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9-27
□記者 陶登肖 景冬波 解世忠 文圖

張朝輝為患者把脈
一所村衛生室,平均每天熬制近300副中藥,中藥使用量最多時超過了所在鄉鎮衛生院;村民小病不出村,90%的患者來自本村之外。近日,運城市建設中醫藥強市工作推進會暨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現場會,組織參會人員專門前去觀摩。
這所村衛生室,就是臨猗縣臨晉鎮南連村衛生室。該衛生室負責人張朝輝今年8月榮獲運城市第六個中國醫師節“最美鄉村醫生”稱號。
小病不出村
順著村里的主路往前走,村委會大院旁的一座白墻青瓦仿古建筑格外引人注意。抬眼望去,“頤生堂”3個字嵌于古樸的門庭之上,兩側的對聯“古驗于今心術傳承唯仁是求 天應于人藥食調和以平為期”,言簡意賅地說明了“仁心仁術”是醫者必備之品。

衛生室外景
這就是南連村衛生室的中醫閣。
上午9時,患者已經開始排隊。診斷室、藥房、處置室、留觀室、理療室、煎藥室六室分開,三維電腦牽引床、微熱電針治療儀、骨質增生治療儀等設備一應俱全,艾灸、刮痧、拔罐的用具擺放有序,360余味中藥飲片足足占了4個大柜子,5臺全自動智能煎藥機發出此起彼伏的“咕嘟”聲。
“其他村的人都羨慕我們村有這么個好衛生室,遇到頭疼腦熱,不出村就把病看好了。在咱村衛生室,我還治好了滑膜炎呢!”準備取藥的72歲村民張科壯說,“村里有人遇到身體不舒服,能自己走到衛生室的,就自己去;行動不便的,打個電話衛生室大夫就會上門給瞧病。”
“我一家3代5口人都在他這里看病,效果好還不貴。”南連村村民荊淑萍說,她孫女嫁到山東,開了一個小吃攤,身體一直不太好。“今年,我孫女專門停了小吃攤,回家住了一個多月,在咱村衛生室調理身體。回山東后,衛生室大夫經常和她視頻,了解情況,還把藥郵寄到山東。現在,孫女的小吃攤又恢復營業了。”荊淑萍說。
重在治未病
“暫時不用吃藥,多運動、多吃粗纖維食物,比如玉米、香蕉等,可以增強胃腸蠕動……這樣你的情況就慢慢緩解了。”
來自臨猗縣城的韓先生帶著女兒,找張朝輝調理身體。經過診斷后,張朝輝建議他們先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調整陰陽、補偏救弊,是傳統中醫養生之道。”張朝輝說,現在生活在農村的以老年人居多,而老年人又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發人群,村衛生室為該村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建立了健康臺賬,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和中醫藥保健指導,加強健康管理。
張朝輝注重一對一的科普,將中醫總結的養生知識告知患者本人或其家屬,有針對性地防病治病。同時,衛生室還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患病人群,發放中醫專病知識讀本。
“現在進入秋季,早晚溫差大,請大家注意防寒保暖,謹防受涼感冒;多喝水、多食用南瓜……”和往常一樣,張朝輝在南連村微信群里又發送了健康提示。
根據季節變化和村民患病的情況,張朝輝會通過微信群、健康教育欄等,不定期向村民科普中醫養生和疾病預防知識。
惠及更多人
“南連村衛生室有個‘老’中醫,看病看得非常好。”
“看病的人很多,經常需要排隊。”
“時常有外地車停在衛生室門口,名氣很大。”
“都是沖著‘輝子’來的。”
……
“輝子”就是張朝輝。
2002年從運城衛校(現為運城護理職業學院)畢業后,張朝輝返回家鄉接手了村衛生室。

理療室
起初,村衛生室還是以西醫為主,附帶一些拔罐、艾灸。擅長中醫的張朝輝,總感覺全身的勁沒有使出來。2013年,在黨中央振興中醫藥的號召下,張朝輝下定決心,要打造一所純中醫的村衛生室。
有人說“花那么多錢上儀器,劃不來”,也有人說“費那勁干啥,身邊的漁藥行業掙錢多”,但張朝輝還是堅信中醫藥在基層大有可為。他外出學習、購買設備,比照縣中醫醫院的標準來打造村衛生室。改造后的村衛生室可以開展針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中藥貼敷等中醫藥治療。
為提高醫術,張朝輝除了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學術講座外,還通過自學考上了山西省中醫學校,跟隨名師,繼續學習中醫藥知識。
“每次學習山西省中醫院主任醫師胡蘭貴編著的醫書《臨證效驗秘方》,我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再用于臨床,如此反復。”張朝輝說,他對中醫的自信,源于患者的反饋,具體體現在實用、有效的診療價值上。
牙疼,用針刺合谷穴,馬上就不疼了;胃痛、胃痙攣,用針刺足三里穴,即可大大緩解……一傳十,十傳百,南連村衛生室推廣中醫藥治病,不僅吸引了附近鄉、鎮居民前來尋醫問藥,甚至陜西、河南的患者也慕名而來。
“為了看病,我去過縣里、市里的醫院,都沒有啥好辦法。聽說南連村衛生室張大夫醫術不錯,家人就用三輪車把我拉過來試一試,經過半年的治療,現在已經可以下地干活啦!”臨猗縣北辛鄉北楊村的李志勇說。雖然他家離南連村有20多公里,但是身邊的親朋好友看到他的治療效果后,不少人都慕名前往治療。
臨晉鎮衛生院院長謝豐介紹,南連村衛生室中醫藥特色突出、示范引領效果好,為該縣在基層推廣中醫藥工作和中醫閣建設樹立了榜樣。在張朝輝的示范帶動下,臨晉鎮興起了學習中醫知識、推廣中醫理念的熱潮,全鎮19所村衛生室現在都可以提供中醫藥服務。
“一個人影響一群人,一群人惠及更多人。組織觀摩南連村衛生室,就是要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我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中醫藥強市。”運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科科長楊帆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