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6-12
本報記者 范 娜

鹽湖區曲村村民抓緊時間搶收夏糧。本報記者陳方斌 攝
芒種時節,收麥之時。運城卻因不同于往年的特殊氣候,打響了一場場“雨中搶糧”“龍口奪食”的戰斗。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連日來,記者深入鹽湖、平陸部分麥收現場,以及農業農村部門,走訪了解全市小麥收割、烘干、連陰雨受損情況和安排部署,感受全市為確保439萬畝麥田顆粒歸倉所作的艱辛努力。
成熟一塊,收割一塊
5000多臺農機“龍口奪食”
近期天氣晴好,全市小麥由南到北陸續成熟。各縣(市、區)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機收作業,趕在下一次陰雨天到來之前,開展搶收工作。
6月7日上午,在平陸縣圣人澗鎮東延村一塊連片麥田里,一臺履帶式收割機正在村民楊昌緒的麥田里作業,收割機經過的地方揚起一陣秸稈粉末。地頭,20多名村民正熱火朝天地聊著天,等待著收割機給自家作業。
“這塊麥田是第一、二居民組的,共有90多畝。早上8點多開始收,下午就能收完。”村委會主任楊斌介紹道,今天這麥子算好的了,前幾天收的品質并不太好。全村在黃河岸邊有500多畝麥田,一般都是5月底、6月初成熟,今年因為下雨,收得遲了。
為了不誤農時,助力夏收。從4月底開始,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劉曉功就帶領工作人員把13個縣(市、區)轉了一圈,督促各地及早維修、保養農機。5月下旬,進入麥收季節,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又挨縣督導,為各地協調農機、解決問題。
7日記者采訪時,恰遇到平陸督導工作的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劉曉功一行。
“我們已經去了臨猗、鹽湖、夏縣、永濟、芮城等地,目前全市已安排了4964臺收割機,加上從外地協調過來的,今年的收割機在5000臺以上。因為氣候特殊,今年的收割機比去年增加了五六百臺,夠用了。”劉曉功說,最近這段時間,全市農業機關干部全部下鄉,大家對每個村、每塊麥地的成熟時間了然于心、標出日期,并把車輛配備好,成熟一塊收割一塊。
劉曉功說,農諺講“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麥子九成熟收割是最好的,十成熟再收,機損率會較大。很多百姓看到這兩天天晴了,反而不急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農戶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思想上也重視起來。”
為確保今年夏收工作有序開展,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專門作出批示、指示,要求全力做好小麥搶收和防災減損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三夏”工作專班,統一指揮全市“三夏”各項工作,堅持兩天召開一次市、縣兩級協調調度會,推進“三夏”工作有序落實。
5月30日,市政府召集農業農村、交通、交警、高速公路等單位召開協調會,具體解決大型收割機具高速及市域內道路暢通問題,并對小麥搶收、烘干、收儲等相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全市先后印發了《關于切實抓好全市2023年“三夏”農機化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2023年“三夏”農機生產和開展糧食機收減損的通知》《運城市“三夏”農機作業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關于切實做好三夏小麥跨區機收和機械化生產運輸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向社會公布了“三夏”農機服務熱線電話,全力做好農機調度、農資儲備、技術指導和服務等工作,為小麥搶收做好全面準備。
“我們搶抓5月31日—6月1日兩天的降雨間歇期和6月5日—8日的晴好天氣,挑燈夜戰,全天候開展搶收工作,全市受降雨影響的成熟麥田已全部搶收結束。”市農業農村局技術推廣站站長徐雋銘介紹道。
截至6月11日,全市共完成小麥收獲面積178.92萬畝。預計6月28日前后全市小麥夏收工作基本結束。

