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3-20
本報記者 李宏偉
“保障全廠的設備正常運行,保障生產平穩有序,保障企業設備永葆活力,這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為之奮斗的目標……”說起自己的崗位職責,“河東工匠”榮譽獲得者、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工程設備處常務副處長徐志鋒一臉自豪。他形象地將自己的工作比作醫生看病,不同的是,醫生為群眾服務看病,他是給機器“看病”檢修,都是健康的守護者。
企業的源動力從“零”開始
2020年傳動專業設備故障時間,較2019年下降39%;2020年高壓供電事故,較2019年同期下降67%;軋鋼二廠寬窄帶大型儀表從改造后,截至目前事故時間為零……
這是一組徐志鋒團隊近年來在工作中創造實現的技術數據,數據的背后是他們數年如一日的艱辛付出,是他們依靠科學實現的技術攻關成果。近年來,徐志鋒扎實推進“點檢定修”設備管理體系,并通過專業委員會平臺,全力推動“技術創新、技術進步”工作,為山西建龍設備持續安全、穩定、高效運行作出卓越貢獻。
“志鋒這位同志事業心強、責任感重,對待工作精益求精,全心投入,他以廠為家,對設備的愛護甚至勝過自己的孩子。”在建龍軋鋼二廠,工人師傅老劉談起徐志鋒就豎起大拇指。
近年來,徐志鋒在企業管理和技術創新方面,帶領團隊不斷努力,不斷推動公司智能制造、信息化、智能化和兩化融合工作。在工作中,他依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及智能制造總體規劃,著手從工業設備、自動化設備進行升級改造,積極推動實施人工智能廢鋼判定系統、板坯表面質檢系統、生產過程跟蹤系統等多套系統。主導公司兩化融合工作,為公司新型能力長足發展、各生產工序系統應用管理、信息化平臺成長性發展及效率提升做了充足工作,為公司大數據平臺的應用及分析奠定了基礎。
在推動技術革新的同時,徐志鋒還不斷加強企業技術力量,組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核心骨干工作室。在其推動下,建龍公司先后組織成立15個專業工作室,涵蓋機械、泵與風機、減速機、閥門、軸承等專業。依托技術骨干工作室,該公司不斷加強技術創新。
針對公司主要重復性事故,徐志鋒牽頭組織分析,通過行業對標、新技術應用等手段,制訂完善整改方案并跟蹤落實,各項攻關取得良好效果。針對UPS故障頻發,他牽頭組織各分廠對問題進行梳理,制定維護、保養措施,并聘請外部專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降低了UPS電源的故障率,使生產得到有效保障。針對35KV電纜終端接頭故障多發,他牽頭聯系外部資源進行分析,制訂解決方案,處理后的高壓電纜終端頭運行狀況良好,達到預期效果。他還牽頭對公司內的PLC24V電源存在問題進行梳理,制訂統一方案,通過技術研討優化選型,現基本消除PLC24V電源隱患。
徐志鋒和企業技術團隊通過制度創新,組織起草和制定《山西建龍特種設備管理辦法》《大型電機啟機運行管理細則》《山西建龍“三電”品牌選定要求》等30余項制度、標準、規范、技術協議模板,為規范設備管理做好制度依據。
企業的核心在可持續發展
“油是工業的‘血液’。油品的管理對于企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保障油品質量,機器才能運轉高效;只有節能降耗,才能使企業可持續發展。”徐志鋒說。
據徐志鋒介紹,潤滑油是機械設備運行的“血液”。通過完善給油脂標準和油品定期化驗、按質換油,充分保障設備潤滑正常,從而提升設備運行可靠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油品的消耗占設備維修費用的比重較大,公司一年的油品消耗費用約1500萬元,在保障設備潤滑正常的前提下,降低油品的費用是公司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徐志鋒采取各種優化措施,大大降低了企業機器的損耗,提高了生產效率。開展跑冒滴漏治理,對梳理出的8萬多個漏油風險點進行重點管控和治理。加強油品選型優化,在不影響潤滑效果的前提下,提升油品的性價比。通過廢油回收及凈化二次再利用,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的價值,一年可創效100萬余元。油品系統節能降耗新技術應用,油泵伺服電機技術應用節能30%,加熱爐液壓系統勢能回收技術應用節能60%。
從2021年開始,徐志鋒通過《換油指標及檢測周期》《山西建龍油品檢化驗計劃》的制定及實施,使油品更換從固定周期轉變為按檢化驗指標進行更換,2018年至2020年“降低潤滑油消耗”課題共實現創效1472萬元。2018年,“降低液壓潤油及相關設備故障率工作推動專案”獲集團降本增效一季度優秀專案。
“作為一名產業工人,我要繼續不忘初心和使命,在工業制造技術攻關和節能降耗技術創新方面,不斷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果,為工廠機器保駕護航,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助力制造強國建設。”徐志鋒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