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8-18
平陸縣公安局張店派出所守護著中條山腹地的一個歷史古鎮,從4000年前夏禹開鑿虞坂古鹽道終點站到春秋虞國“伯樂相馬”,再到棗園漢墓壁畫,光輝燦爛,文韻深厚。
如今,張店鎮以鮮美羊湯、避暑勝地聞名晉陜豫黃河金三角,西牛菊花、棗園花椒等更是老百姓增收的新亮點。在當地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相應的治安問題也日益復雜。面對逐年增多的游客和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糾紛,如何維護古鎮和諧穩定、保障老百姓安居樂業、創優營商環境助推經濟發展,成為張店派出所探索的方向。
近年來,張店派出所推行“主動警務”“預防警務”,始終堅持警務工作前移、信息觸角延伸,因地制宜、推陳出新,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使得轄區治安、刑事案件數量同比下降,社會治安持續和諧穩定,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上升。

以“老李調解”為抓手
搭建警民“連心橋”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深入,桃、梨等產業成為張店鎮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搖錢樹”。但每到桃、梨采摘銷售的季節,該鎮的水果交易糾紛日益增多。如何快速化解矛盾糾紛成為擺在張店派出所面前的一道難題。
平陸縣公安局張店派出所始終堅持“矛盾不出鎮”的理念,整合資源,在轄區4個警務區設立4個社區“居民議事廳”,整合村干部、治保主任、老黨員、網格員等力量,并與司法、林業等部門定期聯席會商,將矛盾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
此外,該所利用轄區司法所調解員李全義在調解一線工作多年的豐富經驗,在派出所成立“老李調解室”,讓老百姓有了一個專門討理解決的地方。
2019年老李調解室成立后,李全義不斷吸納優秀的老黨員、曾經從事過調解工作的退休居民,加入到調解隊伍,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您先喝杯茶消消氣,目前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近日,在老李調解室,張店派出所民警和李全義為著急上火的張家兄弟各遞上一杯茶,兄弟倆的情緒慢慢平復后,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張某武、張青某系張店鎮棗園村親兄弟,二人因贍養老人和老人名下的宅基地、耕地所有權歸屬問題引發矛盾而不和多年。
民警和李全義多次介入此事進行調查,并深入村組進行走訪,了解了二人的癥結所在后,上門給兄弟二人做思想工作,從法理、人情、事理等多方面進行溝通講解,勸說二人換位思考。經過幾天的調解,兄弟倆終于達成協議握手言和。
“和老百姓打交道最需要耐心、細心、真心,現在,我早已和轄區群眾成了一家人,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李全義說。

以“警網融合”為基本
聯動織密防護網
近年來,該派出所根據運城市公安局警網融合指導意見,緊緊依靠黨委政府,主動融入基層治理體系,將派出所民輔警“第二張辦公桌”前移到村社區,深度撬動轄區治安資源,將村(居)治保會、民間救援組織等群防群治力量納入平安“義警”,建立了“涼都義務巡邏隊”“護花護藥小分隊”“文物保護紅袖標”等15支小分隊,并依據時間節點建立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的巡邏防控機制,以網格化力量為突破點,將各村網格員、治保主任等全部納入治安防控責任體系,打造了一支既包羅萬象、又權責明晰的治安防控隊伍。
針對夏季夜市區域群眾密集等特點,該所認真分析研判了該區域警情、治安隱患等,最大限度挖掘片區優勢和隊伍潛能,組織轄區商戶,聯合開展以“十戶聯防”為核心,警民聯勤聯戶聯防的“平安守護”行動,實現“一家吹哨、全員幫助、警力快處”的治安群防模式。

以“五小”形式為載體
為民服務零距離
張店派出所針對轄區地貌溝壑縱橫、群眾居住分散、出門辦事不便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推行“上門警務”,將安全防范宣傳資料、警民聯系卡、人像采集白底布等物品裝在警務背包里,隨時隨地為群眾辦“小事”、幫“小忙”,真正把派出所建到了群眾家門口。
此外,張店派出所還針對每年七八月不少周邊游客前來避暑的特點,立足現狀,依托商店、飯店、村組織等創造了12個以小網格、小分隊、小喇叭、小板凳、小旅游“五小”形式提供季節性服務的平安小站,對內服務村民,對外幫助游客。
前不久,張店派出所民警在入戶調查走訪期間,得知村里的百歲老人劉某急需辦理身份證,但因行動不便,無法前往派出所進行辦理。得知情況后,民警主動上門為劉某進行信息采集,辦理好身份證后第一時間將證件送到老人手中。
“我所將立足轄區實際,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深化為民服務舉措,不斷延伸警務服務觸角,切實維護好轄區穩定、服務好一方百姓,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努力續寫警民新佳話。”該所所長車永紅說。
記者 樊朋展 見習記者 張蕊彤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