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9-18
記者 朱 姝
到厚民茶園品一杯手工沖泡的香濃晉茶,在唐回村蘑菇屋里夜數星辰晨聽溪流,在泗交鎮悅夏廣場享受滿眼綠色……眼下的夏縣泗交康養旅游度假區,目之所及皆是風景,心之所向皆是美好。
中條山麓,綠水青山。

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夏縣段)沿線建設的中草藥驛站。
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作為“五條綠色走廊”中重要一環,涉及的永濟、鹽湖、夏縣、垣曲等縣(市、區)文旅資源富集,產業基礎較好。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五條綠色走廊”的戰略部署,市文化和旅游局牽頭負責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建設工作。為充分保護利用中條山優質文化旅游資源,市文化和旅游局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深化文旅融合,加快產業發展,為加快推進“五條綠色走廊”和知名旅游強市建設作出了積極努力。
記者近日走進中條山的青山綠水間,走入夏縣泗交康養旅游度假區,領略生態之美。
近年來,夏縣縣委、縣政府搶抓機遇、主動融入,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融入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建設,泗交康養旅游度假區也將建設詮釋黃河韻、盡顯生態美、實現百姓富的山地型避暑康養度假目的地作為奮斗目標,努力在黃河岸邊激蕩起最美的生態浪花。
體驗“泗交綠”
完善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
日頭還有些猛烈的初秋,走在夏縣泗交鎮,郁郁蔥蔥的群山環繞著,微風習習。小鎮的街道兩邊,白墻灰瓦整齊劃一,剛剛修建好的悅夏廣場上,一群孩子在嬉戲玩耍。
悅夏廣場位于度假區的核心區,也是泗交鎮的中心地段,占地12000平方米。該廣場由北向南因勢而建,分為“頤景”“千錦”“得趣”三大主題。廣場布局錯落有致,視野開闊。周邊青山疊翠,綠水縈繞,波光瀲滟,群峰倒影,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廣場中還有景觀瀑布,寓意泗交泗水交匯、順風順水。廣場上的高科技亮化設施,還能呈現夢幻夜景,彰顯泗交自然稟賦的獨特魅力。
“有了這個廣場,泗交鎮看上去檔次一下子就上去了。”來自鹽湖區的游客張志遠說道,“從2019年開始,我和老伴兒每年5月中旬左右就會來泗交避暑。以前這個鎮上就是這一條路,旁邊有些小商店,也沒什么樓房。”
這兩年,在張志遠的眼中,泗交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泗交鎮距縣城27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在88%以上,是山西太寬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區域。2019年,夏縣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2022年通過復評;2022年全線通車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夏縣段橫穿境內峽谷風景線,比較優勢突出。泗交鎮還擁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和獨特的農林漁等“土特產”資源,有利于發揮自然與人文的組合優勢,促進農林文旅康養多產業融合發展。
每年來到泗交避暑度假的人流不斷,如何放大泗交的生態優勢,并使其轉化為經濟效益?

自駕游客與騎行愛好者在通往泗交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上偶遇。
就在2022年,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夏縣段全線通車,圍繞這條旅游公路,該縣將沿途的區域根據不同的優勢劃分為體驗板塊、康養度假板塊、生態旅游板塊,天沐溫泉小鎮、泗交康養小鎮、祁家河農旅融合小鎮分別成為這三大板塊的重要載體。泗交國家級康養旅游度假區項目作為核心板塊,具有輻射帶動其他2個板塊的重要功能,是今年重點實施項目,組建成立的國有性質的“夏都經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成為推動實施這一系列重大項目的支撐和平臺。
打造度假區,首先就是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泗交旅游產業核心區的服務功能。剛剛看到的悅夏廣場就是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
悅夏廣場對面,是泗交鎮剛剛建好的泗交生態旅游度假區展示中心,這里承擔泗交康養旅游度假區形象展示、接待服務、綜合管理等功能,并在游客集散中心建成前暫時承擔游客集散的功能。走進該展示中心,“夏都四貴”“夏縣特優十寶”“夏縣十大美食”等展柜充分展示著度假區乃至夏縣的整體旅游形象。
站在泗交生態旅游度假區展示中心門口,抬頭可見對面正在建設中的恒澤山舍,該項目投資1500萬元,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可為游客提供餐飲、休閑和住宿等服務。
同時,該縣對旅游公路沿線泗交境內4個村460戶農戶和100余戶商戶房屋進行升級改造,配套新建大型地標性景觀驛站和沿線景觀性口袋公園,對泗交鎮區街道1.8公里路面及地下管網進行徹底改造提升,雨污分流、街道拓寬、河道治理、綠化帶提升、建筑亮化等,讓度假區核心區主街呈現出“高顏值”。
邂逅新體驗
串珠成鏈打造文旅融合新亮點
帳篷、茶室、幕布這些帶有現代化色彩的設施,出現在泗交鎮的山溝里,不再是稀奇的事情。
茫茫山野下,一個農場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木頭柵欄圍了一片空地,向日葵、茄子、西紅柿、生菜等在這里安靜生長。在農場里可以采摘新鮮的有機蔬菜和水果,喂養小羊和小雞,還有食品制作體驗課程……總之,可以在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中感受廣袤的土地和真實的自然。
這里是位于泗交鎮西溝村的望山有機農場,這里倡導實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流程服務,引發游客對生活的熱愛、感動和思考。