鹽湖區曲村村民抓緊晴好天氣曬糧。
日烘干小麥2萬噸
120余臺烘干設備全力開工
麥收時節,車輛所經之處,不時能看到村民在各類場地晾曬麥子的場景。但比晾曬場使用頻率更高的,當屬各地的烘干設備。
在運城市達鑫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糧食收購烘干中心,一堆堆剛收購回來的小麥像一座座小山。這些小麥經過運輸帶,被緩緩傳入烘干機。稍等一會,那些稍顯濕黏的麥粒經過烘干后,就變得清爽干燥了。
運城市達鑫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糧食收購烘干中心是鹽湖區最大的商品糧烘干收購單位,目前擁有烘干機5臺,高濕糧收儲烘干能力達到10萬噸,日烘干量1500噸。
“剛收回來的小麥的水分達到了30%,手感比較粘,收回來以后,我們首先對小麥進行清選,然后烘干。水分烘到13%,就達到入庫標準了。”鹽湖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站長王仙萍介紹道。
鹽湖區目前有高濕糧收購烘干單位5家、烘干裝備10臺。全區高濕糧烘干收儲能力達11萬噸,日烘干量2470噸。唯一的種子級別烘干單位是山西屴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擁有烘干機1臺,小麥日烘干量200噸,收儲能力400噸。
除了鹽湖區,其他縣(市)也在為小麥晾曬、烘干積極行動著。
——臨猗縣檢修烘干設備21套,日烘干能力達4480噸。該縣政府對烘干費每公斤補貼0.06元,同時,協調廣場、舞臺、廠房、學校、果庫等晾曬場地210萬平方米,幫助農民解決小麥烘干和晾曬難題。
——平陸縣在常樂鎮、三門鎮等地設置了3個烘干點,日烘干能力在352噸,烘干設備24小時運轉,防止麥粒霉變。同時,為農戶提供村委會大院、空閑農戶庭院以及道路兩側(除高速公路、省道、國道)等場所,方便農戶曬晾。
——絳縣為農民提供文化廣場90個、學校操場5個,老村委會、黨群服務中心大院及4條大街等小麥晾曬場地26.22萬平方米。
……
目前,全市已經調度各類烘干設備120余臺,日烘干小麥達2萬噸。同時,協調除高速公路、國道以外的所有道路向農戶開放,用作糧食晾曬場。各級政府協調轄區企業、學校、村委會等單位騰出空置倉庫、廠房和場地對農戶尤其是種糧大戶開放,及時對濕度大的小麥進行晾曬,最大限度減輕小麥霉變和發芽風險。

新絳縣橫橋鎮西柳泉村農戶手捧麥粒心歡喜。本報記者金玉敏 攝
能賠盡賠、應賠必賠
發揮農業保險的保障作用
“麥收時節停一停,風吹雨打一場空”,自5月下旬以來,我市出現大范圍持續陰雨天氣,嚴重影響了小麥正常成熟收獲。此次陰雨天氣過程,導致全市多地出現麥田積水,小麥點片倒伏、發霉,籽粒萌動和穗發芽現象,是近年來不多見的“爛場雨”天氣。
鹽湖區曲村一帶小麥成熟較早,區委、區政府積極組織農機趁雨歇間隙抓緊搶收、晝夜搶收,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雨中奪糧”戰。
鹽湖區政府撥出專款對履帶收割機每畝補助作業費差價30元,并對外來支援鹽湖的機車報銷運輸費用,讓外來的農機手安心幫助群眾搶收小麥、“龍口奪食”。
6月6日,曲村的麥收工作已接近尾聲。記者在曲村看到,村民張淑英正在用木耙攤開麥子。記者注意到,她正在晾曬的麥子顏色偏深且已出芽。
“今年這麥子出芽了,吃不成了,我準備曬干了當飼料賣掉。”張淑英說,她家有5畝多地,今年5月30日割的,比往年遲了一周,今年收成不太好。
在南城街道西姚村逢春廣場,三戶農戶正在曬晾麥子。村民李春喜邊攪動麥粒邊說,他家麥子是6月1日收的,一共13畝地,從早上8點收到晚上10點。雖然出了點芽,但不影響食用。
5月26日—29日,我市出現持續性大范圍降雨過程,全市平均過程降雨量達69.2mm,其中雨量較大的芮城縣達132.7mm,導致我市中南部部分地區(主要為鹽湖區和平陸縣)旱地成熟麥田不同程度出現黑穗發芽等情況。6月2日到4日,全市再次出現大面積的降雨過程。
徐雋銘介紹道,全市小麥黑穗面積約5.5萬畝,其中穗發芽面積約1.9萬畝。針對陰雨天氣造成的小麥黑穗和穗發芽情況,經市、縣兩級專家實地查看研判并與統計部門溝通會商,認為穗發芽剛處于萌動狀態,對小麥產量影響較小。
針對這種情況,我市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的保障作用,最大程度減輕農戶受災損失。據統計,今年全市小麥參保面積為294萬畝,占小麥總面積的67%。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第一時間對接人壽、人保、中煤、太平洋等保險公司,對受災地塊開展災情認定理賠工作。各保險公司按照“能賠盡賠、應賠必賠、快速理賠”的原則,對各受災農戶進行賠付。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