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6-17
史耀琪
平安清澗,民心所向,百姓福祉。
近年來,河津市清澗街道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緊緊圍繞“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攻堅有辦法、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這一核心目標,堅持黨建統領,通過優化陣地建設、網格管理、制度機制、為民服務,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堅持黨建統領
鑄就平安之盾
黨建統領是基層社會有效治理的重要法寶。清澗街道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為抓手,堅持黨建引領平安建設,鞏固深化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著力提升群眾安全感。
該街道依托司法所建成的綜治中心,集信訪接待、矛盾糾紛化解、公共法律服務、訴調對接服務、網格化管理、心理咨詢于一體,實現了資源整合,推行一站式服務,努力讓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村(社區)依托便民服務中心,按照“一廳三室”標準,對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實現綜治中心全覆蓋。
朝霞社區網格員李芮娟在排查中了解到,80歲拾荒老人遲某家中及樓道存放大量垃圾,嚴重影響了左鄰右舍的正常生活,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經多方協調,問題得不到解決,于是向清澗街道綜治中心反映了此情況。
清澗街道綜治中心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匯報街道黨委,并召集禹門分局晉鋁派出所、朝霞社區居委會、清澗司法所聯合商議解決這起事件。隨后,該中心召集15名志愿者組成清除隊伍,由司法所負責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派出所所長負責安全警戒,居委會負責后勤保障,消防隊到場應急處置,在確保現場安全的情況下,志愿者開始將堆放在老人家中的廢品進行清理。
志愿者不怕臟、不怕累,清理工作從早上9點持續到晚上8點。其間,居民圍觀拍照并發到小區群里,紛紛點贊。
清澗街道還嚴格落實黨政領導接訪、帶案下訪制度,每日安排一名黨政領導在綜治中心接待大廳公開接待來訪群眾。街道負責人主動到信訪重點人員家中走訪,關心信訪群眾生產生活,用心用情化解矛盾。街道包村干部主動參與到所在村(社區)疑難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主動公開手機號碼,暢通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及時進行化解。
同時,該街道以基層黨建賦能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深入開展“五面紅旗”示范創建,依托如賓大講堂和青年夜校平臺,持續抓好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新時代“楓橋經驗”等的學習宣傳,組織各村(社區)調解員、網格員開展法律知識培訓,提升大家的遇事處置能力。
優化網格管理
筑牢民生之本
今年7月份,因大風天氣導致曙光小區5棟樓前一棵大樹樹枝刮斷,造成一居民車輛被砸。該居民將車輛被砸視頻發到抖音平臺。社區網格員了解到此事,立即將該居民與物業負責人召集到社區進行協商解決,最終達成一致。因物業公司未定期對小區樹枝進行修剪,承擔這起事件的主要責任,賠償居民800元車輛維修費。
清澗地處城鄉、村企接合部,管理主體多,人員結構復雜。街道深化“黨建+網格”治理模式,織密辦、村(社區)網格三級調解網絡,建立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區)調解委員會20個,專職調解員2名,專職網格員88名,為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目標貢獻力量。
以網格為“前哨所”,推行“調節網格化”工作機制,督促網格員收集社情民意,及時化解收集到的矛盾糾紛,并在24小時內上報“平安山西”App,確保矛盾糾紛早發現、早調處、早化解。
以村級網絡為“中轉站”,發揮村(社區)調委會作用,對群眾的“矛盾”訴求第一時間上門開展調解,對于較大矛盾糾紛迅速響應、及時轉派和化解。
以辦級網絡為“終結站”,街道調解網絡負責較大矛盾、有可能引發重大治安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調處,召集派出所、司法所、律師、調解員等進行會商研判、精準施策,合力化解。派出所民警定期深入村、社區民調小組,督促他們對矛盾糾紛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置。
目前,清澗街道88名網格員隊伍已經成為基層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發揮著前沿哨崗、“神經末梢”的作用。
優化制度機制
創新化解之策
該街道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定期研判制度,通過街道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各包聯的村(社區)領導對摸排的矛盾糾紛進行集中研討,共同制訂解決方案。同時,還實踐總結出調解矛盾糾紛“三個四”工作機制,成為促進轄區矛盾調解、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
清澗人民法庭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作為多元解紛的“清澗模式”,在河津市委政法委和清澗街道的支持下,入駐清澗街道翠西社區后,與轄區政府、派出所、網格員多方聯動,形成了“一庭三府三所多格”的訴源治理模式,使矛盾化解工作從原來的法庭一方獨舞,變為“法庭—清澗街道、陽村街道、下化鄉—網格員—派出所”多方共舞,共同奏響多元解紛的交響曲。
在“一庭三府三所多格”的訴源治理模式下,清澗法庭還探索出了一條解決“送達難”問題的新路徑。江西省的原告游某,足不出戶,網上立案。法庭受理后,發現被告居住地在下化山區,電話聯系不到,立即進山送達難度很大。于是聯系被告所在轄區的網格員,借助網格員這條紐帶,該案實現了當日立案、當日送達、當日調節、當日履行完畢。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化解基層矛盾糾紛 助力轉型發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清澗街道村(社區)共上報137件矛盾糾紛事件,全部實施就地化解,派出所共調節矛盾糾紛280余起,調結率百分之百。
國以安為寧,業以安為興,民以安為樂。清澗街道將繼續以思進的“清澗態度”、奮進的“清澗速度”,走出具有“清澗特色”的基層社會善治新路徑,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清澗、法治清澗提供堅強保障,真正使和諧之花盛開在尋常百姓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