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8-18
本報記者 魏 濛 文/圖
清晨的陽光柔中帶著暖意,鹽湖區上郭鄉路家莊村“小胖和媽媽”抖音號博主——楊璽的農家小院里,“小胖”楊璽和媽媽在廚房里一問一答,無縫對接準備制作美食……這是“小胖”楊璽短視頻里展現的農村生活,也是他現在過上的詩意生活。
“嗨,大家好,我是小胖!”
配著歡快、詩意的音樂,操著一口地道的運城方言,“小胖”楊璽的視頻就好像能將看他視頻的人們瞬間傳送到鄉村中,跟著他體驗一把火熱的農家生活。
楊璽2022年開始發布視頻作品,內容主要是當地美味的家常菜制作和他的鄉村生活。作為土生土長的運城農村人,他從零開始學習摸索制作出的視頻作品,吸引了全國的粉絲。截至目前,小胖已經在抖音發布了300多個視頻,收獲了53.9萬粉絲,獲贊更是達到了680萬,成了家鄉的網紅名人。

楊璽和媽媽在進行直播
“三餐四季”家鄉美食吸粉無數
糖豆角、油炸野菜角角、面片蘸蒜、西瓜醬……在自家的土地里采摘下新鮮的蔬菜瓜果,以利索、豪爽的方式烹飪運城美食,家人們在農家小院圍坐一桌大快朵頤……“小胖和媽媽”一個個視頻吸引著粉絲,一些忠粉、鐵粉還千里迢迢跑去楊璽家“蹭”飯。
楊璽的視頻總能讓觀眾們咽著口水的同時羨慕鄉村獨有的質樸純真,也讓終日奔波在“鋼鐵森林里”的城市男女們,向往田園牧歌式的農村生活。
“視頻得到粉絲的認可,就很開心。沒想到大家都很喜歡我們家的這種生活,特別是很多粉絲都會和我們互動,說是想來我們家做客,想吃我做的山西特色美食,想感受這種農村生活。”小胖媽媽快言快語。
許許多多粉絲網友關注“小胖和媽媽”抖音賬號,初衷是想跟著他們學習做運城的家常美食。小胖媽媽制作美食簡單沒有門檻,也不藏私,切菜放料一步步來,手腳麻利看著也養眼,做出來的菜大盤大碗,賣相也好,一家人圍桌而坐品嘗美食更是讓粉絲有種想吃一口的沖動。
椒葉饃、水疙瘩、蒸馬齒莧菜……娘倆制作的河東美食一天一個樣,天天不重樣。網友看后直言不僅易學,自己也能學會,而且依據收藏的視頻做出來的菜還相當的美味。楊璽和媽媽為了把更多富有河東特色的美食介紹給廣大粉絲朋友,還不斷學習制作新的菜品和小吃,每道飯菜在小胖和媽媽充滿幽默、鄉土味語言的解說中,成功出鍋。當冒著熱氣閃著油光的河東農家菜擺盤上桌,一家人也不在鏡頭前拘束,邊大口吃飯邊由衷地贊上一句“美太太!”
許多網友成為小胖鐵粉的第一步,是被粗獷小伙、利落媽媽的做飯方式和韻味十足的方言吸引,看小胖視頻好像能聞到久違的鄉土氣息!
小胖和媽媽的臉上透著屬于黃土高原的淳樸,笑起來親切憨厚,可干活做飯時卻是“雷厲風行”。
摘菜洗菜,手起刀落,食材瞬間“化整為零”;食材入鍋,在噼里啪啦的沸騰油聲中麻溜翻炒;椒鹽醬醋不用小罐小勺,大手一揮洋洋灑灑就往里放,這種豪爽、利索的烹飪方式,充滿煙火氣的家庭故事,讓網友眼前一亮,也讓網友們追起了“連續劇”。

