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河津真武廟:坐鎮守城 堪壯三晉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3-21

記者 薛麗娟 文 衛行智 圖

對河津著名的歷史景觀真武廟,早有耳聞。真武廟又名玄武廟,聽說由于寺廟的外形像龍,所以當地人也形象地稱之為九龍廟。

是否名副其實?3月10日,記者走進位于河津市區西北隅紫金山麓的真武廟,一探其風采。

真武廟山門

形如巨龍

剛一下車,便見山間樓閣高聳,紅墻耀眼,說不出的古意盎然。廟宇四周青松古柏,層巒疊翠。

呂梁山委蛇而來,在河津這里被黃河阻隔,派生出數條山嶺土崗散落在岸邊。經過大自然百年風雨雕刻,從東到西凸出來的九個山峰狀如龍頭高昂,人稱九龍山、九龍頭、九龍崗,九龍廟果如其名。

以前,這里每座山峰上都建有廟宇,統稱九龍廟。這些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廟宇,隨著歲月更迭,多數傾圮,唯獨九峰之中最大的建筑群——真武廟尚存。后人陸續把其他損毀的廟宇遷建到了真武廟的山頭上。不斷遷建、添建,真武廟這里逐漸形成一座較大規模的道教建筑群。這也是當地人至今習慣稱呼真武廟為九龍廟的原因。

跟隨河津市文旅局文物管理股股長趙永剛的腳步,來到廟前的廣場一側,便見一巨型石刻,上刻著以前九龍廟的構造。九條山嶺盤旋回轉,遠遠望去,像九條欲騰飛的巨龍,每個嶺首的位置建有廟宇,禹王廟、雷公廟、八仙廟、藥王廟、真武廟、山神廟、帝君廟、三皇廟、天神廟等,足見廟宇規模之宏大。

真武廟創建于何時不詳,但從宋徽宗批準敕建真武廟至今,已有800余年的悠久歷史。廟內碑刻記載,明、清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建或重修。現存廟宇為清代建筑風格,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河津市對其進行搶救性維修和擴建,2018年,二次重修,使廟貌煥然一新。

真武廟供奉的是北方之神玄武,宋真宗時因避其圣祖名諱,改成了真武。

因真武大帝的生日是農歷三月初三,飛升成仙之日是農歷九月初九,所以,每年的三月初三、九月初九真武廟都會舉行盛大廟會。百姓自發組織鑼鼓大賽、戲劇演出、非遺展示等,鼓樂喧天,游人如織。

▲朝殿坡

坐鎮守城

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門。山門不同別處,分三級,最上層寫著“翠云樓”三字。門洞上方寫著“步天衢”三個大字,兩邊一副對聯:“前景無垠即興揚眉抒壯慨,青云有路乘風展志上新階。”“翠云”“步天”已讓人不禁感慨,而對聯文字更是奔放,廟內到底是怎樣的風景,讓人心生好奇。

進入山門,仰頭而望便是朝殿坡,臺階重重,青石鋪就,坡勢挺拔,陡峭綿長,異常壯觀。石階兩旁盛開的迎春花隨風搖曳,望著滿眼迷人的鵝黃,令人沉醉。

沿著臺階慢慢攀爬,聽真武廟文管所所長張金峰介紹著寺廟的歷史。

“真武廟和老城在一個中軸線上,相當于大北門,是城池北面的屏障,玄武大帝靠山坐鎮。”張金峰說。

《河津縣志》記載,秦時縣城北面正對龍門,也就是禹門口。有風水先生說,龍是皇帝的象征,一開北門,就會有人造反,或出真龍天子。所以歷代沿襲,龍門縣、河津縣均無北門,人們為了鎮邪,就在九龍山崗陸續建起了廟。

到唐時,武則天稱皇,改國號為周。她回鄉祭祖時,從長安出發,途經韓城,過了禹門口,在龍門縣休息。夜晚,女皇發現縣城北面霞光萬道,便問縣令,何以至此。縣令回答:“此乃城北幾個小廟,夜放奇光是神迎圣駕,乃吉祥之兆。”武則天聽后十分高興,令國庫撥銀擴建寺院,改名為龍闕寺。

