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0-23
記者 景斌 楊洋
“咱的蘋果7月下旬就上市了,8月中旬就賣完了。”10月18日,走進位于臨猗縣北辛鄉卓逸村的蘋果“三新”技術示范基地,基地負責人王海峰笑著說。
金秋時節,當一些晚熟蘋果還掛在枝頭的時候,王海峰已經修剪完蘋果樹枝,“馬放南山”了。
王海峰經營的200畝果園,是運城“三新”果園的典型代表之一。

精細化管理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南果”發展戰略基點,打通關鍵堵點,突出“特”“優”品牌,通過實施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果園改革,奮力推進品質果業、品牌果業、誠信果業,著力發展綠色果業、健康果業、幸福果業,果業蹚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品種,是根本
為破解老果園不能直接更新重茬栽培的難題,我市果業從“根”做起,對蘋果產業進行“大換血”,讓果農“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能見效。
作為運城蘋果主產區之一的臨猗縣,早在2020年就通過招商引資,與臨猗縣領航達果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進北京市林業果樹科學研究院的新技術,建設了國家級蘋果脫毒壯苗繁育基地,圍繞“抗重茬、雙脫毒、免套袋、少拉枝、宜機化、早豐產”這一目標,培育果樹新品種。
據臨猗縣領航達果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介紹,“一抗雙脫”即砧木抗重茬、砧木和品種脫毒。“一抗雙脫”快繁育苗科技含量高,應用最新脫毒方法脫除蘋果花葉、銹果、綠皺果、褪綠葉斑、莖痘及莖溝等主要病毒。蘋果硬枝扦插技術在全國實現突破,幼苗成活率達到90%。
王海峰就是新品種的受益者。2020年12月,他流轉200畝土地,栽植優良新品種“大衛嘎啦”“信濃金”“美味”等。
“我們的果子能賣上好價錢,就是沾了苗的光。”王海峰說,“根強果自然好。”
如今,我市正全力推進新品種育苗和栽培工作,不斷優化區域布局、提升果品品質、推廣新品種、發展特色果品,實行差異化發展,進一步推動果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規模化種植
新技術,是保障
置身王海峰的果園,可以看到,在水泥柱與鋼絲繩框定的“方陣”里,一棵棵蘋果樹挺拔矗立、場面壯觀……
該示范基地采用的是現代蘋果矮砧集約栽培六大核心技術,即以高紡錘形樹形為主的簡化修剪技術,以生草覆草為主的生態果園建設技術,以滴水灌溉平衡(配方)施肥為主的水肥一體化技術,以機械施肥除草打藥為主的宜機化管理技術,以綠色防控為主的病蟲害防控技術,以藥劑疏花疏果及果實免套袋為主的簡約栽培技術。
“每畝栽植約170棵蘋果樹,今年畝產2500公斤左右,每畝收入萬余元,質量和價格都有看頭。”王海峰說,“明后年進入豐產期,收入就更高了。”
在王海峰看來,果園發展有效益、有潛力,全靠著這些新技術。
近年來,在新技術的應用上,我市強化生物技術、設施技術、信息技術、加工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示范推廣,致力于推動零散技術向配套技術轉變,形成標準化配套技術。特別是積極培養一大批技術“二傳手”,組建全市技術服務團,深化和院校合作,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對全產業鏈進行全方位技術培訓。
果業發展,正逢其時。“要圍繞‘南果’平臺戰略,繼續加大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加快老果園改造和10萬畝標準園創建,推進現代果業果園高質量發展和農民增收。”市果業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新模式,是趨勢
“行間可行車,株間能過人;遠看一條線,近看一座塔;手可握主干,蘋果連軸轉;三年可優產,賺錢又養眼。”聊起自家果園,王海峰說出了這一順口溜。
這一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該示范基地運用的“新模式”,即采用品種和砧木雙脫毒大苗建園,寬行密植,通風透光,便于機械化作業,實現了省水、省肥、省力、省地,可以達到“一年栽樹,二年掛果,三年豐產”。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廣果園生草制、果園機械化、果園簡化管理、無人機植保技術、果園水肥一體化技術等,新模式的運用,勞動環境的改善,管理的省力化、集約化,不僅提高了蘋果的產量和品質,還解決了果園日趨緊張的“用工荒”問題。
王海峰告訴記者,果園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樣就可以把果農從繁重危險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這也是果園今后發展的趨勢。
透過王海峰的“三新”果園,人們看到運城果業正闊步邁入一個新時代。放眼河東大地,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特色的果品產業示范基地“星火燎原”,“綠色化、標準化、特色化、優質化、融合化”的區域特色初具規模。廣袤的田野上那一片片“特”“優”新果園,播下了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市果業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在運城,這樣的“三新”果園已有200余個,總面積過萬畝,因其掛果早、易管理、效益好,成為引領運城果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標桿。在第七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上,一個重要議程就是邀請專家重點論證運城果業高質量發展“三新”模式,致力叫響輕簡化、集約式管理模式,讓“運城模式”推廣在本地、影響到全國。
記者 張國平 攝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