功舉辦。作為20多年來我市參與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一次體育盛會,市六運會前后共持續4個月,全市13個縣(市、區)及20個市直單位等33個代表團3800余名運動員,參加了競技體育項目和群眾體育項目兩大類21個大項的比賽,充分展示我市運動員精湛的競技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賽場上,運動健兒激烈角逐、頑強拼搏、奮勇爭先;賽場外,河東兒女熱情高漲、搖旗吶喊、躍躍欲試,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全民運動的熱潮中動起來、樂起來、強起來,運動之城、健康之城、幸福之城的活力與魅力進一步彰顯。

8月25日,我市圓滿完成山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參賽任務。4月至8月,我市共派出370名運動員參加了此次省運會群眾體育賽事活動22個大項146個小項的比賽,實現參賽項目全覆蓋,并成功獲得19塊金牌、21塊銀牌、29塊銅牌和7個一等獎,總成績排名全省第三。這也標志著我市群眾體育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極大地鼓舞了我市群眾參與全民健身的熱情和信心。

關公故里再擺擂臺,跤壇健兒盡顯風采。今年9月16日,山西省第十屆跤壇爭霸賽分站賽(運城站)暨第十三屆“武圣杯”跤王爭霸賽在我市解州關帝祖廟關圣文化廣場激燃開賽。作為連續舉辦13屆的比賽,跤王爭霸賽已經成為我市的一項品牌賽事,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本屆大賽更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支代表隊120余名摔跤高手、摔跤愛好者參賽。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參賽隊伍規模更大,其中不乏內蒙古等地的跤壇高手。此外,今年還加入了女子組項目,令大賽的競技性、觀賞性更強。

“能重新走上賽場對我而言就是勝利,比賽結果不重要,明年我還來。”今年40歲的張迎芳是此次女子組年齡最大的選手,她曾是一名摔跤專業的運動員,從小就喜歡摔跤,得知這次大賽加入女子組后,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只要有時間、身體條件允許,我希望一直參加下去。”已經參加了10屆“武圣杯”跤王爭霸賽的稷山跤手付魯平說。

以跤王爭霸賽為代表,我市近年來積極打造體育品牌賽事。依托縣域文化旅游資源,著力打造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暨永濟五老峰登山節、“武圣杯”跤壇爭霸賽、環鹽湖徒步毅行等品牌賽事活動。今年,我市首次舉辦稷山馬拉松、萬榮馬拉松和萬榮黃河一號公路自行車賽,逐步形成“一縣一品牌”賽事體系;近日即將開賽的2023鹽湖馬拉松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上萬名跑友報名。各項精彩賽事承載起群眾的體育熱情,更是帶動了運城文旅的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今年以來,我市各項大小賽事直接參與人數近10萬人次,間接參與人數超百萬人次。今年,市體育局積極落實《2023年全省群眾文化活動體育賽事活動方案》,并計劃利用半年時間舉辦全市社區運動會90場。目前,全市各縣(市、區)共開展60余場社區運動會,真正把體育運動辦到了群眾“家門口”。

場地升級

健身中心“遍地開花”

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桌、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燈光、圍網、看臺、健身步道、懸浮地板讓這座露天的鄉鎮健身中心充滿了時尚氣息,“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的標語十分醒目,緊挨著健身中心的是村民精心管護的成片果園,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這里交相融合,繪就了一幅現代化農村的幸福生活場景。

萬榮縣高村鎮全民健身中心鳥瞰圖。記者 金玉敏 攝

如今,這座從廢墟上建起、投資100萬元、占地5000平方米的健身中心成了萬榮縣高村鎮及周邊群眾休閑健身娛樂的首選地。每天傍晚,村民們卸下農忙時的疲憊,扶老攜幼、三五成群地來到這里,小孩子們在寬闊平整的廣場上追逐嬉戲,體育愛好者在球場上揮灑汗水,在運動中放松身心。

“我們農村空氣好、生活節奏慢,如今也建起了‘高大上’的健身中心,生活在農村更幸福了!”提起健身中心,高村鎮的鄉民們無一不夸贊。

與高村鎮相鄰的臨猗縣北景鄉全民健身中心則是另一番美景。鄉政府對面的鄉村小游園水清樹綠、鮮花盛開、環境優美,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今年,在市縣兩級體育局的支持下,北景鄉將全民健身中心建在小游園里,滿足村民休閑健身的多元需求。即將投入使用的全民健身中心成為村民的共同期盼。

