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8-23
記者 王耀
百歲老人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疼痛難忍,臥床不起,做不做手術,風險都很高,最后老人的子女決定“賭一把”。面對患者家屬的無條件信任,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團隊迎難而上,成功為老人完成閉合復位內固定術,幫助老人重新“站起來”。
王爺爺今年已有百歲高齡。半個多月前,他不慎摔倒,當即感到右髖疼痛難忍,無法站立,在當地醫院經拍片檢查,診斷為右側股骨粗隆間骨折。家人擔心老人年紀太大,手術身體吃不消,于是選擇保守治療回家靜養。可回去之后,王爺爺每天只能臥床,劇烈的疼痛讓他寢食難安、痛苦不堪。
看著躺在床上痛苦的老人精神狀態一天不如一天,子女也心急如焚,實在不忍心讓他這樣躺下去,將老人送到了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
入院后,醫生發現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戰役:王爺爺不但髖部骨折,臥床半個月精神狀態差,而且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基礎病。如果不能及時手術,很有可能由于長期臥床導致墜積性肺炎、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但王爺爺已到期頤之年,各系統器官均有明顯“老化”,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差,極大地增加了手術的難度。
“醫生,我們實在不忍心看著老人受罪,手術放心大膽做,我們相信你們。”王爺爺的兒女都已六七十歲,著急地向醫生求助。
“為了減輕老人的病痛,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并發癥,即使冒著風險,我們也愿意放手一搏,希望能幫助他順利挺過難關。”創傷骨科主任趙磊說。
為了確保患者安全和手術的順利實施,入院當天影像科室開展綠色通道,完善術前檢查,并立即組織麻醉科、心內科、影像科相關科室專家進行了多學科會診,對患者病情和手術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和討論,并制訂詳盡的手術方案。經過縝密的準備,入院第二天,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團隊為老人實施了閉合復位內固定術。
手術歷時約半個小時,過程順利。隨后,在醫護人員的悉心護理下,老人各項指標逐漸好轉,術后第二天便可下床活動。
術后復盤,精湛的手術技術、安全的麻醉管理及采取ERAS理念的術后康復是決定治療結果的關鍵所在。出院前,患者家屬還特意送上一面寫有“妙手回春 德醫雙馨”的錦旗,向創傷骨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趙磊說,老年人摔倒后,最常發生的是髖部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粗隆間骨折發病年齡較股骨頸骨折年齡要大,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威脅大,骨折后髖關節疼痛,翻身和坐起困難。若選擇保守治療,并發癥多,其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50%。因此,又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過去,由于一些陳舊觀念影響,不少家屬擔心患者年紀大經不起手術折騰,傾向于保守治療,老人往往是在病魔的折磨下痛苦離世。對于一些高齡骨折老人,經過醫生全面、科學的術前評估和處理,若身體條件允許,還是建議老人骨折后盡早手術,以便使患者能夠早日離床,從而有效減低并發癥的發生和病死率,盡快恢復至接近傷前水平,獲得有質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并減少患者給家庭帶來的經濟和生活負擔。
據了解,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演進,老年人群骨折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髖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見創傷,通常發生在患有骨質疏松的老年人群中。
考慮到老年患者骨折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不斷強化人才梯隊建設和能力提升工程,實現以患者為中心、MDT模式下老年髖部骨折的全程管理。2022年至今,該科已經成功就診治了僅300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其中百歲老人3人,90歲以上的超過50人,80歲至90歲的超過100人。王爺爺是目前為止年齡最大的患者。
趙磊
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運城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負責人)、山西專家學者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山西省醫學會創傷專業委員會委員、運城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多發創傷、復合創傷的救治,四肢復雜骨折、關節內骨折手術,髖膝部骨折的微創手術。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