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3-29
記者 雷哲俠 高 琳 通訊員 安姝霖
一座座新居美觀別致,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一項項產業生機勃勃……走進平陸縣張店鎮風口村,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在記者的面前徐徐展開。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興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來,風口村站在鄉村振興的“新風口”上,將“農旅康養”產業作為推進“產業興旺”的“關鍵一招”,以產業帶動、村企聯動、服務驅動、資源撬動等方式促融合、助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動力。
以農為本 夯實發展根基
“風口村海拔800多米,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水利方便,適宜發展露地西紅柿種植。”風口村黨支部書記王波龍說。
近年來,風口村依托氣候和資源優勢,在西紅柿傳統種植的基礎上,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采用綠色無公害種植模式、統一技術指導,產出的西紅柿深受消費者歡迎。該村打造了千畝番茄基地,由黨支部領辦番茄種植合作社,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實現從育苗、種植、管理、采摘到包裝、銷售的“一條龍”“保姆式”服務,解決農戶后顧之憂。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已帶動98戶320人就業,每年銷售番茄750噸、果桃1500噸,帶來收益900萬元。
“未來,我們將通過發展西紅柿深加工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打造特色‘番茄小鎮’”。王波龍告訴記者。
據悉,風口村依托中農樂風口桃花源基地流轉土地1300畝,用于發展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促進農業和旅游深度融合,每年可為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同時,采取征收土地流轉服務管理費及組織群眾務工的方式,每年可提供務工就業崗位180個。
“過去幾年孩子都去城里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工作。”家住風口村的村民柴大爺說。
以康為核 蹚出發展新路徑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大背景下,發展鄉村康養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也是一條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發展、提供優質健康服務的多贏之路。
風口村發展鄉村康養,靠的什么呢?
“風口村兩面環山,氣溫比運城市區低6攝氏度到7攝氏度,有‘涼都’的美譽,很多人奔著避暑、養生來這里買房。”王波龍說。
風口村憑借林木蔥郁、山巒疊翠、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的特殊地理環境,已成為周圍鹽湖區、三門峽等地居民避暑納涼首選之地。“我和老伴今年都退休了,在風口村逛了幾次,發現這里不僅風景美、空氣好,配套服務還很齊全,打算今后在這里養老了。”家住鹽湖區的黃先生在風口村康養小鎮購置了新居。
發展鄉村康養,不僅要住得好,還要住得安心、舒心。
據悉,風口村利用“風口涼都”名片,先后吸引了5家企業在此打造集康養、醫療、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高端康養社區。依托康養社區,村集體聯合物業管理公司,為入住居民提供安保、保潔、家政等各類服務,不僅能夠使村民實現就地就業,還能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
以旅為媒 牽線融合發展
風口村的康養產業遠不止賣房子、做家政這么單一。風口村以發展康養產業為契機,挖掘當地生態資源,推進農旅康養深度融合,為周邊老百姓提供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王波龍介紹說,該村充分利用風口千畝油菜花、萬畝油松林、觀光采摘園、冰雪霧凇等景觀,探索春季踏青賞花、夏季露營避暑、秋季豐收采摘、冬季玩轉冰雪的“四季旅游”模式,通過開展季節性的主題活動,吸引游客、增加流量,為觀光農業、康養產業增值賦能。
此外,風口村引進專業管理公司,利用村集體500畝閑置林地荒地,力促企業投資建設“露營旅游文化生態公園”,并參與運營管理,打造集房車露營、帳篷露營、親子互動、戶外燒烤、篝火晚會等活動于一體的“戶外露營基地”,開啟“風口村露營新業態新模式”。目前,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建成后能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
面向未來,風口村將壯大西紅柿產業、興建頤養康養山莊、打造休閑旅游勝地、建造“桃花源”主題公園,走出“一紅、一游、一莊、一園”的產業振興道路,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