北宋時,梁山好漢武松與時遷火燒龍闕寺,宋徽宗得知此處與梁山泊有關聯,怕龍門出真龍天子,便將龍門縣改為河津縣,將寺改為玄武廟,供奉北方之神,以鎮北方金人入侵。

▲真武廟鳥瞰圖

古廟滄桑

沿著臺階一直往上,走過191級,眼前便是巍然屹立的真武廟,石龍盤壁,石獅威立,氣象非凡。

廟門半開,據張金峰介紹,這其實是過風戲臺。穿過戲臺,進入廟院,院內古柏蒼翠,廂房對峙,另是一番景色。

戲臺秀雅精致,造型奇特,為過風型,中間下層可過人,上層是舞臺,廟門分開在戲臺的東西兩側,與戲臺形成“品”字形。張金峰說:“觀戲時,臺下站著青壯年,臺階上坐著婦女、孩童、老者,臺階而上的院內坐著鄉紳名人。”

院內有一棵古柏,其樹干粗壯,枝葉繁茂,樹冠細看如九龍盤踞。九龍廟雖無確鑿記載何時創建,但從廟內尚存的這棵古柏來推算,至少有千年歷史。

張金峰指著柏樹上的一圈鋸痕說,這里還有一個故事。相傳,當年日寇在河津燒殺搶掠,真武廟有地理優勢,日軍想砍伐古柏搭建炮樓,奈何鋸了一圈樹枝未斷,一陣雷聲卻滾滾而來,嚇得日軍小頭目落荒而逃。

再登臺階而上,眼前一座香亭,正面橫額匾上書金色“威震黑河”四個大字,可見真武大帝的英勇。

香亭后便是獻殿,從古到今、大大小小的石碑或立于廊下,或嵌在墻內,其中一通“堪壯三晉”碑尤為引人矚目。據介紹,1981年河津縣委、縣政府向社會各界及群眾招募搶修九龍廟,得到了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其武的大力支持。董老在工程竣工后,專門題寫了“堪壯三晉”四個大字。

獻殿內供奉著龜蛇二仙,這是玄武大帝收在麾下的兩名神將,主管水火。

正殿供奉真武大帝的神像,色彩艷麗,端莊威嚴。兩側墻壁上,刻著真武大帝封仙的故事,祈愿百姓五谷豐登。

美景如畫

從正殿出來,西北方向是純陽院,院內仿蓬萊香亭、玉帝閣、呂祖洞、望河樓等建筑,回廊曲折,樓閣相通。

院側有條棧道,攀爬而上,視野更寬。站在此處俯視九龍廟,整座建筑錯落有致、布局嚴謹、古樸簡潔、氣勢磅礴。

拾級再往上登,春風愈急,仰首而望,棧道宛如一條巨龍,蜿蜒通向湛藍天邊;舉目四望河津全城幾乎盡收眼底,遠處隱隱可見汾河、黃河如帶,近處一條鐵路貫穿云際。看著如此景色,吹著天地間的春風,心間一片豁然,好不愜意。這里不僅是位置的高度,更是視野的高度、心靈的高度。

繼續拾級而上,可達九龍廟的最高處朝天宮,心曠神怡感更加強烈,有一種“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感覺。

從朝天宮下來,有一個地方不得不去,就是麟島。不論是望河樓上珍貴的草書碑刻,還是故事傳說,都與其有關。

因真武廟地勢高,三面環崖,極像一個小島。又因山頭到處是青松翠柏,其在當地一直有“臥麟崗”的美稱。清咸豐年間,崇文社王照離等人在此建造崇文閣、純陽洞時又將此地題名為“麟島”。“汾水秋波”“孤云送月”等麟島八景讓多少文人流連忘返,感嘆連連。

真武廟還有一寶——呂祖琴石,也稱為五音奇石,用硬木棒敲擊此石,可發出“宮商角徵羽”五音,實屬罕見。這塊珍寶現已被收藏在河津市博物館內,記者所見方石是仿之前的琴石而做。

下山的路,張金峰帶領記者走了一條小道,只見路旁柳枝冒著嫩芽隨風飄蕩,迎春花迎著陽光生機勃勃,酸棗樹舉著幾顆小干果的枝丫正舒展著,不遠處往下看去有兩洼小田,里面種的青菜郁郁蔥蔥。一路的感慨,此處終于有了看山是山的平常心。高處有風光,低處有菜田,雖景致不同,但同樣動人心弦。

在高處享受風景,在低處享受人生,或許這就是生活,這就是安然。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