在夏縣泗交鎮西溝村隱溪里民宿度假村,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亮化作業。
望山有機農場緊挨著的就是隱溪里民宿度假村。“北方的莫干山,運城的后花園”,隱溪里民宿度假村坐落于夏縣泗交鎮西溝村內,隱匿于山林之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兩旁河道環繞,山色迤邐,坐擁整片山巒的蒼翠起伏。
“該項目利用現有的河道,將這里規劃為水環山繞型民宿度假村,項目總投資約3000萬元,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打造民宿58套。”民宿負責人李艷麗介紹,民宿目前正在加緊施工中,預計明年5月即可投入運營。民宿目前主要項目除了住宿、餐飲、團建外,還有野外露營、鄉村市集、第二課堂研學基地、山谷漫步、原居民生活區等相關配套。
沿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繼續前行,來到泗交鎮泗交鎮東部的唐回村。唐回村因唐回漂流景區而聞名。依托該旅游景區,唐回村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生態環境資源,于2021年在村集體空地上建設了一片露營地,并在今年“五一”前夕開業。
“唐回村露營基地主要為游客提供戶外休閑娛樂和餐飲等服務,截至目前,一期建設總投資50余萬元。這里山好水好,而且夏天比較涼快,吸引了許多游客游玩。”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生明說,露營基地投入運營后,反響熱烈。
露營地旁邊是唐回村村集體投資建造的5個蘑菇屋。蘑菇屋頭頂茅草,墻壁由玻璃拼接而成,走進蘑菇屋內,一樓是用于起居的客廳,通過旋轉樓梯走上二樓則是一張大圓床,可以想象在這里住宿時山林環繞的極致體驗。
“蘑菇屋還是太少了,‘五一期間’供不應求,經常上一波人還沒走,下一波人就已經在等了。”劉生明說。
曹家莊村民宿在旅游旺季,同樣出現一房難求的局面。
曹家莊村民宿四周群山環繞,一條清水河、一條柏油路從村中穿過。民宿負責人常猛介紹,今年“五一”期間民宿開始運營,接待運城、臨汾等地的游客居多,截至目前接待量在千人左右。
此外,位于架桑村的北京知青現代農林業旅游康養綜合示范區項目,目前也已形成特色經濟林、森林體驗、特色花卉、牧草種植、生態文化、特色養殖六大產業板塊,建成擁有服務中心、標準垂釣園、標準化養殖魚池、觀光旅游景點和民宿等配套設施的綜合性景區。
近年來,泗交鎮依托優質天然生態,打造不同風格民宿、露營地,黨建+民宿、企業托管、企業入股等模式應運而生,村村發力以點成網,逐步構建起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目前全鎮有七號山谷、唐回露營地等15個特色民宿,可同時就餐1200人,提供住宿床位350個(在建項目完工后,還可提供600個床位)。同時,泗交鎮還成立了旅游協會,制作全域旅游導覽圖和旅游攻略,讓游客清楚了解各民宿、露營地位置、餐飲距離等信息,協調各村主動與企業對接盤活集體資產,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品嘗山西茶
特色創新激發產業提質增效
據上次來泗交鎮厚民茶場已經兩年有余,再次拜訪這座晉土茶園,記者驚喜地發現了不少變化。
剛剛結束茶葉采摘期的茶園里機械轟鳴,地下管道鋪設正在進行。
“這是趁著農閑時期,給我們茶園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一下,為接下來的觀光、研學項目做鋪墊。”厚民茶場負責人陳曉園向記者介紹道。
道路兩旁的茶樹雖然已經結束了采摘,但是一眼望去,仍綠色欲滴。
自古山西無茶史。
2009年,陳曉園的父親陳厚珉利用中條山腹地夏縣泗交鎮王家河村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引進優良品種進行雜交,培育出高山綠茶、紅茶抗寒新品種,獲得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等殊榮。從此,夏縣厚民茶香飄向全國各地。
厚民晉茶憑借所處的優越地理環境,各項指標表現搶眼,而且湯色鮮亮、香氣襲人,入口鮮爽、回味甘甜。一般綠茶如龍井,只可沖3泡,而厚民晉茶每杯可沖5泡,5泡后葉片仍保持鮮嫩,可咀嚼吞食,甚至能調拌成涼菜。
“南方茶一年采3季,我們的茶一年只能采5月到8月一季,全年的口味和價值就蘊含在這一季中,厚積薄發,習慣了我們茶葉的口味,顧客都喝不慣別的茶了。”陳曉園自豪地說。
厚民晉茶進入市場以來一直暢銷不衰、供不應求。目前,厚民晉茶擁有5年茶樹和幼齡茶樹約500畝,年產5000多公斤,年產值達1500多萬元。
在茶園的盡頭,修建著一條古色古香的走廊,走廊之外是一個雅致的露天品茶園。
“這個是我們新修的品茶園,以前顧客來到我們茶園參觀,苦于沒有一個可以坐下來品茶的場地。由此我們專門開辟了一片空地建設品茶園,在這里可以俯瞰中條山景色,就著美景品嘗咱們山西茶,就更加有韻味了。”陳曉園說道。
2009年至今,厚民茶場共投資4000萬余元,種植面積擴至500畝。在發展壯大茶產業這一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厚民茶場先后建成現代化觀光大棚、觀光廠房、茶文化雕塑、品茶休閑區、景觀護壩、花海景觀、景觀步道、茶葉展廳等設施,現已成為集觀光旅游、休閑吃住為一體的旅游休閑勝地。厚民茶場這一特色產業也為泗交康養旅游度假區增添了一抹獨特的亮色。
風景如畫、未來可期。不久的將來,泗交康養旅游度假區將呈現一種令人憧憬的生活:現代化的設施、便利的交通、濃厚的生態康養氛圍,一幅宜居美好畫卷,徐徐展開。
攝影記者 金玉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