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8-31
見習記者 曹欣怡
“我剛辦理了辦學許可證,還未辦理營業執照。因為種種原因,我們不計劃開辦這個教育培訓機構,想注銷辦學許可證并退還風險保證金,這種情況怎么辦?”前段時間,王女士來到鹽湖區政務服務中心二樓大廳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向工作人員咨詢自己遇到的麻煩事。工作人員迅速聯系相關部門,僅3個工作日,王女士的煩心事就得到解決。
鹽湖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于2021年設立,是專為解決群眾辦理業務過程時可能遇到的“疑難雜癥”所開設的兜底服務窗口,凡是群眾在辦理業務中遇到辦不了、很難辦、不給辦的事項,在這里都可以得到處理或解答。
8月24日,記者來到鹽湖區政務服務大廳。在“簡事快辦”“全代辦”等服務窗口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絡繹不絕,而“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卻鮮有人問津。
“與設立初期相比,如今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訴求的群眾很少。”鹽湖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工作人員吳佩云說,“辦不成事”反映窗口2021年辦理業務量50件;2022年辦理業務量10件;今年截至目前,辦理業務量僅8件……不到3年時間,“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業務量顯著下降。
不同于以往服務行業中業務量下降帶來的隱憂,“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業務量的下降反而是可喜消息。“群眾辦不成的‘疑難雜癥’少了,代表政務服務能力更優、營商環境更好。”鹽湖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董琪琦解釋道。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如何解決“疑難雜癥”,為群眾辦好眼前煩心事?如何“對癥下藥”,為群眾辦好一攬子事?鹽湖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先行先試,讓群眾辦不成的事都能夠順利辦成。
提升服務質量,化身“指路標”。“找誰辦?”“怎么辦?”是“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經常聽到的問題。為解決群眾訴求,“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在立足政策咨詢、協調相關部門辦理事項等主要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為辦事群眾提供引導服務。
完善服務機制,扛起“千鈞擔”。“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不僅要為群眾辦成事,還要研究為何辦不成事。為此,鹽湖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以“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接收到的群眾訴求為突破口,形成倒逼機制。通過定期開展工作推進會分析“病因”,再“對癥下藥”,借一件事解決一類事、形成一套長效機制,推動政務服務提質升級。
做好預先方案,下好“先手棋”。解決“疑難雜癥”不僅要“病后治療”,還要“病前預防”。鹽湖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通過定期梳理群眾訴求、開展企業座談會等方式,對困擾群眾及企業的問題進行搜集整理,提前與相關單位、部門、企業進行溝通,讓對策走在問題前,從源頭減少“疑難雜癥”。
從過去的電話投訴,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發揮兜底服務功能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再到各項業務精準分流、各部門協調處理;從一個服務窗口解決一件事,到借著一件事辦成一攬子事。鹽湖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業務量下降的可喜變化,是優化營商環境取得顯著成效的現實縮影,是鹽湖區政務服務中心轉變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質量的實踐答卷。
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為群眾辦成事才是最終目的。“我們會細化服務方案,提升服務溫度,不僅要為群眾辦成事,還要把事辦好。期待這一窗口早日實現零業務量,讓群眾通過正常辦事流程就能順利解決問題。”鹽湖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天鵬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