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縣域>

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調研行

永濟:“問診”鹽堿地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5-08

記者 范 娜

調查采樣、檢測化驗、引黃灌溉……近年來,在改良鹽堿地工作中,永濟市進行了積極探索。

目前,全國正在開展第三次土壤普查(以下簡稱土壤三普)工作。鹽堿地專項調查是土壤三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先展開的一項專項調查。作為山西省鹽堿地面積較大且相對集中的8個縣(市、區)之一,永濟市于去年開啟了鹽堿地專項調查任務,為摸清當地鹽堿地現狀及改良走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今年4月,這項工作已通過了省級專家組復核。

摸底鹽堿地

站在永濟市開張鎮棗圪塔村地頭,即將開始揚花灌漿的冬小麥一望無垠,綠意滿滿。永濟市開張鎮農科站負責人呂戰虎說,別看現在這麥子長勢這么好,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原來村民都是用井水澆地,井水氯離子超標,澆過的地,地皮都是白鹽巴。高標準農田建設給村里修了渠,接上了黃河水。用黃河水澆地成本低,也更方便了。”永濟市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介紹,棗圪塔村的耕地是鹽堿地,用黃河水改良后,再配合施用有機肥,耕地明顯發生了變化,達到了改良土壤的效果。

鹽堿地是重要的土地資源,近年來,為充分挖掘鹽堿地增產潛力,提升種植效益,永濟市委、市政府把鹽堿地治理作為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農業農村部門因地制宜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集成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機肥增施、高效節水灌溉配套、排堿溝清淤等鹽堿地綜合治理技術模式,開展鹽堿地集中連片治理,共治理面積約7.4萬余畝,取得顯著成效。

為摸清永濟市鹽堿地資源情況及利用現狀,準確把握鹽堿地治理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2022年,按照全國三普辦的統一安排部署,永濟市對鹽堿地進行專項調查,并研究制定了鹽堿地治理的政策,提出了意見與建議。

“我們成立了永濟市土壤三普工作領導小組,抽調了熟悉并熱愛土壤肥料工作的吳俊、何秀平等相關人員組建三普辦公室,重點對鹽堿地分布區的土壤表層樣點進行調查,以摸清鹽堿耕地類型、數量、空間分布程度及成因,并提出鹽堿地改良利用的對策措施。”永濟市土壤三普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李武介紹道,根據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技術規程規范的要求,外業調查人員進入預設樣點電子圍欄內,現場確認預設樣點是否符合目標景觀和土壤類型的要求,樣點通過代表性核查或必要位置調整后,在電子圍欄內選擇合適采樣位置作為梅花法等混樣方法的中心點,并通過外業調查采樣App讀取坐標、海拔等基本信息,進行成土環境、土壤利用調查,同時采用梅花型、棋盤法或蛇形法等多點混合的方法進行表層土樣采集,并現場進行終端信息提交。

此外,永濟市還建立了樣品流轉機制,減少流轉環節,保證樣品由外業調查隊伍到內業檢測機構的流轉過程高效無誤。

鹽堿地專項調查是摸清鹽堿地家底,分析評價鹽堿地利用潛力,進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有效途徑。永濟市鹽堿地主要分布在伍姓湖周邊、涑水河流域、姚暹渠兩側以及黃河灘涂,涉及全市開張、卿頭等10個鎮(街道),81個村,8個國營單位。以土屬為基礎可分為硫酸鹽鹽化潮土,氯化物硫酸鹽鹽化潮土,重碳酸鹽鹽化潮土,硫酸鹽、重碳酸鹽鹽化潮土等4個土屬。通過對采集到的鹽堿地點位土樣檢測數據統計分析,永濟市大部分區域為輕度鹽堿地。

在這項工作中,永濟市共完成13.7萬畝鹽堿地的外業調查采樣任務,調查采集377個土壤樣點,經過山西省三普辦專家組和質控組審核轉碼后,按照相關工作要求和檢測內容,對采集到的土壤樣品進行檢測化驗,目前測試數據已上傳至全國三普工作平臺。

