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炎炎夏日防暑熱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7-14

本報記者 魏 濛

7月11日,入伏,標志著我們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其實,近段時間我市的天氣早已“熱情洋溢”,也開啟了“高溫超長待機”模式。

什么?熱了這么久才入伏?

“天天蒸桑拿悶熱難熬啊!”

“太陽公公太熱情啦!”

最近的天氣,讓人直呼太熱了!戶外就像個大“烤爐”!

在這般火熱的天氣里,長時間暴露于高溫高濕環境中,不僅會引發中暑,甚至有可能患上熱射病,“熱死人”真的不是在開玩笑!那么,在高溫天氣里,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高溫條件下作業和長時間進行戶外露天作業的人員,該如何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一旦中暑如何應對?怎樣避免熱射病?市中心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衛枝,詳細介紹了中暑的應急處置、熱射病防治和防暑降溫的措施,讓我們學起來,清爽度過高溫天。

中暑無小事

高溫天氣令人悶熱乏力,如果防暑降溫工作做得不好,就容易導致中暑。記者從市區多家醫院了解到,持續高溫天氣導致中暑患者明顯增加。專家提示:必須警惕高溫下發生中暑的危險。

很多人會有疑問,明明已經很在意了,為何還會中暑?

“在夏季,處在氣溫過高、濕度大、密閉空間等綜合環境條件下,極容易發生中暑。”衛枝介紹,除高溫暴曬天氣以外,高溫高濕天氣更容易讓人“不知不覺”中暑。中暑是人體在高溫、高濕度、不透風環境下,由于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散熱功能障礙,導致機體核心溫度過高,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熱損傷性疾病。中暑的主要原因為產熱增加和散熱障礙,在炎熱的天氣下,這兩種情況出現任意一種,都可能會導致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癥,可因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功能障礙導致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衰竭,甚至死亡。

衛枝介紹,中暑的典型癥狀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癥中暑。先兆中暑是在高溫環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時間后,出現口渴、乏力、多汗、頭暈、目眩、耳鳴、頭痛、惡心、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體溫尚低于38℃,則屬于先兆中暑階段。此時尚處在中暑前期,應及時脫離高溫環境,加強散熱、降低體溫,終止病情的進展;輕度中暑是先兆中暑未能及時干預則會進展為輕度中暑階段,此階段體溫會升高超過38℃,皮膚感到灼熱,出現早期循環功能紊亂,如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血壓下降、心率增快等;重癥中暑會出現高熱、痙攣、驚厥、休克、昏迷等癥狀。在高溫高濕度環境下進行體力勞動、劇烈運動者,年老體弱或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都是高危人群。還有一些老人長居室內,因生活習慣不愿意吹空調,又緊閉門窗不想讓熱風吹進室內。在這樣的封閉環境中,溫度、濕度均相對較高,很容易發生中暑導致嚴重后果。

衛枝特別強調,出現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一定要及時加以干預。

中暑早期,頭暈是最早的一個表現,這時千萬不能想著挺一挺再休息。很多人認為,在剛剛感覺不舒服時可以“再堅持堅持”,殊不知,暑熱帶給身體的傷害不是像個斜坡,持續累積、增加,當傷害超出了自我調節能力,身體就會頃刻到達“崩潰點”,出現暈倒、抽搐等嚴重癥狀,甚至導致死亡。

對于中暑患者的急救,衛枝介紹主要有以下三步:第一步是轉移,要迅速將其抬到通風、陰涼、干爽的地方,遠離高溫環境。第二步是降溫,使其平臥并解開衣扣,用扇子扇風或電扇吹風,涂抹清涼油,加速散熱,也可用冷水給患者全身擦浴,持續進行物理降溫。第三步是補液,在患者有意識時,可補充一些水分。推薦少量多次飲水,切不可快速大量飲水,以免造成電解質紊亂,引起不良后果。一般經過以上急救,先兆或輕癥中暑患者可逐漸恢復正常。

“只要有中暑癥狀出現,盡快就醫是關鍵。”衛枝表示,輕度中暑處理不好,會導致嚴重情況出現,甚至是致死。出現輕度中暑,盡管采取了措施也不能不去醫院,有時候輕度中暑會很快導致一些并發癥出現,處理不及時發展為重度中暑,熱射病的情況也很有可能,為了自身安全,發生中暑及時就醫最重要。

警惕熱射病

夏季高溫天氣不斷,也讓“熱射病”頻繁登上熱搜。熱射病是一種可導致死亡的最嚴重的中暑類型,危害最大、處理最棘手,如果延誤治療,死亡率高達80%,但是如果早期診斷及時,降溫治療病死率可降至10%。那么,作為“高溫殺手”的熱射病是什么?又該如何處置呢?

