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10-18
□袁云兒
經歷三年疫情后,中國電影在2023年暑期檔迎來大爆發,業內為之一振。相較好萊塢電影票房的疲軟,本土電影獲得更多觀眾青睞,也讓從業者大感興奮。針對當下和未來的中國電影發展,著名導演、監制黃建新建議,從業者一定要重視“講故事”這一傳統。
“講故事是常態電影必備的技能,即使你拍不講故事的電影,也得有講故事的本領。這跟畢加索一樣,雖然他畫抽象畫,但其實他的素描功底非常好。”他說自己拍電影也會先寫一個特別短的故事構架,然后去考慮其他創作要點。
“電影最容易讓觀眾接受的形態是感性的。感性看電影,會沉浸其中,事后獲得很多感知。制作電影時,你的段落是不是能夠從感性上一下子激活觀眾的心底,這很重要。”黃建新說,他在復盤《長津湖》時發現,這部作品成功的一大原因,是解決了電影的“追隨”問題——觀眾觀影時,其心智要追隨某個東西而行。《長津湖》拍的是抗美援朝中一個連的“死亡史”,先讓觀眾愛上這些戰士,再講一個個生命的消逝。“一部商業電影不能解決‘追隨’問題就麻煩了,我們要把通俗的、能引起大眾共鳴的情感寫進角色,再結合大的背景,讓觀眾去追隨。”
相比側重故事的商業片,藝術片則是“超前的、引領的,是人類智慧向未知的沖擊”。正因為兩個系統的存在,電影這一藝術門類才豐富多彩。(《北京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