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萬榮縣南張鄉東蘇馮村: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5-26

記者 裴旭薇 文圖

東蘇馮村位于萬榮縣南張鄉,緊靠萬臨路沿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東蘇馮村村子雖小,但名氣頗大。多年來,這個僅有1500多人的村莊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水朝的帶領下,全力以赴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高標準特色農業,針對農村生活的短板和弱項,逐一加強改進,徹底改變了村里的落后面貌,村民生活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一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正順勢崛起。

改變——“從看得見的環境入手”

初夏的東蘇馮村綠意盎然,從進入村口開始,6米寬的柏油路筆直平整,十多米高的雪松、法桐矗立兩旁,郁郁蔥蔥,如同士兵般威嚴,更在遮云蔽日間為村民撐起納涼之地。高大的喬木與嬌艷欲滴的月季花、及膝的紅葉石楠等灌木形成錯落有致、交相輝映的綠化帶,可謂“冬天有綠,夏天有香,常年有花”。

東蘇馮村巷道兩旁的樹木枝繁葉茂。

走在進村路上,夏季的燥熱一掃而空,偶爾傳來一聲鳥叫聲,訴說著鄉村的靜謐和閑適,仿佛一處“世外桃源”。

據悉,早在2009年東蘇馮村規劃綠化美化之初,陳水朝就堅持最高標準,遠赴河南省南陽市,給村里挑選了雪松、銀杏、法桐等苗木。多年來,陳水朝和東蘇馮村村“兩委”對環境的打造從未停下腳步,管理養護、補種補栽、見縫插綠、提檔升級,如同打理自家小院一樣用心。2019年年底,東蘇馮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生活在我們村真是太幸福了,就像在公園里一樣。”早上8時許,64歲的村民袁印贊邊打掃自家門前的落葉邊和記者聊天。不同于北方農村常見的高墻和門樓,她家黑色鐵藝鏤空的開放式院門和圍墻使得院內的各色綠植和巷道的樹木融為一體,煞是好看。“兒子叫我們老兩口去城里住,我不愿意去,還是在咱們村里住得舒服。”袁印贊告訴記者,“白天在地里干農活,晚上去廣場上跳舞,回到家里就和城里的單元樓一樣干凈溫馨,還有院子能養花種菜,這種生活再幸福不過了!”

高標準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夢之苑”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污水處理廠,雨污水全部通過主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整治線纜“蜘蛛網”,實現全部“弱電入地”……多年來,東蘇馮村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居環境上不遺余力,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水準建設,用好的環境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制定完善配套制度,使環境衛生整治步入常態化、制度化的良性發展軌道。

2020年,東蘇馮村斥資千萬元在村里打造了3D燈光秀,借助前沿科技手段發展鄉村夜游經濟。今年二月二“龍抬頭”的晚上,該村舉辦了盛大的燈光秀和煙火表演。一時間,周邊和外地的兩萬名游客慕名而來觀看,川流不息的車輛將進村路圍了個水泄不通。人們紛紛贊揚:“東蘇馮村不僅環境優美,而且非常時尚。”

“我們村實事工程做到了常態化。今年開展主要街巷立面改造,統一風格,通過打造文化墻,講述村史,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該村村委會副主任陳振亮表示,今年,村里還將高標準規劃建設“民之苑”廣場,為村民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場地,讓村民生活更幸福。

提質——“補齊農村生活的短板”

“一臺設備補貼4500元,下來自己只花了1萬元。取暖用電也享受優惠電價,取暖季過了每度電再補貼一毛錢,算下來一個冬天取暖費用大概2000元,比燒煤便宜。”東蘇馮村村民丁志東指著自家的清潔取暖設備告訴記者,2019年村里開始推廣新能源時他就裝了空氣能,不僅方便、干凈,而且能實現全天恒溫,全家220平方米,5口人取暖需求完全能滿足。

