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6-12
本報記者 范 娜
今年是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31日,市科協舉辦了2023年“運城最美科技工作者”表彰大會,為來自全市不同行業的1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了“運城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拖著釘有鋼釘的身體,十余年如一日鉆研生物吸附劑,變農業廢棄物為綠色生物吸附劑;一個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入職僅1年多,就憑著自身的刻苦努力和科研精神,成長為公司的研發技術骨干;組建專業科技教師團隊開展科普下鄉活動,用科技托起青少年的“科技強國夢”……
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讓人動容。連日來,記者采訪了部分受表彰者,詳細了解他們在各自領域科技創新、科學研究、科普宣傳、成果轉化等工作中的默默鉆研和無私奉獻精神。
挖掘農業綠色高效經濟
表彰大會上,運城學院生命科學系教授陳莉作了獲獎發言。她十年如一日鉆研生物吸附劑,變“廢”為“綠”的事跡令人感動。
運城是一座傳統農業大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為讓農業廢棄物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發揮,2009年起,陳莉和她的科研團隊將科研攻關重點放在植物廢棄物高效合理利用方面。他們利用果渣、秸稈等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經改性處理將其制成具有化學和物理雙重復合吸附功能的清香型原生態生物吸附劑,用于高效吸附室內甲醛、苯、TVOC、PM2.5/PM10等有害物質與工業廢水中重金屬、印染物及含磷等污染物。
經反復試驗,陳莉研制出的生物吸附劑可高效凈化廢水、廢氣中的有害物質,尤其在凈化室內甲醛和苯系物方面效果明顯。經具有3C認證資格的國家權威機構檢測,500克樣品在24小時內吸附甲醛、苯的效果分別高達98%、93%,吸附效果遠超市場同類產品。
2018年—2020年,被選派到韓國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陳莉落下了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即便腰間打上了鋼釘,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
2013年至今,陳莉已先后主持了6個省級項目,把農業廢棄物作為原料,攻克了資源綜合利用化學改性工藝生產難題,降低了因廢棄資源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損害,還能代替木材等不可再生資源制備活性炭,減少木材等消耗量。
王經君是山西道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2012年,他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回到家鄉,一頭扎進了民營科技企業。他深入田間地頭,要把被污染了的土地改造過來。他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所掌握本領、所具備的新理念全部應用到農資企業的發展中。他與公司研發人員整天泡在一起,不斷學習,潛心研發。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自身特長,帶領攻關小組,針對市場產品需求,反復研究。經過數月努力,他們用先進的微生物技術研發生產出天然生物膨大著色劑“紅靚”、活菌包膜產品“白龍珠”等系列產品,給農業產業的發展調整帶來了新的希望。
為了提升農民對微生物產品的認知度,王經君主動與市場部人員深入基層,到全國各地深入田間地頭、溫室大棚,與廣大農民朋友面對面交流,親自實驗,還自費購買了小錄像機,記錄作物生長狀況、微生物產品用法用量及應用效果等。
多年來,王經君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為廣大農民朋友培訓微生物應用知識,每年培訓農民10000人次,累計達10萬人以上,為農業農村發展作出了貢獻。
垣曲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園藝)王曉波出生于農民家庭,通過努力成了一名為垣曲農業發展貢獻力量的新時代農業人。
參加工作后,王曉波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勤奮工作的態度,先后在《中國園藝文摘》《現代農業》《農業技術與裝備》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并作為副主編參與編撰了《鄉村振興之農民素質教育提升》系列叢書,累計實施完成垣曲縣蔬菜(食用菌)產業發展建設項目35個,申請實用新型專利3項,實施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計劃項目2項。
2018年,王曉波聯合多家蔬菜(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申請了蔬菜用農藥殘留檢測裝置、大棚用定期通風裝置和循環式食用菌高溫殺菌爐裝置3項實用新型專利,并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公告取得了專利權。目前該3項實用新型專利已經在全縣各蔬菜(食用菌)生產基地進行推廣使用,對促進垣曲縣設施產業的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起到積極的作用。
提升企業產品科技含量
戚光鑫是山西風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技術員,這個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入職僅1年多,就成長為公司的研發技術骨干。
2021年10月,戚光鑫在山西風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實習期間,就加入了公司的“數控九軸聯動二次包絡蝸桿多功能旋風銑裝備研制項目”研發團隊,他跟著操作師傅沒日沒夜地加班加點做實驗。在團隊遇到一個又一個問題時,他勇于創新,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議,他的想法一次次得到了技術組成員的認可。
2022年8月正式入職后,公司成立了研發“數控旋風銑機床加工高精密鈦合金細長軸絲桿”項目組。戚光鑫和同事們積極投入項目中,因鈦合金細長軸絲桿是某軍工企業用于航天上的重要零部件,因此對其加工要求非常高。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克服鈦合金的硬度和韌性等特性,選用合適的刀具和切削參數以確保加工效率和質量。他和同事們加班加點,經過多次試驗和調整找到了最佳的刀具。
