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3-17
本報記者 魏 濛 文/圖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引擎,“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小區是一座城市的細胞,是市民日常生活的場所,也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的最高綜合榮譽,是最閃亮的城市名片。
為營造整潔有序、文明舒適的生活環境,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近年來我市在中心城區范圍內開展了“十星級文明小區”創建活動,各大小區都積極投入其中,將文明建設融入常態化工作,通過文明建設實現小區的品質提升,使居民小區成為環境整潔、管理有序、守望相助、共治共享的和諧家園。

宣傳欄
加強陣地建設
共享文明美好生活
為豐富各小區居民文化生活,加強小區陣地建設,滿足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中心城區多個小區以“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為目標,打造社區文化陣地,穩步筑牢先鋒堡壘,深入開展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活動,使活動陣地“活”起來,服務功能“全”起來,紅色氛圍“濃”起來,讓小區居民盡享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
“住在黃金水岸,環境美,人和諧,活動有場地,學習有陣地,很是舒暢。”3月14日,正在黃金水岸社區廣場休閑的小區居民表達了他們的共同心聲。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鹽湖區安邑街道黃金水岸社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前提、以文化治理為主線、以文化活動來推動、以精細化服務贏民心的工作方法,鼎力打造“文明社區”。樂善堂,是該社區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點,為了能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務,該社區在這里新增了涵蓋黨務、政務、服務的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便民服務大廳等,為廣大居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務。社區還以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質為核心,發揮社區的文化治理優勢,利用公益活動來推動創建文明城市,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還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鹽湖區姚孟街道五洲觀瀾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包含有綜治中心、黨員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14個功能服務區。在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它作為黨建、治理、服務等工作的主要陣地,發揮著中心樞紐的作用。
用文化力量提升市民文明素養,讓文化軟實力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助推器”。
漫步在黃金水岸小區內,隨處可見燈桿文化、鐵藝文化等,社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舜帝德孝文化、關公忠義文化等內容,以雕刻、宣傳欄等形式,裝飾在社區的廣場四周、道路兩旁和樓宇周圍,讓社區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營造了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
“我覺得我們小區創建悅讀空間以來,為我們提供了很大方便。”五洲觀瀾小區居民荊瑾介紹,每月有兩次到三次,她們一家人都會去悅讀空間,根據自己需要借閱圖書,足不出樓就享受了文化盛宴。近年來,五洲觀瀾社區全力推進全民閱讀進社區活動,占地2平方米的小型社區“圖書館”,在每一棟樓里都有,社區工作人員會對書架上的書定時進行更換,社區居民也會把家里的書捐贈出來,小小的悅讀空間匯聚了大大的能量。

垃圾分類點
加強環境整治
營造舒適宜居家園
“小區各方面環境都不錯,綠化設施很全,白色垃圾基本上看不到,我們業主感覺到舒心、放心、省心。”家住天鵝灣小區的居民管海燕笑著說。
“環境更優美了,大家的心情好了,說話也越來越文明了。”家住鑫地理想城小區的市民趙蜜芳,對社區近兩年的變化贊不絕口。這一切的轉變,離不開社區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開展。
住宅小區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單元。3月14日上午,記者走進鑫地理想城,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干凈整潔的道路,道路兩側的綠化非常不錯,文明標語隨處可見,垃圾投放點設置規范、管理有序,老人和小孩怡然自得,在小區內散步休閑。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基本單元。打造居住放心、鄰里溫心、環境稱心、文娛歡心、服務暖心的和諧社區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需要,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需要。”鹽湖區北城街道理想城社區相關負責人侯凌娟介紹,在創建文明城市中,理想城社區從改善環境、優化服務、提升群眾幸福感入手,按照“邊治理邊整改”的原則,針對轄區中背街小巷衛生管理難度大的問題,對照創文標準,細致排查、全面梳理,著力突破薄弱環節,確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針對亂貼亂畫、亂扔垃圾、亂搭亂建等現象進行巡查管理,發現問題及時制止;對于公共空間的設施設備,小區定期巡查抽檢,確保路面、路燈、綠化等設備“常住常新”,使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居民幸福感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升級。
“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們這個小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個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娛樂設施也非常到位,原來自行車亂停亂放,現在是整齊有序,我們充電也方便多了,住在這個小區里幸福感滿滿的。”鑫地理想城小區的居民范艷麗喜悅溢于言表。
走進恒大綠洲小區,道路干凈整潔,兩旁植被綠意盎然,小廣場傳來居民們閑聊的歡聲笑語,一片和諧美好的景象。
恒大綠洲小區因為服務周到、設施完備、業主文明而廣受好評。小區里,公共設施齊備,養寵物的居民自覺為自己的寵物準備牽引繩。小區內可以看到“遛狗牽繩”“文明養犬”等溫馨提示。小區提倡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不僅在綠化帶中設置醒目的宣傳標語,還安裝了色彩亮麗的生活垃圾分類桶。物業工作人員常態化開展文明宣傳及生活垃圾分類勸導,讓居民形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漫步在小區里,隨處可見公益廣告,這些設計別致的提示牌融入小區綠化景觀,成為小區一道美麗的風景,在潛移默化間規范了居民的文明行為。
“整潔的環境、完善的設施,居住在這樣的小區里,讓人舒心、安心又放心。”該小區居民程雅莉說,大家沒事都喜歡在樓下散步、乘涼,因為這里有和諧美麗的居住環境。

