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4-27
近期,中國老齡協會聯合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2年度全國老年人權益保護警示教育案例,內容涉及老年人監護、婚姻彩禮等方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老年人遇到哪些情況可依法維權。
遭遇婚姻詐騙
案例 2021年5月至9月,李某冒充女性,通過某App與陳大爺網絡聊天并加微信好友。在獲取信任后,李某虛構母親要看病、做服裝生意缺錢、結婚要彩禮錢等事由,多次騙取陳大爺錢款,陳大爺共計向李某微信轉賬46.8萬元。2021年10月,李某被公安機關抓獲,如實供述了犯罪事實。法院認為,李某虛構事實,騙取老年人的財物,已構成詐騙罪。判決李某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10萬元。
提醒:老年人在婚戀交友時要有防騙意識,涉及錢款時要與子女、親友溝通,發生糾紛或發現被騙時及時保存證據。
被看護人虐待
案例 2022年4月,鮑某通過某家政中心介紹,與雇主達成協議,看護一級智殘的顏大爺。鮑某明知顏大爺智力殘疾、生活不能自理,仍多次以扇耳光、拍打、踢踹、拖把戳頭等方式虐待顏大爺。顏大爺的家人發現后,將鮑某訴至法院。
法院認為,鮑某以暴力方式虐待被看護的患病老人,情節惡劣,其行為已觸犯了刑法,構成虐待被看護人罪,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禁止鮑某在3年內從事看護及相關工作。
提醒:子女要常回家看看,一旦發現老年人被虐待,要善于保留證據,及時報警。
乘坐公交車意外跌倒
案例 2022年,辛大媽乘坐鄒某駕駛的公交車,在投幣時由于車輛突然起步導致跌倒摔傷,經醫院診斷為左脛骨平臺骨折,司法鑒定所對其傷殘程度評定為十級。辛大媽將公交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賠償各項損失10萬余元。
法院認為,辛大媽在投幣中因車輛起步跌倒,無證據證實其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故公交公司應擔責,辛大媽無責。辛大媽各項損失共計100476.19元,由保險公司賠95476.19元,公交公司賠5000元。
陷入投資理財陷阱
案例 麥某是某銀行支行的理財產品客戶經理,高大爺長期通過麥某購買理財產品。麥某為填補投資虧損,向高大爺虛構該銀行有高利息、保本理財產品,并出具偽造的理財憑證和理財購買記錄,誘使高大爺將賬戶內資金轉入自己親屬名下的銀行賬戶,再轉入自己賬戶用于投資高風險理財產品等。2022年,麥某因涉嫌詐騙罪被提起公訴。高大爺認為基于對麥某銀行工作人員身份的信任,且購買場所在銀行支行內,該銀行存在對員工監管不完善的過錯,要求銀行賠償損失近290萬元及利息。
法院認為,被告銀行未對其經營場所及人員進行有效管理,導致其管理人員利用經營場所和辦公設備,多次從事犯罪活動,給包括高大爺在內的多名老年人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酌定銀行就高大爺財產損失的20%承擔賠償責任。
提醒:老年人在投資理財時要理性,警惕高回報、低風險的理財陷阱。 (《中國青年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