“近一段時間因為熱射病到急診就醫的患者數量也有所增加。”衛枝說,體溫升高是熱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體溫多在40℃以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是熱射病的又一明顯特征,早期即可出現嚴重損害,表現為譫妄、嗜睡、癲癇發作、昏迷等。還可出現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表現,包括行為怪異、幻覺、角弓反張、去大腦強直等;其他癥狀為頭痛、惡心、皮膚發紅、皮溫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痙攣或無力。

熱射病分為經典型熱射病和勞力型熱射病,任何人長時間處于高溫、高濕、密閉環境中都可能誘發熱射病。

此外,以下幾類人群更易中招:首先在高溫環境下作業的重體力勞動者或戶外訓練人員等;其次是體溫調節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和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全的嬰幼兒;第三種是患有基礎疾病或多年臥床的患者、超重或肥胖者、防暑意識缺乏者也是易中暑人群。

衛枝說,出現熱射病時,患者會出現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干、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癥狀,如果這些癥狀沒有及時緩解,體溫越升越高的話,有可能出現昏迷,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凝血功能異常,甚至導致猝死,當病情進展到這個階段,普通的降溫補水措施就不一定奏效了,盡快就醫是關鍵。

此外,熱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發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這種情況時,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東西,不要試圖給患者喂水。如果患者發生嘔吐,翻轉患者的身體使其側躺,以確保其呼吸道通暢,避免窒息發生。

發現類似于熱射病癥狀的患者時,首先將患者轉移到陰涼的地方。其次,無論使用何種方法,應迅速給患者降溫。如將患者浸泡在浴缸的涼水里;將患者放在涼水淋浴下;用涼水噴灑在患者身上;用涼水擦拭患者的身體;涼濕毛巾或冰袋冷敷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此外,人們在自身感覺體溫持續升高、頭痛、肌肉痙攣、呼吸淺快、惡心、極度虛弱時,應在及時降溫的同時,馬上到醫院就診或撥打120。

防護做到位

進入三伏天,高溫天氣常態化,中暑高發。衛枝提醒:戶外工作者和活動者以及易感人群,要積極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

衛枝說,中暑多見于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的人群,也多見于沒有重體力勞動的老年人或兒童、孕婦,體溫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差或者有基礎疾病者。

為避免中暑,敏感人群盡量避開高溫時段,避免劇烈運動,保證水分充足;慢性病患者要及時補充水分,減少運動,適當補充電解質;戶外作業人,大量出汗后不宜狂飲,尤其是冰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水調節體內水、鹽比例,防止代謝紊亂,最好每30分鐘左右就到陰涼通風處休息5分鐘到10分鐘。戶外活動一定要避開最炎熱的午后時段。家中常備綠豆水、雪糕等可以及時降低體溫的消暑食品。

如果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涂抹防曬霜。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等透氣、吸汗的織物,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婦、兒童、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天氣要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

在高溫下,凡有心血管系統器質性疾病、血管舒縮功能不全、高血壓、潰瘍病、活動性肺結核、肺氣腫、肝腎疾病、明顯的內分泌疾病、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復期及體弱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防止意外的發生。對于老人、嬰幼兒等特殊人群,如長時間在密閉環境中,應多開窗通風,適當開電扇、空調降低室內溫度、濕度,并留意觀察他們的精神狀態,避免發生意外。

天氣炎熱,建議飲食方面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黃瓜、西紅柿、西瓜、甜瓜等。此外,一定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電解質水。

高溫天,進行戶外運動前同樣需要對自身身體情況進行評估,如果近期睡眠不足、腸胃不適或處于亞健康狀態,應暫緩運動。參與戶外運動時,應選擇一天中溫度相對較低的早上或晚上。此外,運動不宜過量,依據自身情況控制好戶外運動時間,才能既開心又健康。如果長時間處于溫度較低的空調房間內,夏季進行戶外運動前,一定要給身體逐步適應的過程,從小量、短時開始,身體逐步適應高溫后,再慢慢增加運動量,切勿一蹴而就。

衛枝提醒,防暑避暑切勿“貪涼”。室內空調溫度不宜太低,特別是有辦公室午睡習慣的人群,溫度設定過低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平時怕冷的人,在空調房間內應適當增添衣物;不要暴飲暴食,海鮮等性寒的食物少吃;過勞、過度體育活動,以及情緒過度緊張、激動、憤怒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增加心肌耗氧,誘發其他疾病。

夏天是讓我們又愛又怕的季節,愛它的蟬鳴溪水冰激凌,也怕它的高溫炎熱桑拿天。科學避暑,健康生活,讓我們一起迎接這個夏日專“暑”的清涼和熱烈吧。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