非機動車有序存放
加強文明宣傳
建立良好公共秩序
住宅小區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窗口,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我市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中心城區各個小區主動參與,積極與社區及聯點共建單位一起開展創建工作,成為創建主陣地。
在尚東城小區,車輛停放有序、道路干凈整潔、綠化帶通透美觀,整體氣氛安靜和諧。據悉,該小區的相關工作人員會定時檢查消防通道狀況,對小區內車輛停放問題進行常態化管理,引導業主將非機動車停放至規定區域,確保小區內部道路順暢。
“以前樓門口會放很多電動車,讓大家行走不方便,經過整治以后,小區的環境也變美了,大家出行也方便了。還有的人在家門口放電動車、自行車,經過整頓以后,樓道里也變得干凈利落。”五洲觀瀾小區居民劉蓮花說。
鹽湖區姚孟街道五洲觀瀾社區相關負責人李旭說,針對小區非機動車輛增多,出現亂停亂放的現象,社區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和居民意見,建立了6個非機動車車棚,可容納3000多輛車停放。
在中心城區五洲觀瀾、天鵝灣、鑫地理想城、黃金水岸等多個小區,對于樓道雜物亂擺放、垃圾不分類、自行車亂停放、亂貼小廣告等問題,有的小區每日會安排工作人員檢查整治,擺放好自行車,勸導垃圾分類,對發現的不文明現象,由物業致電業主溝通解決;有的小區設置了非機動車地下車庫,引導居民有序停車,不堵塞消防通道。同時在小區電梯旁,還粘貼有禁止電動車進入電梯的標志,居民們形成了摩托車、電動車不入電梯的共識。
加強創建力度
居民文明素養提升
為進一步提高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知曉率、支持率、滿意率,引導社區居民了解文明常識、踐行文明行為、知曉和支持創建工作,中心城區很多小區都加大對創建工作的宣傳力度,在社區主要路段和重點區域,利用宣傳公示欄、LED電子屏等設施張貼和刊播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營造了濃濃的創建氣氛。同時,聯合黨員、志愿者等先鋒力量,深入社區開展創建宣傳工作,挨家挨戶發放宣傳資料,向群眾宣傳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著力營造起“人人知曉創建工作、人人支持創文工作、人人參與創建工作”的濃厚氛圍。
鹽湖區北城街道學苑花都社區相關負責人張慧琴說,自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該社區開展了評選“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活動,掀起了居民爭相學習先進模范典型的熱潮,營造了家庭和睦、鄰里互助的濃厚氛圍。在此基礎上,還廣泛開展了有獎問答、問卷調查等活動,與群眾進行零距離互動,積極引導居民參與文明小區、文明家庭建設,讓居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變化。張慧琴表示,文明小區的背后體現了社區精細化的治理。每天,社區工作人員都會前往轄區各小區監督,讓小區物業能及時查漏補缺,不斷提升小區文明程度。
文明不僅體現在環境中,更體現在人的一言一行之中。
家住天鵝灣小區的楊冰說:“到了晚上,小區鍛煉的業主會在專門的地方鍛煉,到點他們都很自覺按時結束,不會打擾其他居民的休息。”
家住五洲觀瀾小區的秦芳說:“家里養狗的,遛狗時都會自帶鐵鏟把狗拉的‘臭臭’隨時清理干凈。”
“小區美了,居民文明了,這證明我們開展文明創建是有效果的。”居住在御景華庭小區的翡翠這樣說道。
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持續推進創建工作過程中,中心城區的很多小區還結合自己小區的實際,從社會公德、公共秩序、鄰里關系、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細化,推行“居民自治公約”,旨在用道德文化來指導小區里每個人的言行,使文明、和諧、友善等理念,通過居民的日常言行,在鄰里交往、守望中真實傳遞、匯涓成流。
文明社區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每一位居民都是“畫家”。居民們用“畫筆”,用文明言行,扮靚小區顏值,擦亮了文明底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