楊璽的媽媽在制作美食
“土味”農民的“新潮”生活
除了美食制作視頻,農村的生活勞作、風俗文化也是楊璽的視頻內容。拍攝短視頻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每天忙完地里家里的活后,他們都會抽出時間來拍攝一些短視頻,曬出農村新生活,傳遞正能量。
在希望的田野挖野菜,在豐收的田間摘瓜果,在頗具北方特色的農家小院和家人一起制作農家美食……
多姿多彩的農村生活畫卷,在小胖的短視頻中展開,粉絲們也樂于跟隨小胖聽著濃濃運城方言,深入運城農村去了解質樸而深厚的鄉土生活。
“小胖”楊璽,生于1994年,走入社會后,走過南闖過北,蒸過饅頭打過餅子,之前在城里打拼也算穩定,從城里回到老家,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
從小在農村家庭長大的楊璽,對家鄉的美食和風土人情有著特別的情愫,這也成為他拍視頻記錄自家日常生活的靈感。“平時生活是什么,就拍什么。剛開始想得很簡單,就是記錄一下我和我家人的日常,記錄我們的農村生活。咱們運城很多風土人情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像美食、風俗習慣,我就想通過視頻記錄,把這些東西展現給大家。”楊璽說。
2022年,一部手機一個三腳架,楊璽媽媽的侄子擔任視頻攝像,楊璽和媽媽就成了每天視頻的主角。從一日三餐開始,今天吃什么菜,去地里干農活,和媽媽一起準備食材、母親的一次關心、母子之間的嬉戲,這些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就是楊璽每天視頻拍攝的主要內容。
視頻拍攝并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從構思到拍攝再到剪輯,一天下來,楊璽和家人累得筋疲力盡……但再多的辛苦,也比不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快樂,也抵不過他們一家人對生活的熱愛。
流暢自然、遠中近景與特寫鏡頭有序切換的拍攝手法,沒有特意修飾、原汁原味呈現的生活紀實,在他們的視頻中,農村展現出一種不同于土氣的淳樸,吸引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評論。
“我們一開始也沒想到,這個‘家庭小作坊’從零開始學習摸索制作出的視頻作品,能夠吸引這么多的粉絲喜歡。”楊璽說,開始幾個月的積累,他的視頻逐漸收獲了一批粉絲,“喜歡小胖,喜歡小胖媽媽,喜歡你拍的鄉村生活”“一家人平安健康在一起,比什么都好”“純粹質樸,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生活……”視頻播放量不斷上漲、上千個點贊,上百條評論,給了楊璽莫大的鼓勵,他們一家的生活也成了很多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真實的敘述和龐大的粉絲量,也自然而然地讓小胖的賬號不僅是教大家做美食的平臺,更成為宣傳鄉村形象、傳播河東美食文化的一個窗口。
許多粉絲通過小胖的視頻第一次了解到運城農家美食、風土人情和飲食文化,很多人表示:“感謝小胖,讓我們知道運城不僅有關公還有這么多的美食!”

楊璽和媽媽在果園向粉絲介紹桃子
直播帶貨成“新農活”
在桃子收獲的季節,小胖媽媽還有家人正忙著采摘桃子。而楊璽卻在掛滿誘人桃子的桃樹前架起手機,開始了他的“新農活”——直播帶貨銷售自家的桃子。
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隨著粉絲量的增加,看到網絡上很多人直播帶貨把自家的水果和農產品銷到了全國多地,楊璽和媽媽也嘗試著開始了直播帶貨。“進入直播間的大哥大姐、家人們,可以看看咱們的產品啊,有咱們家里邊的瓜果,還有五谷雜糧等家鄉特色農產品。”熱情洋溢地推介,不斷摸索,加之直播經驗的不斷豐富,直播帶貨是越賣越好。
“他們一次又一次下單,我們就一次又一次發貨,有時候一天的單子都發不完。”一手拿著直播設備、一手拿著自家果園現摘的桃子,通過直播平臺與粉絲們親切互動,楊璽這個“新農人”“農民網紅”,通過直播帶貨,成功探索出自家農產品營銷新方式。今年通過抖音直播銷售油桃1萬多公斤,其他應季農產品2萬多公斤。
“網絡銷售水果改變了以往等待果商前來收購的被動,如今,瓜果梨桃等應季水果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網絡銷售,不僅價格合適,而且消費者可以直觀地看到桃子等水果的生長環境、水果的成色,銷量增加,家鄉的知名度也提高了。”楊璽說,一年四季都在做,基本上不間斷,前一陣子和最近一段是水果旺季,銷售量、發件量比較多一些,銷售的產品種類也比較多,全年外銷農產品也很可觀。
“不止我們家,整個鄉,整個村,都有很多品質好、原生態的農產品。我要把視頻拍好,爭取有更大的流量和粉絲量,以后通過電商平臺把家鄉的好物產賣出去。”提到直播帶貨,楊璽總是把家鄉的好農產品、美好生活掛在嘴邊,對于他來說,能夠宣傳家鄉農產品,推介家鄉美好的“新生活”是他最大的責任。
如今的楊璽,實現了陪伴家人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未來,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視頻,不僅是分享自己的農家生活,還要為家鄉作出貢獻,把家鄉更多的優質農產品推銷出去,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