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7-14
□熊燕

吃過晚飯,給父親打電話:“干嗎呢?”
父親:“在床上休息。”
我看了看時間:“才6點就休息?沒出去散步?”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很注意養生,傍晚都會到公園散步,即使下雨,也會到附近超市轉轉。
我勸父親:“出去散散步吧,好多花都開了。”
父親輕嘆一口氣說:“你媽不在,沒意思。”
我瞬間淚奔。母親離開我們120天了。幾乎每次和父親通話我都在哭泣,父親每次都安慰我:“你媽走得突然,沒受病痛折磨,是有福之人。”我以為父親比我放得下,卻不知道,父親只是怕我太過傷悲,強忍悲痛不在我面前流露。
我突然想起母親也說過同樣的話。
父親年輕的時候常年在外經商,看母親一個人在家忙里忙外很辛苦,每次回家父親都會給母親帶禮物。
有一年春節,父親給母親帶了一個收音機回來,母親很是歡喜,立馬打開,聽新聞,聽音樂,聽戲劇,和父親有說有笑點評。有時候,倆人還會跟著收音機里的黃梅戲來上一段。
那個春節母親的嘴角一直上揚,連走路的步子都輕盈許多,我以為都是收音機的功勞。
半個月后,父親再次出門經商。
那天放學,我沒有聽到收音機的聲音。一連數日,我都沒見母親聽收音機。后來,母親將收音機收進了書柜。
我奇怪地問母親:“您為什么不聽收音機了?”
母親幽幽地說:“你爸不在家,沒意思。”
……
原來,父母親在一起的許多言行與興趣無關,與喜好無關,一切都只因:在乎的那個人在身邊,做什么都有意思。
(《今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