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0-17
□記者 張筱苑
打開王溥淑的手機微信可以看到,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網站……鋪天蓋地都是有關婦科、生殖醫學的相關知識,所有的線上學習途徑都逃不過她的手掌。見此情形,記者便能真切地感受到,王溥淑對“工作融于生活”這句話進行了最好的闡釋。
也是出于對醫學的熱愛,王溥淑從一線退休后,在2018年創辦了康馨門診部。這些年,她依然在崗位上發揮余熱,幫助很多想生育的高齡產婦和不孕不育患者順利當上“準媽媽”,讓她們圓了“媽媽夢”。

王溥淑在學習專業知識
高超的技術和心理疏導 讓患者增加受孕信心
王溥淑接待完患者,剛回到辦公室里,板凳還沒坐熱,一通電話就又打了進來,她用溫柔和親切的語言解答著患者的每個疑問。
“這位算是我的‘老朋友’了,現在懷胎已經6個月,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會先打電話向我咨詢。”王溥淑說。
2019年開始,患者“若菲”(化名)因不孕跑了多個城市的醫院看病均無果。經人介紹,2022年11月,若菲找到了王溥淑。
懷孕之前,若菲幾乎已經失去了信心,這些年的到處奔波,讓她的內心早已筋疲力盡。
“她只要一有空就會來找我,遇到的各種顧慮和困惑她都想搞明白。”王溥淑說,“我就一個一個給她解答,我不覺得她是患者,更會把她當成我的朋友來對待。”
若菲每次在診室咨詢時,王溥淑都會溫柔、緩慢地把她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和解答。
同時,看到經過王溥淑的治療,越來越多的女性成功受孕,若菲對王醫生產生了信任和依賴。最終,猶豫多次的若菲下定了決心。
在心理上,王溥淑給足了若菲安全感;在技術上,若菲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她想在王溥淑的治療下再試一試。
終于,在今年3月份,若菲成功受孕。
及時回應患者疑問 醫患之間將心比心
每天,王溥淑在診所都會接待很多與“若菲”相似的患者。
從受孕到懷孕,王溥淑深深懂得,除了她的醫療技術是關鍵,媽媽們的生活習慣也十分重要。為此,對每個前來診治的患者,她都會根據其身體情況,制訂不同的飲食計劃和運動計劃。
讓準媽媽們成功受孕后,這項工作還未完全結束,很多新手媽媽會經常找她咨詢嬰幼兒護理相關問題——
“懷孕前期,孕婦出現肚子不舒服或產檢時遇到棘手問題會非常擔心。”王溥淑說,“無論她們在線下還是線上咨詢,我都會及時回應,為了減少她們的焦慮,疏導情緒也成了我的工作重點。”
一些在縣里的患者在當地產檢完之后,相同的項目還要找王溥淑進行再次核驗,有些患者生怕再出意外。
從懷孕初期到臨盆,這些新手媽媽從沒有經驗到照顧孩子得心應手,王溥淑成了寶貝們的另一位“見證人”。
一次,王溥淑在朋友圈發表圖文:“在自己呵護下的寶貝滿月了!”此條朋友圈一發出,除了點贊之外,她還收到了很多私信——
“王醫生,你看,這是我家的雙胞胎,我兒媳婦的身體一開始經常出狀況,但有你的耐心疏導和調理,現在寶貝長得非常健康!”
“一歲的寶貝來報到,王醫生,謝謝您。”
……
醫患之間的將心比心,對王醫生的高度信任和長期的你來我往,成了她們彼此之間維系情感的紐帶。
時間久了,這些患者還會介紹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前來診治。
學習+實踐 給患者創造更多可能
術業有專攻。有時一些患者提的問題,并不在王溥淑掌握的醫學范圍之內。
面對這些“疑難雜癥”,王溥淑并沒有一口回絕,而是主動在線上咨詢自己以前在工作中或外出進修時認識的一些專家朋友,邀請他們共同會診。
“都說年紀是醫生的資本,越老越吃香。其實,臨床經驗和資歷是重要的,但是把自己所學和每個病例更好地結合,進行個體化施治也十分重要。運用自己所學,對患者有所醫,才是醫生職業生命的根本。”王溥淑說。
患者欣妍(化名)在去年12月16日順利產下一名男嬰,而此次治療過程,對患者、患者家屬和王溥淑來說都是一次歷練。每當在治療過程中遇到難題,王溥淑都會翻開病例不斷探索、研究,并向專家、教授咨詢。
當治療成功后,王溥淑的價值感也油然而生,她深深領悟到,只有通過學習+實踐的方式,才能讓自己的醫療技術跟上新時代、邁上新臺階。
今年以來,王溥淑僅參加各種學術會講座和論壇就達6場次,去年到今年她兩次受邀到太原市中心醫院舉辦的全省輔助生殖學術會議上講課,通過與醫學大咖之間的“交流和學習”,讓自己掌握最前沿、最先進的醫學理論和技術。學術交流和科研會議她已經參加過無數次。每次外出學習,她都會提前整理資料,熟悉會議研討內容,為參會進行充分準備。
“醫學發展很快,新知識層出不窮,更新越來越快。我想用最新、最前沿的醫療技術,幫助更多家庭擁有健康優質的寶寶。”王溥淑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