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3-13
本報記者 范 娜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生產的核心競爭力。山西普盛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盛種業”)從成立伊始的引進優質種子,到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發種子,一路走來,成績斐然。
普盛種業創建于2015年,位于鹽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創建以來,公司一直以提升種子品質、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短短數年間,就從一個代理銷售小麥、玉米、大豆種子的公司,發展到如今集培育研發、試驗、繁育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公司。
陽春三月,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3月初,記者見到了剛從外地考察回來的普盛種業董事長肖波,以及剛剛結束在海南進行玉米授粉工作回到運城的測試員賈老師,聽他們講述了公司在種子研發方面的坎坷和成績。
鍥而不舍培育優質小麥種子
種業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運城作為山西省糧食主產區,引進、培育優質種子顯得尤為重要。
2018年,普盛種業開始小麥新品種研發。為引進新品種和新材料交流,肖波跑山東、到河北,往科研院所跑、往大公司跑、往試驗田跑,筆記本記了幾十本。為推廣一個新品種,肖波前往臨汾、運城的各縣、市,跑山地、跑平川,就為找到最適宜種子生長的土地。通過不懈的努力,公司先后引進推廣小麥品種衡S29、濟麥23、濟麥44、太麥198、濟麥38、濟麥55、泰農18等。
“好品種是一個企業的生命。這幾年我到處跑,一年中大量的時間都在跟科研院所、同行交流學習,只為能為運城、為公司尋找更好的小麥品種,提高畝產量,讓農民增收。”肖波說。但小麥的生長周期較長,新品種研發的周期也比較長。研發人員在發現一個苗頭組合后,往往需要鑒定、試驗,等它審定成為新品種并推向市場,需要8年—10年的時間。
普盛種業在全市有3塊試驗田,分別是運城盆地灌區、峨嵋嶺臺地擴澆地,以及永濟灌區,共780畝。為了培育出優質高產的小麥新品種,普盛種業每年都在鍥而不舍地試驗。
付出終有回報。2022年夏收時,由山西農業大學高志強教授為組長的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成的相關專家組,對普盛種業優質小麥新品種展示示范區的“濟麥38”高產點進行了實收測產,實收面積3.48畝,平均畝產834.78公斤,刷新我省水地冬小麥高產紀錄。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繼續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作為山西省小麥種子生產銷售企業之一,普盛種業在不斷完善公司的研發體系。目前,公司擁有完整的倉儲、加工、晾曬、檢驗等辦公場所和多條完整的種子生產線,日加工包衣種子能力在100噸以上。系統建立了完備的質量管控體系,確保種子質量安全。從各方面保證小麥良種良繁精加工工作。同時建設了兩個總面積超過500畝的新品種篩選展示實驗站,連續3年承擔多個聯合體試驗任務,以及省級、市級新品種展示項目。建成了小麥良繁基地1.8萬余畝,承擔并完成多項小麥供種項目任務。
海南試驗促進玉米種子研發
在小麥種子研發取得不凡成就的同時,普盛種業也在摸索著玉米新品種的培育。
2019年,普盛種業在海南建立了近10畝的玉米繁育加代基地。在基地做加代、測配試驗成了賈老師等一批研發人員的重要任務。
“為加快育種,縮短培育時間,我們一年種兩茬玉米,在運城種一茬,在海南種一茬,在海南主要做繁育材料的加代工作。”賈老師說,他們把優選的材料拿到海南加代,大多材料需要6代—8代才能穩定,進行新組合培育。
為做好玉米新品種研發工作,賈老師和其他同事一年要在海南基地生活4個多月,今年的授粉工作正好和春節“巧遇”,大年初一他們還在試驗田套袋授粉。

測試員賈老師在查看試驗田內培育的小麥新品種長勢。 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每年我們都要到海南做材料加代試驗。”賈老師說,為了加快玉米新品種選育,要經過“南繁北育”一年內完成兩季或者三季加代種植,往往也需要5年—8年時間。
賈老師翻出手機,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在海南套袋授粉的視頻。視頻里,一名工人穿梭在綠油油的玉米地里,動作嫻熟地在給玉米授粉。
“套袋的目的是玉米授粉不被其他花粉感染,定向授粉。我們要做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有材料加代、有測配、有小復制、有大復制,工人做完我們還要一株一株地檢查。一畝地能種3000株到4000株玉米,一個人1天要授粉套袋1000株以上,這個過程麻煩得很。”賈老師說。
在賈老師團隊的努力下,普盛種業的試驗田里,玉米新品種每年都有高產組合出現,畝產最高能達到八九百公斤,而普通夏玉米的畝產只有400公斤到600公斤。
2022年,普盛種業與兄弟公司合作審定的玉米品種先基99,通過了山西省省級審定。今年開始,公司要在運城、臨汾等地布點1000多畝種植先基99,同時,在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布點試驗,辦理引種備案事宜。
“在外省必須要按規定進行一年適應性試驗,達到當地的標準后,通過引種備案后方能在各地推廣。”賈老師解釋道。
如今,普盛種業研發的盛育801、盛育901玉米新品種,已進入山西省第二年區試試驗。今年,公司新研發的先基369、盛育804、盛育805等玉米新品種已申請進入省級審定試驗程序。
“我們會繼續跟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國內頂尖的科研院所加強聯系,交流學習,把更多的優良品種研究出來,推廣出去。”肖波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