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9-25
本報訊(記者 牛嘉榮)9月24日晚,舞臺劇《永樂宮紀事》在運城會展中心上演,通過藝術形式再現我國文物搬遷史上的奇跡——歷時10年的“永樂宮搬遷”。
作為第34屆關公文化旅游節的重要內容之一,該劇用跨越時空的光影、歷史深處的塵封往事、綺麗多姿的珍貴壁畫,為本屆關公文化旅游節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該劇采用單元體情景式聯袂結構,包括序、紀事一《搬遷風波》、紀事二《純陽殿夜話》、紀事三《三清朝元圖》、紀事四《神宮守衛》、紀事五《給神仙搬家》、紀事六《永樂情緣》、紀事七《風雨永樂宮》、尾聲《為了傳承》9個章節。
初登場時屏幕上紛飛的鵝毛大雪,配以寒風呼嘯的音效,將搬遷的迫不得已與對珍貴文物的重視之情展現出來;隨后登場的永樂宮古建、壁畫、塑像,更為這段歷史添上傳奇色彩;文物工作者手持煤油燈在殿內觀摩,與壁畫一同“踏歌而舞”……精致的布景、精彩的劇情為現場觀眾帶來強烈的情感沖擊。
該劇創造性地將蒲劇、歌劇、舞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同時,還將珍貴的永樂宮壁畫與現代聲光電等舞臺技術有機結合,營造出絢麗多彩的舞臺效果。
創作團隊用歌劇講《搬遷風波》,用蒲劇講《純陽殿夜話》,用舞劇的形式講述壁畫《朝元圖》,用絳州鼓樂講整個搬遷過程,用音樂劇講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們甘于奉獻的家國情懷,還用話劇的形式引申出黨為了保護永樂宮所作出的犧牲和貢獻。
“第一次看《永樂宮紀事》,非常震撼!”67歲的潘振雷說,“印象最深刻的是暴雨中眾人保護文物的場面,燈光好、音響也好,一下子把自己的情緒拽進去了。”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