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法治>

以法護河

——我市政法機關以法治力量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二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8-16

本報記者 張君蓉

運城是黃河中游重要節點城市,所轄的13個縣(市、區)中有8個位于黃河岸邊。黃河流經運城345公里,占到全省34.7%。黃河流經我市的區域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組成部分。

黃河生態安危涉及國家發展,更深刻地影響著它流經的區域。黃河濕地、黃河流域湖泊、自然保護區等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水土保持地、洪水調節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是黃河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我市制定出臺了包括《運城市鹽湖保護條例》《運城市伍姓湖保護條例》等在內的多部法律法規,特別是今年以來,接連出臺了《運城市古堆泉水資源保護條例》《運城市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條例》等,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作為社會治理重要力量的政法系統,近年來立足職能優勢,聚焦黃河濕地、黃河流域湖泊、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與治理,充分發揮法治力量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城南公安分局民警在鹽湖水域開展日常巡邏。 丁建秀 攝

跨區域凝聚司法保護合力

設立保護基地一體化保護

8月3日,在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晉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和臨汾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指導見證下,運城市垣曲縣人民法院、晉城市沁水縣人民法院和臨汾市翼城縣人民法院在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舉行《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會簽儀式。三家法院約定將以推進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形成協同共治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新格局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謀劃、因地制宜、預防優先、注重修復的協作原則,在構建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探索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機制、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宣傳工作等八方面交流協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近年來,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與兄弟法院溝通協作,堅持能動司法,創新環境資源審判執行方式,以更有力的司法審判工作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市中級人民法院還發起晉陜豫三省四市中院簽署《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謀劃、因地制宜,預防優先、注重修復”的原則,以構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一體化新格局為宗旨,推動建立協作配合、多元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打造環境資源審判信息共享、跨區域重大問題聯席研究等機制,實現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跨區域司法保護。

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黃河文化保護,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動作為設立環資法庭、巡回法庭和司法保護基地,在重點區域通過“懲治+保護”的模式進行一體化保護。繼2021年3月,在萬榮縣設立了全省第一個黃河流域司法保護基地——“黃河·汾河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后,該院又在平陸縣設立運城黃河濕地司法保護基地,在永濟市伍姓湖設立生態保護修復基地,在鹽湖區設立了鹽湖生態和文化司法保護基地,在芮城縣莊上村設立零碳司法保護基地。今年6月2日,新絳縣人民法院古堆泉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也正式揭牌,這標志著我市形成了覆蓋河流、流域、濕地、湖泊、森林、文物和黃河文化的一體化司法保護格局。

能動履職制發檢察建議

助推形成協同共治格局

2022年6月,臨猗縣人民檢察院在開展“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和水土保持專項活動”中,發現臨猗縣黃河濕地保護區沿孫吉鎮、角杯鎮、東張鎮緩沖區有15處違法建筑物,均為養殖戶所建的彩鋼房、磚房,總面積在500平方米左右,對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造成影響。經現場勘查,多處違法建筑物處于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影響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

2022年7月2日,臨猗縣人民檢察院依法立案后,經調查固定證據,于2022年8月2日依法向縣林業局、當地鎮政府發出了檢察建議,督促相關單位依法行使監督管理職責,對國家自然保護區內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理,保護黃河濕地的生態環境,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當年8月22日,相關單位書面回函,已對涉案的15處違法建筑物徹底進行了拆除,并修復了拆除后的濕地500多平方米,有效地保護了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是黃河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區交通發達地帶的天然濕地,具有涵養水源、補充地下水、保持水土、防止洪澇災害、保證黃河水供給等重要意義。在這個案子中,部分養殖場在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緩沖區違法建設彩鋼房、磚房等,嚴重破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全面調查存在的問題,厘清各方責任,堅持系統治理,通過檢察建議方式督促屬地政府及相關單位統籌多方力量,對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內的違法建筑物進行徹底拆除,并進行修復治理,有效地保護了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今年5月26日,市人民檢察院和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設立“鹽湖生態和文物保護檢察工作站”“鹽湖生態和文物司法保護基地”;牽頭協調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共同簽署了《運城市鹽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文物保護協作意見》。檢察工作站和司法保護基地的設立及協作意見的簽署,是市法檢部門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保護運城文物、運城鹽湖的創新舉動,使鹽湖的保護治理和黃河文化保護的協同機制更加完善,“行政執法+刑事打擊+檢察監督+司法審判”的鹽湖生態文化保護新格局也得以逐步形成。