東蘇馮村文化墻一角。

冬季取暖問題是制約農村群眾幸福生活的短板。過去,家家燒煤、戶戶冒煙,污染了空氣,更有損健康。于是出現有的村民冬天去城里當“候鳥”,夏天再回村里居住的情況。2019年,東蘇馮村在萬榮縣首批實施了冬季取暖“煤改電”工程,號召村民用中央空調、空氣能等新能源取暖設備代替傳統的煤爐,并通過設備補貼和電價優惠提升居民使用清潔能源的積極性。經過幾年時間的推廣應用,如今,該村完全告別了煤炭取暖的歷史,新能源取暖設備安裝率達到100%,很多家庭在規劃建房時就鋪設了地暖管道。冬天,村民家里暖意融融,和城里沒什么兩樣。

幾年前,東蘇馮村對全村生活污水、廁所下水道進行了全面改造,實現了一根管道連到底,建設村級污水處理廠,實現污水凈化、集中處理和重復利用,告別了巷道污水橫流的歷史。2018年以來,從道路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到改廁工程、下水道工程、污水處理廠工程的竣工,再到村委會辦公樓、多功能活動場所的建立,農村建設的“繡花功夫”使得一個高標準的美麗新農村呈現在村民面前。

作為東蘇馮村發展的帶頭人,陳水朝深知,只有產業振興,老百姓才能真正富裕。陳水朝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外出調研,參觀學習,確定了以葡萄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從2017年開始建設葡萄大棚,經過多年的發展,全村葡萄大棚超過200畝,主要品種有克倫生、紅提、陽光玫瑰等,每年增收300多萬元,成為響當當的支柱產業。

為帶動村民致富,讓村集體經濟破零,2020年,陳水朝籌集資金1000萬余元,建設一座5000噸的倉儲冷庫,并約定冷庫的經營收入歸村集體所有。冷庫自運行以來,帶動該村及周邊村民百余人就業,帶動了村民增收,壯大了集體經濟。

多年來,東蘇馮村的發展變化讓老百姓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有效成果,引導群眾走上合力謀發展的正確道路,也讓鄉村成為村民們最理想的居住地。

治理——“群眾是建設者也是受益者”

近日,東蘇馮村村民孫春明為住院的父親辦理醫保二次報銷手續,帶齊了資料的他來到村便民服務站,從打印、復印到開證明、蓋章,不一會兒就辦好了。“村委會這臺打印機免費供老百姓使用,村民不會操作的,村干部便手把手幫助操作。”陳振亮告訴記者,近年來,東蘇馮村不斷完善“一站式”公共服務,做實做優幫辦代辦,做到服務群眾“零距離”。

東蘇馮村數字化監控平臺。

“全村共安裝58個高清攝像頭,做到所有巷道全覆蓋,共安裝62個音柱,通過廣播通知重要事項,使上級政策第一時間傳遞給村民。”在東蘇馮村數字化監控平臺,村黨支部副書記許世偉告訴記者,監控平臺運行10年來,對犯罪分子形成了很大震懾作用,村里幾乎沒有打架斗毆和犯罪現象,同時在服務村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東蘇馮村不斷完善網格化、精細化、信息化治理平臺,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把黨小組分別設立在產業大棚里、紅白理事會、老年協會、戲迷協會、詩聯學會等群眾組織里,讓黨的聲音及時滲透到每一個角落。在這個網格里,把黨員培養為帶頭人,劃分了責任區,分片包段,在醒目位置制作責任牌,從鄰里糾紛到環境衛生,從產業幫扶到技術銷售,探索了黨員“一條龍”服務和治理的機制,把黨員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滲透到方方面面。

在文明鄉風培育上,該村提出國學鑄魂,用優秀文化提升村民素質:以國學巷道為載體,為每條巷道全部以國學經典命名,立德巷、立功胡同、知禮胡同等,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群眾;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載體,展示東蘇馮村的歷史變遷、時代風貌及文化表現,讓群眾有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以國學講堂為載體,講授儒家經典典籍和故事,引導群眾身體力行做仁者善者;開展國學宣講活動、大型群眾性文藝聯歡,讓文化植根鄉村,用優秀文化鼓舞人、引領人、教化人;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讓群眾學有榜樣。

“在鄉村治理上,群眾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特別是隨著文化陣地的建成,村民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賭博的、嚼舌根的人少了,看書、跳舞、節儉辦事成為時尚,不僅教化了民風、贏得了民心,而且干部群眾的心更近了、勁更足了。”陳振亮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