他們還關注到鈦合金在因溫度變化可能會產生變形的情況,對切削參數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研究。經過實際應用,他們的方案成功應用于某軍工企業高精密鈦合金細長軸絲桿的加工。目前,這個項目已申請了發明專利,該專利已進入實審階段。
曹泰峰是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名重卡動力系統工程師。2010年大學畢業便進入重卡行業,在這13年間,從一名小小的技術員成長為一名高級工程師。
2019年“重卡動力系統輕量化”項目組應運而生,他積極加入了探索輕量化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的行列。輕量化項目要在滿足整車可靠性的前提下減輕自身的重量。曹泰峰發現,鋁合金材料輕巧、美觀又不影響性能,正是輕量化項目的意義所在,但鋁合金又具有成型困難、產品一致性難以把控等一系列問題,對此,曹泰峰沒有氣餒。在反復修改產品結構,多次送樣試裝后,最終確定了成品狀態。
為了更透徹地了解排氣系統在整車布置下的熱害值,曹泰峰與進排氣系統設計人員展開了一系列試驗,用理科生嚴謹的思維,精準地數字劃定排氣系統的傷害值,通過對試驗數據的分析、整理,編制了《載貨車熱防護設計規范》,為后期方案提供了設計依據。
山西省安瑞風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機械專業工程師衛波自2007年7月大學畢業后,就入職于安瑞公司。
參加工作以來,衛波參與開發的FBCDZ№40/2×1850kW煤礦地面用防爆高壓變頻對旋軸流通風機、FBCDZ№40/2×1850kW超大功率礦用主通風機及高壓變頻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地鐵軸流通風機項目、超低噪聲局部通風機技術集成與開發項目等均受到了國家、省市相關部門的認可。
此外,衛波還主持編制了公司產品企業標準11項,參與編制能源行業標準1項,并負責公司的知識產權辦理及維護。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只有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才能增加公司的競爭力。企業的良好運營離不開優質的合同訂單,公司的各種榮譽證書及資質證件是開展業務的基本保障,而這些無不凝聚著我的辛勤付出和汗水。”衛波說,以后他還會一如既往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
以科普精神提供最美服務
在百名“運城最美科技工作者”中,除了一線的科技研發人員外,還有一部分接地氣的科普工作者。他們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舉動同樣讓人感動。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稷山縣社區服務中心濱河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高昊陽在平時的工作中,深知用科學的方法解決難題的重要性。
科普工作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年輕的社會干部,高昊陽虛心向身邊的老同志學習,學習他們為人處世的方法、如何正確地處理各類矛盾,如何與轄區的居民融洽相處。并積極參加上級各部門組織的各種學習和培訓,認真學習了相關法律知識,業余時間學習了《社區管理》《如何開展社區文化活動》《如何做好社區調解工作》《如何開展社區老年活動》等書籍。
高昊陽經常深入居民,了解居民們對社區建設的想法、愿望和要求,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去年,他在社區成立了科普宣講團,進行科普專題的研究、科普宣傳和推廣等工作,讓濱河社區的科普工作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建立健全科普領導小組和科普志愿者網格,充分利用轄區內的資源優質、挖掘轄區內的人才資源,將熱心于社區科普工作的人員充實到科普工作隊伍中來,達到科普教育聯抓、科普活動聯搞、科普設施聯建、定時定期傳播科學知識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形成人人學科學、信科學、用科學的新局面。
新絳縣婦幼保健院盆底康復科主任吳肖俊是一名一直致力于普及婦幼健康科普知識的“天使”。她用積極、樂觀的工作激情釋放出“正能量”,溫暖了無數女同胞的心房。
多年來,吳肖俊同院委領導一起,組織醫務人員全力打造了以“六進”科普宣講活動為特色的宣教、義診、講座,讓更多的人擁有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此外,還專題開設了孕婦學校、家長課堂,設置了豐富多彩、富有內涵的課程,每周一至周五下午開展婦幼健康知識專題講座;她還建立了孕媽咪QQ、微信群,開通了線上孕婦學校,通過線上線下強強聯合,打造傳播健康科普理念的知識平臺。
吳肖俊著手創建了新絳縣第一所“孕婦學校”,主持編印各類孕產婦科普知識手冊5萬余份,利用科技周、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廣泛宣傳發放。她把優生優育放在首位,設立科普志愿者咨詢平臺,打造了一個媽咪們值得信賴的知識傳播平臺。多年來,她把自己的心血、精力和智慧,毫無保留地投入到婦女兒童健康科普事業的發展中。
永濟市人工智能科普學會會長鄭利強自參加工作以來,時刻以為青少年科普宣傳為己任,注重科普工作機制建設,立志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珍惜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團結凝聚廣大科技工作者奮斗在科技宣傳第一線。
鄭利強堅持“思政+科技育人模式”,在教學工作中傳授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科技意識,營造崇尚科學、追求創新的濃厚氛圍,全身心投入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中,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他組建了專業科技教師開展科普下鄉活動,樹立青少年“科技強國”意識,讓科技托起強國夢,引導青少年了解國家科技的發展,感受科技發展的強大和魅力,動手動腦制作科技模型。
他注重科技教育品牌打造,突出鮮明科技特色,2021年以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為契機,帶領各學校把創客教育作為“為每一位師生的幸福成長賦能”的重要載體,致力提高青少年思維的創新性、發散性、邏輯性,培養他們團結協作、不懼失敗、抗挫抗壓的能力。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鄭利強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中,進一步推動青少年科普活動和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引領青少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開啟精彩的科學人生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