改良鹽堿地

在毗鄰伍姓湖的開張鎮西開張村西北方向,曾有千余畝鹽堿灘地,因不適合傳統農作物種植而長年撂荒,如今已被打造成南美白對蝦水產養殖基地。

永濟海景洲數字漁業產業園。記者 金玉敏 攝

永濟市在組織工作人員對全市鹽堿地狀況進行摸底的同時,還結合近年來對鹽堿地治理的經驗提供了鹽堿地改造實施方案。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冬棗、苜蓿、水稻等耐鹽堿作物,來增加地面覆蓋,減少地表蒸發,增溫保墑,抑制鹽分上升。這就是永濟市在生物防護、以漁治堿方面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

2016年以來,永濟市在引進“盤玉8號”“鹽豐47”“秦娜”等3個優質耐鹽堿水稻品種的同時,大力推廣“以漁治堿”技術,采用稻漁生態綜合種養、稻田養蟹、稻田養魚等生態種養模式,因地制宜開展耐鹽堿水產品養殖。目前,已推廣水稻種植8000余畝。

除此外,永濟市還摸索出系列鹽堿地改良方案。

——井灌井排、疏通堿溝。永濟市不少鹽堿地都是采用井水灌溉,灌溉水質全鹽量和氯離子超標,不符合農田灌溉水質的要求,通過打深井,鹽堿耕地優質水源的灌溉面積增加。伍姓湖周邊及涑水河沿岸排堿溝,多數為上世紀80年代初期所挖,排堿溝溝內被淤泥、雜草、農藥瓶等異物填充,過路橋涵的過水管道,已多半淤塞甚至淤滿,無法過水,通過完善或新挖排堿溝,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有害離子,減少鹽堿危害,提高農田排鹽抗洪能力。近幾年來,當地累計配套、修復機井30余眼、新建提水泵站11座、清淤排堿溝4.6萬余米,解決了多年的土壤滯水問題,減輕了土壤鹽分危害。

——引黃灌溉、洗鹽壓堿。歷史上永濟市就有引黃灌溉、洗鹽壓堿的習慣,多數鹽堿地已成為引黃灌溉的受益區,還有部分區域由于沒有灌溉渠道,給引黃灌溉帶來了很大困難。通過近幾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新設D60U型渠20.9km、D40U型渠42.6km、D50U型渠8.5km,使6萬余畝鹽堿地受益。通過利用引黃灌溉,基本結束了長期使用全鹽量和氯離子超標的淺層地下水灌溉的現狀,減輕了土壤次生鹽漬化危害,解決了農民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土壤理化性狀得到明顯改善。

——合理耕作、培肥土壤。在鹽堿地上推廣秋深耕、春淺耕技術,提高土壤通透性,減少毛管蒸發,促使鹽分下行,疏松土壤,為作物生長創造適宜的環境。同時增施有機肥、科學施用化肥,進一步協調農田土壤養分狀況,增強作物抗鹽能力。2019年—2020年,當地在黃河灘涂、卿頭鎮伍塚村、關家莊村、千戶營村等,開張鎮寒暑村、黃旗營村、三義村、朱家莊村、石橋村等村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增施商品有機肥8000余噸,推廣面積6萬余畝;推廣小麥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施用配方肥和新型肥料2400余噸,推廣面積6萬余畝,尤其是在2022年肥料“三新”技術模式的應用過程中,在小麥種植區域推廣了穩定性肥料,減少了氮肥用量,改變了由于化肥施用過多而造成土壤板結的癥狀,取得了明顯的技術效果,項目區土壤肥力明顯提高。

——化學改良、科學治理。為了減輕鹽堿危害,根據不同區域鹽分特點,在春播前或秋收后,合理施用土壤改良劑硫酸亞鐵,隨有機肥一起用旋耕機耕翻入土,起到了絡合、螯合、替代、減弱鹽堿的作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降低了鹽堿危害。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