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9-01
□趙登申
我們夫妻倆互敬互愛,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風風雨雨過了一輩子,也算是很幸福了。
我初中畢業后,有人上門提親。在稷山縣工作的隔壁鄰居趙學正勸我不要在農村找,可我偏要在農村找,為的是照顧我母親。母親30歲守寡,把我們弟兄三個含辛茹苦拉扯大,太不容易了。后來經人介紹,在鄰村找了一名賀女氏,我們是1959年結婚的,一直到1985年,我在太原工作,老伴在農村,完全是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家里的一切事情都壓在老伴一個人身上。
老伴通情達理,對母親照顧有加,經常與母親做一些事情,從不惹母親生氣。到了冬天,她們在一起紡花織布。老伴在織布,母親在燒水做飯。兩人邊做邊聊,十分融洽,我是十分欣慰的。老伴善解人意,當自己的孩子與侄子或其他孩子吵打時,她把自己的孩子領走,并勸說不要與人打架,從來不責怪別的孩子,得到鄰居和妯娌的好評。
老伴是一個干凈整齊的人,我和弟弟幾個住三間房子,地方窄小,而農村的家什又多,妻子像搭積木一樣,按大小摞起來像寶塔似的,顯得整齊美觀,得到稱贊。老伴是一個關心體貼的人,有時我回家住上十天半月,只想著多干一些活,可是在我挑水、擔茅糞的時候,她總是陪著我干,只怕我吃不消。在生產隊分糧分物時,常遭遇“短款戶”不給分的情況,我知道這個事情后,就及時把錢寄回去,免得老伴尷尬。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老伴的擔子更重了,她是一個不服輸的人。地里種什么、何時種、如何管理,她都虛心向別人學習。到了收獲的季節,生產隊就有人說:“你一個女人家,管理的莊稼比我們的莊稼都長得好。”足見老伴的良苦用心。
在兩地分居的20多年里,鄰里們看見我們親親熱熱,有人知道我是屬牛的,就把我們比作牛郎織女,天生一對。
1997年,我退休了,兒女也都成家立業了,只有我們老兩口晝夜相伴了。我有更多時間做我喜歡的事情了。比如剪報剪紙,到目前為止,我剪了80余本,家里的一切大小事情都由老伴料理。我們沒有明確分工而又好似分工,每天的生活如編入程序一樣很有規律。我今年87歲,老伴83歲,耳能聽得到,眼能看得見,腿腳行動還比較利索,這與我們的性格有很大關系,就是把一切事情都想得開一些,看得淡一些。
健康四大因素:合理膳食,戒煙戒酒,適當運動,心理平衡。我特別注意心理平衡,愿我們都越活越年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