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6-19
記者 楊紅義 張曉麗
解楊(解州鎮到安邑街道南楊家莊村)旅游路以南,鹽湖區南城街道西姚村以西,一座座綿延起伏的山嶺中,有一座被當地群眾稱作“尖疙瘩懷”的山頭,樹木格外繁茂,山色也更加青翠,具有無可爭議的“生態辨識度”。
這里是山西省唯一的皂角“五位一體”示范基地,也是“全國綠化勞動模范”、山西綠源春生態林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閆義定多年來艱苦打拼的心血結晶。
閆義定從小在西姚村長大,曾飽受風沙之苦,立志改變家鄉的生態環境。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因“論斤賣空調”、將家電生意做得風生水起。2005年,閆義定退休后回到老家,義無反顧地投身中條山的生態綠化事業。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雜樹滿山坡,土少石頭多,沙化加堿化,廣種卻薄收。”昔日的“尖疙瘩懷”是典型的荒石坡,灌木林立、荊棘叢生,被野生皂角和酸棗覆蓋,其中野生皂角占到自然植被的60%。重要的是,皂角根系發達,具有耐寒、耐旱、耐貧瘠、抗污染等諸多性狀,在農田防護林、水土保持林等方面廣泛應用,是荒山造林的優勢樹種。于是,閆義定萌生了“嫁接野生皂角,變灌木為喬木”的想法。
說干就干。“灌改喬”的第一步是客土回填。筑石壘埝、拉土回填、平整土地,閆義定硬生生地在“尖疙瘩懷”山頭荒坡上建成了600畝的人造梯田,完成了“尖疙瘩懷”從山坡到梯田的蛻變。緊接著,進行野生皂角的“灌改喬”改造。閆義定最初采用“土辦法”,一棵挨著一棵地嫁接,經過長時間摸索,逐漸總結出更為完善的成套技術,在嫁接方法、株距和時令把握等方面都有著獨到的要領。
即使如此,通過“土辦法”嫁接改良的皂角,也還是不盡人意。2007年,閆義定立足皂角的生態綠化功能,創建了山西綠源春生態林業有限公司,承包經營西姚、義同兩個村的荒山3000畝,與北京林業大學以及省林科院教授、專家合作,開展皂角良種選育。多年來,他傾盡所有,先后投資600萬余元,建立專業的種苗基地和實驗室,成功選育“帥丁”“河東系列”等14個新品種,輻射帶動安徽、河南、河北、陜西等多個省份引種試種。在不少同行眼里,這里堪稱“現代皂角的搖籃”。
“與老品種皂角相比,新品種長得更高、果實更大、樹葉更濃密。”閆義定介紹,“目前,山上嫁接的皂角品種有8個,同時還嫁接了棗樹、核桃和桑樹。皂角渾身是寶,皂角的果皮、種子、枝刺中含有多種生物化工成分,可以提取皂角膠、皂角甙,應用于醫藥、食品、洗滌用品等領域,具有綠色、純天然的優勢。”
從山坡到梯田、從灌木到喬木,閆義定皂角綠化的求索之路越走越寬。隨著皂角栽植面積和產量的不斷擴大,閆義定公司的“家底”也不斷殷實,“皂角下山”已是指日可待。2019年,綠源春公司被授予“山西省皂角五位一體示范基地”“山西省經濟林示范園(皂角新品種選育)”。
位于“尖疙瘩懷”山腳下,占地200余畝的種苗基地里,各色皂角新品種種苗應有盡有。憑借這一金字招牌,綠源春公司每年都是國家級皂角行業大會的“座上賓”。前不久,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辦的全國皂角深加工項目行業大會上,就有7家企業與綠源春公司現場達成原料采購的合作意向。
再往山下走,一處白墻紅瓦建筑,是閆義定的皂角實驗室。在這里,閆義定和公司一班人經過數十輪的試驗,于2017年6月實現皂液提取各項關鍵數據全面達標,達到日化用品生產標準。目前,該實驗室正在積極招商引資。
“皂角下山”迫在眉睫,只等“臨門一腳”便可鳳凰涅槃。“老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在皂角樹下,可不只是乘涼,還有‘撿錢’。皂角樹齡長達六七百年,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守著搖錢樹,還怕受窮嗎?”閆義定說,“我今年72歲了,真想再年輕20歲,繼續把皂角事業做大做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