2021年以來,我市檢察機關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等節點,走入企業、學校、生態濕地、保護基地,開展法治宣傳活動50余場。其中,市人民檢察院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山西黃河河務局開展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民簽名普法宣傳活動引來群眾廣泛參與,普法效果顯著。

行刑銜接聯勤聯動

攜手執法打擊犯罪

“拍照時要注意,小心手機掉湖里。”巡邏至鹽湖觀景平臺的市公安局城南分局湖東派出所民警李紅星不時提醒游客。

從警30余年,李紅星親歷了鹽湖從產鹽池、工業區到旅游打卡地、生態保護區的變遷。

一湖四灘七十二堰,132平方公里的七彩鹽湖,從昔日的“城市傷疤”蝶變為綠水青山的“城市后花園”,離不開公安民警的傾心守護。

為加強鹽湖生態、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保護,城南公安分局與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建立鹽湖保護聯合巡邏防控機制,采用“白+黑”“水面+陸地”“車巡+步巡”方式,加大對鹽湖水域及周邊區域的巡防力度。

“如今的鹽湖,有火烈鳥、天鵝等200余種鳥類和堿蓬草、鹽角草等30余種特色植物,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離不開公安機關的傾情守護。”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厘清執法邊界、規范執法行為,城南公安分局還就鹽湖保護與開發的常見行政管理行為管轄和公安機關管轄的違法犯罪名稱進行了細致梳理,同時還建立了依法嚴打涉鹽湖違法犯罪協作機制,推動了鹽湖生態的高標準保護。

為進一步強化執法協作機制的落實,今年7月,城南公安分局牽頭組織生態環境、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開展了多次聯合執法行動,對鹽湖范圍內非法獵捕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進行了專項打擊整治,辦理行政案件6起,向運城市公安局鹽湖分局森林派出所移交案件4起。

近來,在黃河岸邊時常可以看到公安民警的身影。7月21日,永濟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聯合永濟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到永濟市上源頭村、長旺村段開展聯勤聯動專項執法巡查;8月10日,萬榮縣公安局榮河派出所民警在黃河岸邊巡邏,排查風險隱患……連日來,沿黃各縣(市)加大對黃河沿線的巡邏力度,通過車巡、步巡,做到見警察、亮警燈,積極守護黃河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安全。同時,針對汛期防汛壓力增大的情況,公安系統通過加強巡邏,及時發現和掌握黃河流域水位變化情況,確保母親河安瀾。

除此之外,公安機關還積極加強行刑銜接,推進與行政執法部門構建聯勤聯動專項行動長效機制,聯合行政執法人員采取人巡、車巡、無人機巡等多種手段,依法嚴厲打擊破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違法犯罪,以實際行動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確保執法監管全覆蓋、不留死角,切實筑牢黃河生態安全保護屏障。執法巡查中,執法人員還向沿途群眾宣講禁止使用違規違禁漁具從事捕撈活動和禁止在禁漁期從事捕撈活動政策,并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禁漁勸阻,舉報違法捕撈行為,營造護漁愛漁濃厚氛圍。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去圣天湖景區義務植樹是芮城縣公安局每年的規定動作。每年立春,芮城縣公安局在家的局黨委班子成員都會帶領機關民輔警到黃河中下游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圣天湖景區,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以實際行動植綠、愛綠、護綠,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為運城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保駕護航。”運城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春安如是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