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fā)布者:時間:2023-10-28
□關英才
欣逢中秋、國慶長假,我們臨猗縣關工委一行五人,參觀走訪了被評為省級“文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臨猗縣嵋陽鎮(zhèn)嵋陽村。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別樣的風景:精神奮發(fā)曲、心靈純美圖、風清氣正詩!
(一)
嵋陽村的干部選拔任用,形成了和暢的“讓賢風”。從1947年至今,村里更替了7任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全是前任主動讓賢。
段根寶是嵋陽村第三任黨支部書記,在任27年間,20次榮獲“農村功臣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是群眾的貼心人。此前換屆,他年滿六十,眼見班子里的年輕干部張新春既穩(wěn)重又能干,便熱心向大家推舉,說:“咱們村要發(fā)展,需要年輕人上,咱們都是瞅著新春走過來的,就讓他領這個頭吧,我也幫著他干!”群眾雖然舍不得這位老功臣,但見新春也確實能擔起這副重擔,便都點了頭。
換屆選舉大會上,新春得了滿票。交班那天,群眾為段根寶披上了“嵋陽村功臣”綏帶,段根寶拉著新春的手,語重心長地說:“幾十年啦,咱村用人都是先‘選苗’,再‘拔苗’,最后‘定苗’,等到你手里換班時也要這樣干,把壯苗、好苗給咱推上來,老輩留下的不能丟!”張新春說:“你放心,我會的!”
幾十年的讓賢,像一個路標樹立在全村人心里,像一塊磁鐵緊緊吸住了民心,讓出了干群一心、一村和諧。村里人專門為讓賢編了一首“和諧歌”:“新老干部講讓賢,村風和諧有標桿。人人你我講和諧,世間還有何事難?家家都能講和諧,家庭興盛在眼前。左鄰右舍講和諧,巷和村和人心甜……”這首歌在村里傳唱多年,唱得全村不但涌現(xiàn)出很多德孝兒女、好公婆、好兒媳、文明戶,還涌現(xiàn)出了“仁”字戶、“義”字家、“禮”字戶、“信”字家等10多種名號的人家。他們人人胸戴大紅花,家家門懸光榮牌。
我們在嵋陽村走訪調研,恰如走進景區(qū)游園,紅花朵朵壓枝低,勝似市街夜賞燈,群星燦爛耀眼明。真是一幅靜謐安好、和諧雅致的好風景,更是嵋陽村人品德高尚、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活力迸發(fā)的集中展現(xiàn)。
(二)
嵋陽村將“慎獨”的品格和黨風廉政緊緊相連,形成了剛性的“守規(guī)風”。20世紀40年代末至今,他們硬守著一條“不管為村里辦啥事,‘水米不沾’”的規(guī)矩行事。村干部碰頭會的記錄本、村組的收支賬本如今雖已泛黃,但仍完整保存著,里邊一筆一筆記著村里每件大事的討論記錄、每筆收支賬目。
碰頭會的一則記錄中,記著第二任村支書的一句話:“我要是貪污一分錢,剁我一根手指頭!”這句話在歷任干部的耳旁、在村里響了幾十年,人人將它看做一根高壓線,誰也不越雷池半步。
幾十年的守規(guī),守出了一心為公,一村清廉。多年來,村里有一份自采、自寫、自編的報紙,用以宣傳黨的政策,報道集體大事,表揚模范人物,倡導新風新俗,已出了80多期,群眾叫它“不掏錢的常常看”。這是由幾位退休老教師義務編輯的。最早的編輯是劉世榮。他退休后,第一件事就是為村辦報,每天四處收集材料,夜晚坐在燈下編寫,印出來后送給村民。有人問他尋那麻煩干啥?他說:“你不瞅,咱村的干部都是勒緊褲帶為大伙辦事,我給村里辦點事怕啥?”就這樣,他一編就是五年,直到去世。他去世后,退休教師張?zhí)靹俳舆^他的重任繼續(xù)編……
嵋陽村人愛看戲,愛唱戲。縣文化館演唱團退下來的老藝人侯杰、愛鬧戲的樊茂勝等幾個戲迷,自發(fā)成立了一個莊戶劇團,紅紅火火唱了幾十年。女演員任保珍,一副自制竹板,已磨得油光溜滑;老導演侯杰,說戲、導戲不下幾十部。他們?yōu)榱搜輵颍质谴澹质堑娇h上調演,幾十年來堅持公益演出,群眾說他們是“背著饃布袋的唱戲人”。直到現(xiàn)在,他們用過的道具、穿過的服裝,還一箱一箱保存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向人們訴說著那一路風雨、一路歌!
走進嵋陽村,看看那一排排的文化墻,這邊是“善字專欄”,講述了邱建龍等10位“善良為本、誠實做人”者的事跡;那邊是“儉字園地”,介紹了張雨澇等10位“勤儉節(jié)約模范”的事跡;前方是“勤勞致富榜”,公布了張豐收等18位勞模“雙手繭花結出豐收果、一身汗水澆開幸福花”的事跡;后方是“驕子圖”,排列著21位從村里走出去的碩士、博士。站在這些文化墻面前,恰如金秋出游,讓人覺得天高氣爽,清風徐徐,真是一幅“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好風景。這也是嵋陽村人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行為有止結出的高枝碩果。
(三)
嵋陽村將我們老祖先的骨氣、黨的奮斗精神凝結,形成了銳利的“爭先風”。村民們處處敢弄潮,時時站排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們搶先起跑,種出了高產糧棉。村黨支部書記等3人光榮出席全省勞模大會,獎品是一臺鍋駝機。1975年,交公糧超過額定任務3倍,國家獎給他們汾河牌汽車一輛。
改革開放后,他們快速轉彎,大膽調整產業(yè)結構,海闊天空走出去……省上為他們頒發(fā)了“大干社會主義先進村”錦旗。
新時代,他們加力沖刺,創(chuàng)出了“高效農田”“科研單位加農戶”的新路,打響了“藍天保衛(wèi)戰(zhàn)”,唱響了“書香嵋陽”大戲,“奮勇向前踏雪封,爭先恣意馳騁翔”,榮獲“山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和省級“文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殊榮。
幾十年的爭先,像一枚過河的卒子不回頭,像一位攀登的勇士不懼險,爭出了一股銳氣、一村向上。張?zhí)焐缇褪且晃弧懊摲f而出的弄潮兒”。早在大家還按老習慣種糧棉時,他就別出心裁試栽了幾畝尖嘴桃樹。盡管失敗了,但他不氣餒,看見外村有人栽果樹也跟著栽,不想又沒成功。第三次,村里請專家論證后,建議果樹變桃樹。大部分群眾猶豫、膽怯。但他想,專家都論證了,準沒錯,一下栽了10畝桃樹。從此,他尋專家指導,到示范園參觀,苦心終贏成功,他的桃樹畝產5000多斤,并將桃子遠銷越南、俄羅斯等地,10畝桃樹年收入高達20余萬元。
走進嵋陽村的榮譽室,墻上掛著70多塊獎牌。從鎮(zhèn)到縣、從縣到市、從市到省、從省到國家,一步比一步高,像鋪出了一條登山路。站在獎牌下仰望,恰如秋游登山,一路崎嶇,拾級而上,真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感覺。真是一幅“層層上山路,步步通幽徑”的美景。
不,這不僅僅是登山一路景,這是嵋陽村人,敢于登攀,敢于創(chuàng)新,蓬勃向上的銳氣歌、奮進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