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改革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我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側記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02

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辦)

全市堅持以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市委深改委連續3年把其作為年度重大改革任務,由市委主要領導領銜推進,滾動實施“雙十工程”,在生態保護與建設、產業轉型與高質量發展、“一泓清水入黃河”、打造人民幸福河等方面謀項目、促發展、蹚新路,奏響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最強音。

生態優先,唱響綠色發展主旋律

全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保護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通過改革賦能、創新驅動,率先在污染治理、抓好水土保持、提升防洪排澇能力、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產業轉型升級、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加強區域協同、增進民生福祉“八個方面”做好示范,綠水青山正加速蝶變為造福百姓的金山銀山。

全市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積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圍繞國土綠化、生態保護修復、水土保持與礦區生態修復、濕地生態保護等方面,每年滾動實施重大項目,投資1252.53億元,涉及471個項目,全力改善生態環境。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以黃河和黃河流域防護林屏障工程為重點,加大園林村莊建設力度,讓更多綠色走進城市鄉村,大力推進森林鄉村建設。堅持以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淤地壩建設等為重點,持續實施水土保持工程,累計建成淤地壩148座,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527.45平方公里,占區域水土流失面積78.15%。

強力推進“五條綠色走廊”建設,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串聯生態、農業、文化、鄉村旅游等資源,建設特優農業、生態保護、文旅融合、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五大基地,建成黃河一號旅游公路1030公里,建成美麗鄉村65個。沿汾文旅融合走廊,圍繞水生態治理、生態文旅融合和高質量發展,實施十大行動,啟動了總投資57.49億元的47個重大項目。沿涑水河田園風光走廊,統籌涑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和修復,盤活生態、文旅、康養、農業等要素,推進涑水河清水復流。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走廊,串聯中條山脈五老峰、泗交、歷山、鳳凰谷等風景區,發展生態觀光、文化旅游、山地養老、休閑康養等生態經濟。峨嵋嶺綠色產業走廊,全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技術裝備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重大項目,萬榮、稷山、臨猗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全力打好“三大保衛戰”,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統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全市PM2.5平均濃度持續降低。實施“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加強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工業廢水、城鎮污水、農村排水治理,推動化工類園區廢水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和農膜回收行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了100%。

項目支撐,唱出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全市通過實施“十大高質量發展工程”,抓招商引資、抓市場主體培育、抓發展動能轉換、抓項目達產達效、抓人才智力支撐,優化營商環境,建成大運新能源汽車、正威國際新材料產業園、建龍鋼鐵深加工、永濟藍科途鋰電池隔膜等一批標桿性、示范性重大項目,奮力蹚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路。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增加含綠量,通過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開發綠色產品、打造綠色園區,產業含綠量持續遞增。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迭代升級,新型鋁鎂合金產業基地、精品鋼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集聚成勢,中鋁新材料、大運新能源汽車、銀光華盛鎂業、亞寶藥業4家企業成為全省首批“鏈主”。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著力建設綠色節能示范區、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智慧能源網聯區和清潔利用先行區,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垣曲、絳縣、河津等一批抽水儲能項目率先啟動,走在全省的最前面。

戰新產業培育跑出加速度,深入實施“415”十大工業產業集群培育工程,打造“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聚力推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行動,大力發展“特”“優”農業,加快“果品蔬菜、飲品釀品、主食糕點、藥材藥品、肉蛋制品”五大產業集群建設,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形成規模;大力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打造“運城面粉”“運城蘋果”“運城蔬菜”三大品牌。

數字賦能轉型發展,制訂了《運城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培育工作方案》《運城市企業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試點工作計劃(2023-2025年)》等方案,加快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通過創建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鄉村,鹽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入選省級科技園區。今年新增23家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總數達到122家,建設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改革攻堅,唱好現代化建設進行曲

全市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偉大號召,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立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

堅持“四水四定”,加強治水興水,實現人水和諧。統籌規劃“水工程、水治理、水生態、水資源”,推動“供水、節水、排水”三位一體發展,加快推進禹門口西范東擴工程、小浪底引黃工程、黃河小北干流提黃工程等。堅持節水優先、系統治理,改造、修復、提升官道河、干河、尊村引黃渠、姚暹渠“兩河兩渠”供排水主渠道,整治連通“十湖”蓄滯空間,通過大循環改善水質,讓“死水”變“活水”,七彩鹽湖和姚暹渠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蝶變。

通過建設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實施基礎設施提升、良種科技攻關、農水集約增效、農技集成創新、農機配套融合等八大工程,打造連片示范樣板,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守穩糧食安全底線。2023年,全市夏糧產量137.37萬噸,同比增長0.7%,占全省夏糧總產量的55.6%。今年新增水澆地面積13.54萬畝,新增高標準農田28萬畝,高標準農田面積占全市永久基本農田比重達73.1%,糧菜產量占全省五分之一,果漁產量占全省半壁江山。

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牽引,深入實施文旅融合“雙十工程”,擦亮“關公、鹽湖、黃河”三大金字招牌,突出黃河文化、地域特色、鄉土風情、民俗展品、鄉村記憶等元素,開發弘揚運城歷史文化新時代價值的旅游消費產品,平陸東坪頭村、河津龍門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閃亮登場,鹽湖向陽小院、萬榮閆景九號院、垣曲馬家園等“黃河人家”品牌和鹽湖西張耿村、范家窯村、垣曲望仙村等一批鄉村民宿品牌,已經成為黃河金三角乃至全省鄉村旅游的亮麗名片。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