近年來,我市加大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建設和設施配備力度,群眾“去哪兒鍛煉”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2021年開始,我市啟動鄉鎮街道辦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建設5年行動計劃。今年,我市繼續將37個鄉鎮街道辦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工程列入2023年市政府實施的民生實事清單,37個項目目前正在加緊實施。按照計劃,到2025年,我市將實現全市147個鄉鎮街道辦全民健身中心全覆蓋,進一步實現基層公共體育設施提檔升級,點亮城市和鄉村美好生活。

“目前,我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87平方米,超過了2025年達到2.8平方米的目標任務。”市體育局群眾體育科負責人王運紅告訴記者,根據省、市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的相關要求,未來幾年,我市還將通過盤活城市空閑土地,利用好廢棄廠房、“金邊銀角”,加大改擴建力度,對現有場地增加體育功能等方式,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實現城鄉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

我市首屆青少年足球聯賽比賽現場。 記者 金玉敏 攝

組織規范

體育骨干“在您身邊”

10月30日晚,市廣場舞協會會長耿全鳳帶著十幾名骨干隊員加緊排練,她們即將代表山西省,參加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2023年“贛鄱杯”中國廣場舞公開賽。

當天,隨著一首《桃花紅紅幸福來》的音樂聲響起,隊員們迅速進入狀態,身穿表演服、手拿桃花扇,優美的舞姿將藝術美展示得淋漓盡致,既有廣場舞的節奏明快,又兼具舞蹈的輕盈柔美,大家在一遍遍的排練中打磨著細節。據悉,她們中間年齡最小的40歲,最大的57歲,因為常年訓練,她們身上并沒有太多歲月的痕跡,反而個個身姿挺拔,活力十足。

從2018年成立以來,我市廣場舞協會一路高歌猛進,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級別的比賽,取得優異成績,成為我市群眾體育運動的一張“名片”。2018年,我市廣場舞代表隊在全國廣場舞大賽總決賽中獲得自選套路第二名、團體二等獎、優秀編排獎等榮譽;今年山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上,該協會選派的隊員共獲得6個一等獎,覆蓋廣場舞和健身秧歌所有參賽項目。

近年來,市廣場舞協會在耿全鳳的帶領下,致力于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廣場舞健身活動,先后培訓廣場舞健身秧歌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00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名,國家級裁判1名,國家一級裁判20多名,使運城廣場舞健身活動邁上了規范化發展的道路。同時,該協會扎實開展廣場舞“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活動,開展廣場舞下基層培訓,受益群眾過萬人。

“廣場舞這項運動好上手,只要有音樂、有場地就可以跳,覆蓋人群廣,群眾喜聞樂見,對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益處。”耿全鳳認為,運城市廣場舞協會之所以能走上國家級比賽的大舞臺,核心是舞蹈編排的原創性,還有隊員們對廣場舞的熱愛和堅持。協會的很多骨干隊員如今已經成為所在社區的廣場舞帶頭人,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并從這項運動中受益。

7月16日芮城圣天湖公開水域游泳比賽現場。記者 金玉敏 攝

近年來,我市不斷推進體育類社團組織的建設和發展。目前,我市體育社會組織達到293個,各個協會在行政部門和群眾之間起到紐帶和橋梁作用,極大地推動了我市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

今年,市體育局和教育局聯合制定了《運城市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足球運動和足球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力求重塑青少年球員培養生態,建立一個長期可持續的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這一規劃下,運城市首屆青少年足球聯賽于今年5月拉開帷幕,這場持續半年的比賽吸引了全市13個縣(市、區)的120支球隊1800余名青少年報名參賽,并由市體育局和教育局聯合主辦,市足球協會承辦。近年來,市足協加大對足球教練員、教師、裁判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在全市注冊近600名成人會員和1800余名兒童會員,并與多所學校合作,推進體教融合,帶動更多的孩子加入足球運動中。

據悉,除了國家級和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外,從2011年開始,市本級每年要完成培養300名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任務。他們都是從體育教師、教練員、退役運動員、體育社團組織的骨干、晨晚練點傳播者中選拔出來,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試后,統一頒發證書。目前,全市共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9萬人次,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6人。根據運城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目標任務,到2025年,我市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將實現不低于2.7人的目標。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全民健身的宣傳者、科學健身的倡導者、群眾健身活動的組織者,他們就像星星之火,不斷壯大全民健身人才隊伍,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盧運紅說。

“對城市發展來說,體育是一座城市的精氣神,是精神文明的主戰場,對提升城市形象、促進文旅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每個個人來說,體育可以增強體質、磨煉意志、收獲幸福人生。”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尚國樺表示,下一步,市體育局將進一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辦人民滿意的體育,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增強人民群眾的體育獲得感。

當下,我市群眾體育事業如火如荼;未來,群眾體育工作任重道遠。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社會共同參與下,運城全民健身事業定將奔向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